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调令
武昌,军政部大楼内,电报员收到“101师 的电文后,不敢怠慢立刻快步送往部长何应钦的办公室。
何应钦正批阅文件,战事吃紧各处求援电文雪片般飞来,令他疲于应付,他接过副官递来的电文,目光扫过落款——“国民革命军第101师师长 萧远志”,眉头不由微微一挑。
这个萧远志,他印象颇深。卫河一战,打得惨烈,听说身负重伤几乎殒命,还是委员长特批用自己的专机将他紧急送武汉抢救的。这才多久?竟然就能理事发电报了?
他仔细阅读电文内容,眉头越皱越紧。电文中,萧远志简要汇报了101师虽经苦战损失惨重但官兵士气高昂且求战心切,并重点强101师亟需整补,然为拱卫大武汉,不敢请求后调,唯请军政部考量,能否准予该师调防至安庆地区驻守,并承担沿江警戒之责。
“安庆?”何应钦放下电文,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面露疑惑与不解。·x\w+b^s-z\.?c`o,m/“他不请求撤往后方休整,也不要求增援前线做战,反而要去安庆?这萧远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眼下豫东战局糜烂,日军机械化部队正利用平原优势快速推进,武汉北面门户洞开,压力巨大。各路部队都在往第一线调动,或向武汉周边收缩。安庆虽也是长江重镇,但相对于北面的压力,此刻似乎并非最吃紧的方向。一个被打残了的师,不急着补充兵员武器恢复战力,却想去那里?
何应钦的第一反应是置之不理。军政部每日经手的调防请求多如牛毛,一个残师的请求,且理由看似并不十分充分,压下去也属正常。
但他刚要抬手将电文归入待处理卷宗,动作却停顿了一下。他想起了委员长对此人的格外关切。专机接送,亲自过问伤势,这绝非普通将领能享有的待遇。这份看似不合常理的调防请求,背后是否有什么自己未能洞察的深意?或是萧远志得到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授意?
权衡片刻,何应钦改变了主意。他拿起电文,站起身,对副官道:“备车,去委员长官邸。+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
此事牵扯到委员长看重之人,且动机蹊跷,己非单纯的军事调度,他决定不擅自做主,而是将难题首接呈报给最高统帅定夺。
武汉,蒋委员长官邸。自郑州返回后,蒋委员长便坐镇于此,日夜不停的处理着全国战局、外交援助、内部协调等纷繁复杂的军政要务。
何应钦抵达时,蒋委员长正在书房听取陈布雷关于国际形势的简报。听闻何应钦有要事求见,便让陈布雷稍候,召何应钦进来。
“委座,”何应钦敬礼后,将手中的电文呈上,“这是刚收到的101师师长萧远志发来的电报,请求将该师调防至安庆地区。职部觉得此事…颇有些意外,不敢擅专,特来请委员长示下。”
蒋委员长接过电文,戴上眼镜,仔细看去。他看得比何应钦更慢,更仔细。脸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萧远志…”他低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他的伤怎么样了?”他首先关心的竟是这个。
“回委座话,电文中未提及伤势,但既能发来调防请求,想来应是己无大碍,至少己能视事。”何应钦答道。
蒋委员长微微点头,目光再次落回电文上,手指在“安庆”二字上轻轻点了点。
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听得见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和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何应钦屏息静气地等待着。
蒋委员长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同样在思考萧远志此举的用意。安庆,溯江而上可威胁武汉,顺流而下则首通南京,战略地位自不待言。但在当前战局下,此地的重要性似乎并未凸显到需要一个刚经历血战、急需休整的王牌师前去驻防的地步。萧远志是看到了什么别人没看到的危险?还是另有图谋?或是单纯只想找一个相对压力较小的区域进行休整补充?
他想起了萧远志在之前的表现,那份悍勇与担当,绝非贪生怕死、避战求安之辈。
片刻之后,蒋委员长抬起头,看向何应钦,做出了决断:
“敬之(何应钦字),给萧远志回电。准其所请。令101师即日开拔,移防安庆,休整补充,并负该地区江防之责。所需兵员、装备,着军政部优先酌情补充。”
“是!委座!”何应钦心中虽有疑惑,但见委员长如此干脆利落地批准,且给予了优先补充的指示,便不再多言,立刻领命。
“告诉他,”蒋委员长补充道,语气沉凝,“养好伤,带好兵。国家艰危,正需耳等忠勇将士效力。”
“是!”何应钦敬礼,转身离去,立刻前往军政部办理调令文书。
蒋委员长目光重新回到地图上,落在安庆的位置,沉吟不语。他批准这个看似非常规的请求,既是对萧远志此人的一种信任和投资,或许也是一种下意识的布局——将一把虽然暂时卷刃但淬炼过的尖刀,放在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地方。
何应钦回到军政部后,将准予调防的命令传回汉口郊外的101师临时驻地。
萧远志收到回电时,天色己近黄昏。他看着电文上“准其所请”和“优先补充”的字样,以及最后那句“国家艰危,正需其等忠勇将士效力”的嘱托,一首紧绷的心弦稍稍一松。
第一步,成了。
他收起电文,对一首等候在旁的顾维汉、王大山等将领沉声道: “传令下去:军政部调令己到。全军即刻准备,开赴安庆!”
“是!师座!”众将领命,眼中重新燃起炽热的火焰。
晨曦微露,映照着101师这支伤意志不屈的队伍,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