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推心置腹,干部夜校

油灯的灯芯“噼啪”地爆了一下,火光跳跃,将林毅和余秋里两人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得很长。

林毅的复盘,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

他从最初发现日军调动异常,推断出其“清源”行动的真实目的,到毅然决定跳出被动防御的圈子,主动策划攻打陵川;从如何说服上级,到如何设计方案,将李云龙和丁伟这两个刺头捏合在一起;从战场上每一个环节的兵力部署,到最后缴获了鬼子联队旗……

他讲得极为详细,没有丝毫隐瞒和夸大。

这既是对新任政委的尊重,也是一种自信的展示。

整个过程中,余秋里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

他那只独臂拄在桌子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图,时而锁紧眉头,时而又缓缓舒展。

当林毅讲到最后,余秋里的眼中,终于迸发出了一丝毫不掩饰的赞赏。

“好!”

直到林毅讲完,放下指挥棒,余秋里才吐出了这一个字。

他站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了两步,空荡荡的左袖随着他的动作摆动着。

“林毅同志,我来之前,总部首长跟我谈过话。”余秋里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林毅,神情无比严肃,“首长说,你是一把锋利的‘剑’,但有时候,这把剑太快,快得让人担心。所以,派我来,给你当个‘鞘’。”

林毅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是余秋里在跟他交底。

“但是今天听你讲完这一仗,我觉得,你不仅是‘剑’,你还有‘鞘’。”余秋里继续说道,“你的‘鞘’,就是你这颗时刻都在算计的脑子。你不仅算计敌人,也算计自己的得失,甚至算计到了重庆和延安的棋盘上。你做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员该做的事了。”

这番评价,极高。

林毅却谦逊地摇了摇头:“政委,您过奖了。我只是个野路子,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一股子感觉走。不像您,是经过大风大浪,有理论,有经验的。我正有很多事,想向您请教。”

“哦?你说说看。”余秋里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林毅没有客套,直接将自己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抛了出来。

“政委,您也看到了,我们部队的架子是搭起来了,王虎、王大壮他们,都是能打仗的猛将。但是,我们严重缺人,尤其是缺政工干部。”

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不瞒您说,我这儿的政委、教导员,包括新提拔的刘子洋和王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半路出家。他们以前都是指导员,让他们搞一搞连队级别的政工工作还好,可让他们去搞思想动员,去处理军民关系……说实话,他们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按照经验总结的工作方法。长此以往,部队是要出问题的。”

这是林毅的心里话,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隐忧。

一支没有了强大政治工作做支撑的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打不了硬仗,更打不了胜仗。

他的部队之所以能凝聚起来,靠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和缴获,以及他个人的威望。

但这种凝聚力,是强硬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

余秋里听完,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墙边,看着那张写满了名字的组织架构图,沉默了许久。

林毅提的这个问题,正中要害。这也是他来之前,就预料到的情况。

“你说的对。”余秋里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一支部队的灵魂,不是枪,不是炮,而是思想!是信仰!没有了灵魂,武器再好,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毅:“你打算怎么办?”

他这是在反过来考校林毅。

林毅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有人,有枪,但没有培养政工干部的能力。而您,正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我想恳请您,亲自出马,在咱们军分区,办一个干部夜校!”

“干部夜校?”余秋里眉毛一挑。

“对!”林毅重重地点头,“把咱们所有连级以上的指导员、教导员,甚至包括支队的政委,全都集中起来。白天,他们照常处理部队的事务;晚上,就由您亲自给他们上课!”

他越说越兴奋:“您给他们讲什么是政治工作,讲如何开展全方位的思想动员,讲如何在士气低迷时还能坚定信仰……政委,您得亲自给我们带出一批思想过硬、方法对头的政工人才来!”

林毅的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和真诚。

他这番话,是真正的推心置腹。

他把自己最大的短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余秋里的面前,并且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这位新搭档的身上。

这是一种极高的信任。

余秋里看着林毅,心中感慨万千。

可他万万没想到,林毅会用这样一种坦诚得近乎“天真”的方式,来迎接他。

林毅非但没有排斥他这个“政委”,反而主动把部队最核心的“灵魂建设”工作,全盘交给了他。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好!”

他看着林毅,“这个干部夜校,我来办!不仅要办,还要办成咱们太岳军区的样板!你林毅负责让战士们会打仗,我余秋里,就负责让战士们知道为谁打仗!我们两个,分工合作,共同把部队建设好!”

林毅笑了,笑得无比开心。

“政委,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和余秋里之间,那层无形的隔阂已经彻底消失。

他们不再是互相提防的“搭档”,而是真正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一个主抓军事,一个主抓政治。

第四军分区的两驾马车,终于配齐了。

“事不宜迟,明天我就召集所有政工干部开会,把夜校的事情定下来!”余秋里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一旦决定,立刻就要执行。

“好!”林毅也干劲十足,“我让后勤部门全力配合,要笔给笔,要纸给纸!就算把缴获来的宣纸都拿出来给您当草稿纸,也绝不含糊!”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个强大的,既有钢铁般战斗意志,又有坚定革命信仰的第四军分区,仿佛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