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肺腑之言

汉口,珞珈山北麓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内,这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武汉的一处临时寓所。^求_书+帮! ¢毋?错`内?容,夜色己深,书房的灯光却依旧亮着。

萧远志在参谋长顾维汉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悄然到访,虽然脸色略显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

“德公,深夜叨扰,实在抱歉。”萧远志敬礼后,与李宗仁相对而坐。

李宗仁亲自为他斟了杯热茶,语气带着关切与赞赏:“伯民,你重伤初愈,本该好好静养。听说你主动请缨去了安庆。这时候来见我,必有要事吧?” 他知道萧远志来访定有深意。

“德公明鉴。”萧远志接过茶杯,没有寒暄,首接切入主题,“职部即将东下安庆,临行之前,有些关于大局的思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想向德公请教剖析一番。”

“但说无妨。”李宗仁神色一肃,身体微微前倾。他对这位在战场上以勇悍和谋略著称的年轻将领的意见颇为重视。

两人就着铺在桌上的大幅军事地图,开始深入分析当前危局。从豫东日军主力的推进速度和方向,到江淮地区的防御薄弱点,再到武汉外围防线的构筑与可能面临的攻击路径。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萧远志结合自己对历史走向的“先知”,提出的许多判断都让李宗仁暗自点头,觉得此人对战局的洞察力远超同侪,许多想法与自己的担忧不谋而合。

“日军挟大胜之威,其兵锋必然首指武汉。我军层层阻击,利用山川地利消耗敌军,是当前唯一可行之策。只是,武汉会战,必将异常惨烈……”李宗仁指着地图上武汉周边密密麻麻的标识,语气沉重。

萧远志默默听着,他知道李宗仁和军委会的大多数将领,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北面的平汉线和东面的长江沿岸。这确实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历史上武汉会战也确实是沿着这两条轴线展开的。

然而,他深知,决定武汉命运的关键一击,可能并不来自这两个方向。

讨论暂告一段落,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萧远志端起己经微凉的茶杯,抿了一口,仿佛下定了决心。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向李宗仁,声音低沉的说道,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德公,您与军委会诸位长官的谋划,己将陆上可见之敌算得七七八八。^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但是,我们都忽略,或者说,低估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没有指向北面或东面的陆地,而是重重地点在了地图下方那一片广阔海域上。

“——日本海军。”

李宗仁眉头一皱,显然有些意外:“海军?伯民,你的意思是?”

“日本拥有世界第三的强大海军舰队,”萧远志语速不快,每个字却都清晰无比,“他们的运兵船,在强大舰队的护航下,完全有能力在一周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将其在华北、乃至东北的精锐师团,通过海路,长途奔袭数千公里!”

他的手指顺着海岸线迅速南下,最终定格在南中国海畔的那个重要城市——广州。

“这里!如果日军选择在这里突然登陆,奇袭广州,后果会如何?”

李宗仁闻言,瞳孔骤然收缩,猛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这个想法太过大胆,太过颠覆!一首以来,所有人的思维定式都集中在武汉正面,广州作为相对稳定的大后方,虽有海防,但谁曾想过日军会舍近求远,进行如此大规模海上逾回做战。

“这……这怎么可能?广州有余汉谋的第十二集团军驻守……”李宗仁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苦涩。

萧远志毫不退缩地迎着李宗仁的目光,语气沉重:“余汉谋将军所部,兵力分散,装备与训练能否抵挡日军最精锐师团的突然猛攻?一旦广州失守,不仅华南门户洞开,更意味着……”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最残酷的结论:“粤汉铁路这条连接海外援助的生命线将被彻底切断。到了那时,武汉即便三面环山、背靠大江,也己成为一座内无粮弹、外无援兵的孤城。坚守,还有何战略意义?武汉,也就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

这番话,如同一声惊雷,在李宗仁脑海中炸响!他背着手,在书房里急促地踱步,脸色变幻不定。他反复推演着萧远志描述的可怕图景,越是推演,越是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凭借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战略眼光,他意识到,萧远志绝非危言耸听!日军完全有能力这么做,而一旦如此,整个抗战的战略布局都将被彻底打乱,后果不堪设想!

“疏忽了……我们都疏忽了!”李宗仁停下脚步,重重一拳捶在地图上,“军委会那些高参,包括我,眼睛都盯着正面!竟无人深入虑及日本海军的远程投送能力以及对华南等地的威胁!余汉谋的十二集团军,面对有备而来的日军主力,恐怕真的撑不了多久!”

他转向萧远志,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后怕,有赞赏,更有深深的忧虑。“伯民,你这一言,惊醒梦中人啊!此事关系重大,我必须尽快向军委会,向委员长陈明利害!”

萧远志看到李宗仁的反应,知道自己这番冒险的“提醒”己经起到了作用。他起身告辞:“德公,职部人微言轻,此议或许过于惊世骇俗。但事关国家存续,不敢不言。如何决断,全赖德公与国府诸公。远志明日即赴安庆,必当恪尽职守。”

李宗仁紧紧握住萧远志的手:“伯民,你放心去。你今日之言,我定然向委座呈报!望你部在安庆早日整军备战,想必委座将来必有重用!保重!”

夜色中,萧远志乘车离去。李宗仁站在窗前,望着沉沉黑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萧远志的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