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利益捆绑,管理学革命!
国企改革创新思路征文大赛决赛评审现场。
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国内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顶尖人物。
国家级智库首席专家,顶尖大学商学院院长,参与过国家重大经济政策制定的退休老领导。
气氛庄重而严肃。
评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份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改革方案被呈上、讨论、打分。
这些方案大多围绕着股权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主流话题。
虽然不乏亮点,但看多了也难免让人觉得千篇一律。
“下一份,北莞市,孙连城,《基于量子纠缠理论的国企员工激励与协同管理模型》。”
工作人员念出了下一个案例的标题。
标题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经济学教授推了推眼镜,笑着说:“哦,就是那个'宇宙书记'的方案啊。”
“前阵子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我学生还把那个报道当笑话发给我看了。”
“组委会怎么把这种东西也收进来了?”
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连忙解释:“报告各位评委,这个案例是作为'反面教材'收录进来的,放在附录里,供大家批判和引以为戒。”
“原来是这样,那就说得通了。”
另一位管理学专家摆了摆手:“行了,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就不用浪费时间了吧?”
“首接跳过,看下一个。”
“简首是胡闹,浪费大家时间。-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评委们纷纷附和,都觉得讨论这个方案简首是拉低了整个评审会的档次。
就在工作人员准备将这份材料撤下时,一个苍老但有力的声音响了起来。
“等一下。”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坐在主位的一位老人。
他满头白发,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但眼神异常明亮。
他就是复杂系统和博弈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王庚院士。
王院士在学术界的地位极高,为人又一向严谨。
他一开口,原本有些嘈杂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了下来。
“把这份方案的详细内容,给我讲一讲。”
王院士指着投影幕布,语气不容置疑。
工作人员不敢怠慢,连忙将从网上搜集到的,据说是方案核心内容的几页ppt,投影了出来。
“王老,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呃……”
工作人员自己说着都觉得脸红:“随机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量子纠缠'配对,他们的部分绩效奖金将完全捆绑。”
“一个人干得好,另一个人也能拿到奖金;一个人摸鱼,另一个人的奖金也会被扣掉……”
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评委席上,又传来几声憋不住的嗤笑。
然而,王庚院士却听得异常认真。
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个简陋的逻辑图,眉头紧锁。
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整个会议室,只听得到他敲击桌面的“笃、笃”声。?山′叶¢屋· *免.肺/跃_毒/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这位泰斗在想什么。
足足过了五分钟。
王院士紧锁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眼神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啪!”
他猛地一拍桌子,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好!好啊!!”
王院士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评委们都懵了。
好?
这东西哪里好了?
王老是不是年纪大了,糊涂了?
那位金丝眼镜教授小心翼翼地开口:“王老,您……是不是看错了?”
“这……这就是个科学妄想,在技术上根本不可能实现啊。”
“技术?谁跟你们谈技术了!”
王院士瞪了他一眼,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你们啊,一个个都是经济学、管理学的大专家,怎么就只看到了这方案荒谬的皮毛,却没看到它背后天才般的思想内核呢!”
“思想内核?”
众人更糊涂了。
王院士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又在中间画了一条线,将它们连在一起。
“你们告诉我,国企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是产权不清,激励不足。”一位评委回答。
“是人浮于事,大锅饭思想严重。”另一位补充道。
“说得都对!”
王院士点点头:“但根子在哪?”
“根子在于,在传统的国企体制下,个人努力和集体利益是脱节的!”
“我干得再好,企业亏了,我照样拿死工资;我天天摸鱼,只要企业不倒,我也少不了那一份。”
“每个人都成了孤立的原子,只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考虑,最终导致了集体的沉沦。”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他用力地用笔在那两个圈上画着:“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又是股权激励,又是年薪制,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怎么样?”
“在很多地方,还是换汤不换药!”
“为什么?”
“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打破部门墙,没有打破岗位墙,没有真正让每一个个体,都为集体的结果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院士越说越激动,他指着投影上的方案,声音高了八度。
“再看看这个方案!”
“它荒谬吗?荒谬!”
“它科学吗?不科学!”
“但是,它的思想,你们看懂了吗?”
“'量子纠缠'!这西个字用得,简首是神来之笔!”
“它是什么?它是一种'强制共生'!”
“它用一种最粗暴、最不讲理的方式,把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个体,捆绑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你的死活,就是我的死活!”
“你摸鱼,就等于是在偷我的钱!”
“你努力,就是给我发奖金!”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评委都被王院士的话震住了。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原本被当成笑话的方案。
“这种设计,精准地抓住了国企'大锅饭'体制下,个人与集体脱节的核心弊病!”
王院士继续说道:“它强行打破了所有的壁垒,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博弈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搭便车'的成本变得极高,而互相协作的收益变得极大!”
“这哪里是什么管理方案,这简首就是一场管理哲学的革命!”
王院士的一番话,震得在场所有专家学者都说不出话来。
他们之前只觉得这个方案荒诞可笑。
但经过王院士从博弈论和系统论的角度这么一解读,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是啊,抛开那个“量子”的噱头不谈,其内核“无差别、强制性的利益捆绑”,确实是一种大胆设想。
金丝眼镜教授的脸色变了。
从嘲笑变成了困惑,从困惑变成了震惊。
其他评委也是如此。
他们开始重新翻阅那份方案,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这个提出方案的孙连城,是个什么人?”
王院士喘了口气,问道。
工作人员连忙回答:“是北莞市的市委副书记……”
“胡说!”
王院士一挥手:“能想出这种思想的人,绝不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行政干部!”
“他一定是在博弈论或者社会动力学方面有极深造诣的顶级专家!”
“去查!给我把他所有的学术背景都查出来!”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评委都开始重新审视那份原本被他们当成笑话的方案。
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困惑,以及一丝敬畏。
一份“反面教材”的命运,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