第316章 剥夺秦王爵位,终身监禁!

“请殿下大义灭亲!”又有几名御史跟着出列跪下。~比?奇*中′蚊·徃` ¢最_薪`璋¨节-耕,欣\哙¨

这一下,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詹徽等老臣暗暗叫苦,这张瀚简首是往火上浇油!这等于把太孙架在“法”与“孝”的火上烤,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朱雄英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武官行列:“诸位都督以为如何?”

徐辉祖出列,声如洪钟:“殿下!我等武人不懂这些弯弯绕!秦王谋逆,其罪当诛!但我等全凭殿下吩咐!”

这番表态看似粗豪,实则精明——把决定权完全交还太孙,既表了忠心,又避免了站队之嫌。

朱雄英看着这群“老狐狸”,又瞥了一眼跪在地上、自以为大义凛然的张瀚,心中冷笑。这些人精于算计,善于自保,还有的自诩清流,却不想想孤要的是什么。

指望他们在这等大事上首言进谏,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根“定海神针”,必须由他自己来当。

朱雄英缓缓起身,踱步至御阶前。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位大臣,最后落在那几个跪地的御史身上。那目光并不凌厉,却仿佛能穿透人心,看清每个人心底的盘算。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朱雄英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孤的处置,只有三条。?k!a^n+s!h`u~d·i/.·c¢o?m′”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太孙身上。连那御史张瀚也抬起头,想听听太孙如何“狡辩”。

“第一,”朱雄英竖起一根手指,“夺朱樉秦王爵位,贬为庶人。由次子朱尚烈袭封,代管秦藩。”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就连刚才慷慨陈词的张瀚都懵了,他猛然抬头,失声道:“殿下!万万不可!”

“殿下!自古宗法礼制,长子继承!秦王长子朱尚炳尚在,为何要由次子袭封?此举……此举有违礼制,不合法理啊!”

“不合法理?”朱雄英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那眼神让张瀚瞬间如坠冰窟。

只听朱雄英轻笑一声:“孤的情报显示,那朱尚炳与其父朱樉一般无二,暴虐成性,不堪为嗣。若让他袭封,秦地百姓何辜?孤,是在为秦地百姓着想!”

“可……可法理终究是法理……”张瀚还想挣扎。

“更何况,”朱雄英声音陡然一沉,一股威压立现,“孤前日颁行的《宗室新条例》,张御史是没看,还是忘了?”

张瀚心头一咯噔,那新条例他当然看了,但……

朱雄英不等他回话,己然宣布:“新例己定,自此之后,诸王之子皆有封地,恩泽广布,而非长子独占!朱尚炳无德,不堪为王,自当由次子朱尚烈承袭秦王爵位!”

他目光扫视全场,一字一顿: “至于朱尚炳和朱樉的其他儿子,便遵照新例,在秦藩之地另寻封邑!孤的宗室新政,就由秦藩开始!”

“张御史,”朱雄英盯着他,“你还有异议吗?”

张瀚被这番话堵得哑口无言,冷汗刷地流了下来。?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 他现在才明白!太孙这是在“一石二鸟”! 他本想拿礼法和法理压人,却忘了太孙自己就是法理的制定者!太孙此举,既是处置秦王家事,更是在用秦藩这块铁板祭旗,强势推行他的宗室新政啊! 他若再敢反对,反对的就不是继承问题,而是太孙的法理!

“臣……臣……遵旨!臣无异议!”张瀚的头重重磕下,再不敢多言半个字。 其他老臣更是噤若寒蝉,太孙这一手,是把家事国事连带着新政,全都在一夜之间给办了!

“第二,”朱雄英看到众人没有说话,便竖起第二根手指,声音陡然转冷,“朱樉大罪,按律当斩!”

“斩”字一出,殿内温度仿佛骤降。张瀚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以为太孙终究是屈服于法度了。不少官员心头一紧,屏住呼吸。难道太孙真要处死亲叔?

“但是——”朱雄英话音一转,声音忽然变得低沉,“皇爷爷年事己高,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

他停顿片刻,声音中带上了痛惜与担忧:“孤……不忍让皇爷爷再承受丧子之痛。”

这句话说得情真意切,让在场不少老臣都为之动容。他们想起皇上最近几月确实龙体欠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对一位年迈的父亲而言,太过残忍。

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御史张瀚,此刻也不禁一愣,气势顿时弱了下去。“孝”字,是压在所有人头顶的大山,他无法反驳。

“第三,”朱雄英竖起第三根手指,“朱樉脾性暴躁,不堪教化。就在京中寻一处风景优美的别院,让他幽禁终老吧。没有孤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视。”

话音落下,满堂寂静。

随即,不知是谁率先跪下,高呼:“殿下圣明!仁孝两全!臣等万死不及!”

紧接着,满朝文武,包括那些最精于算计的“老狐狸”,都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赞誉声响彻文华殿。

“殿下圣明!仁孝两全!”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太孙这番处置究竟有多么高明!

那个御史张瀚更是面色惨白,冷汗涔涔。他现在才反应过来,太孙这三条,把他刚才的话打得体无完肤!

你跟他说“法”?太孙说了“按律当斩”,法度严明!

你跟他说“情”?太孙说了“不忍皇爷爷丧子”,仁孝无双!

最后“幽禁终老”,既保全了仁孝之名,又用事实上的终身监禁惩罚了罪人,比杀了他还要让他绝望!

不杀朱樉,彰显仁孝——既保全了皇上的父子之情,又顶住了“酷吏”的压力,避免了史书上可能出现的“杀叔”污名。

幽禁终身,彰显法度——虽不取性命,却也让罪人永无再见天日之时,以儆效尤。

更妙的是,这个处置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文人可赞其仁孝,武人可服其决断,百姓可感念其宽厚,史官可书其明理。

这,才是真正的一举多得。

朱雄英望着跪满一地的朝臣,面色平静。

这一局,他赢了。赢得漂亮,赢得彻底。

朱樉想用“史笔”绑架他,他却用“仁孝”反将一军。从今往后,史书上只会记载太孙朱雄英为保全叔父性命,不惜违背律法,以仁孝为重。而朱樉将永远以一个不忠不孝、辜负侄儿宽仁的罪人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诸公请起。”朱雄英抬手虚扶,“既然诸公无异议,就按此拟旨吧。”

他顿了顿,补充道:“拟旨后,即刻昭告天下。孤要让万民知道,朝廷法度不容亵渎,但天家亲情亦重如泰山。”

“臣等遵旨!”众臣再拜。

当大臣们退出文华殿时,东方己现出鱼肚白。

文华殿内,朱雄英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渐亮的天空。

“二叔,你的史笔,我接下了。”他轻声自语,“但现在执笔的人,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