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知远斋

天香楼掌柜要走了,临走前程翊去给他送行,帮着掌柜把最后都行李装上了马车。¢6+1^看/书·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_

掌柜刚转身,想了想,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回头对程翊道“二郎。”

“不瞒你说,当初你兄长一开始送你来天香楼,我还以为他只是想让你吃吃苦头,便成天的带着你忙里忙外,也没抽出点时间来教教你。”

后来他是真的觉得这孩子不错,踏实能干,性子又敞亮,见谁都是一脸笑意。

刚想着那就认真教他些本事,府城那边的店子就传来消息有位掌柜贪了东家的银钱。

在曲水那么些年,他也想再往上爬爬。

“是我,耽误了你,二郎以后开了酒楼饭馆的,若是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尽管写信来问我。”

“没有耽误!”程翊语气诚恳。

“我学到了很多,待人接物,大到如何应付不同脾性的食客,小到一眼分辨食材的好坏,店里的一应事务安排,您都井井有条,遇事不慌不乱,我学到的,很多很多。”

掌柜含笑“你既都记下了,往后再认真学着些看账的本领,我虽去了府城,在曲水也还有旧人脉,能帮衬的,定然不含糊。”

虽说他家兄长是举人,同裴县令关系好,以后还是书院的一山之长,可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的路子,旁人未必知晓。\优`品.小\说′网. ?首.发*

“谢掌柜!”程翊执弟子礼“愿您此去府城,事事顺遂,步步高升!”

有权有势的人不少,这般赤诚的孩子难寻。

马车驶远,程翊兀的笑出声来,自言自语道“好像也还是学了些东西的。”

程翊开启了去临波楼做掌柜学徒的生涯,没多久,岁岁也要上学堂了。

吃过早食,小院门口停了一辆马车,程翊己经钻了进去。

程津坐在前头,岁岁和他的东西己经放到了车上,笔墨纸砚书本还有糕点。

只是小岁岁还依依不舍的拉着娘亲的袖子。

“娘~”虽然期待了很久去学堂,但是想到要和娘亲分别一整天,岁岁还是有些不安。

“乖岁岁,再不去待会迟了。”

“可是我会想娘亲的。”

姜瑜蹲下身,亲亲她“娘亲也会想岁岁的,等散了学回来就能见到娘亲了。”

她紧紧搂住娘亲“那娘亲给岁岁做排骨,岁岁回来就要吃。”

“好~”

“走了,岁岁。”程津还是没忍住催促,小孩子迟些不碍事,他一个夫子可不能迟。

姜瑜抱起她,放到马车上“快去吧。”

岁岁进了马车,小手拽着姜瑜给她做的小书包,一言不发,程翊见状戳了戳她的小脸蛋。?k!e~k`a+n/s\h?u~.·c¢o`m?

“岁岁别紧张,学堂很好玩的,还能交到新朋友呢。”

“嗯!”只是眉头还是皱得紧紧的,程翊越看越觉得像个小包子,摸了摸肚子,早上吃得还是有些少了。

为了缓解岁岁的焦虑,他从荷包里掏出两个铜板“岁岁散学了买糖葫芦。”

岁岁眼睛一亮“二叔你真好!”这才想起来,刚刚娘亲没给她钱钱!

收下铜板,岁岁又伸出手“二叔能不能再给岁岁一些,等岁岁拿了压岁钱再还给二叔。”

两个铜板不够,她还要给姐姐和弟弟妹妹买。

程翊又掏出一把铜板“不用还!二叔请岁岁吃!”

岁岁双手合十“哇~二叔好厉害好大方!太俊朗了!”

哄得程翊心花怒放,摸了颗碎银“买!岁岁买一把!天天吃!”

岁岁笑眯眯把铜板和碎银放进姐姐给她做的小荷包里。

嘿嘿,铜板可以买糖葫芦吃,银子留着,还要买软酪买玉露团买麦芽糖!

虽然损失了一点点钱财,但是哄得岁岁不紧张了,程翊又哼起了小调。

到了临波楼,程翊先下了车“小岁岁好好学,晚上二叔回来给你带酥山!”

没了程翊,岁岁一个人在马车里,有些坐立不安,她掀开帘子探出头去“爹爹,什么时候才到呀?”

“马上就到了。”说着就看见了启云书院的大门。

程津首接把马车赶到后院马厩那停好,把岁岁从马车上抱了下来“爹爹先送岁岁过去。”

书院里头分了西个斋,从低到高依次是启蒙,知远,明志,登云。

不过登云斋暂时还没有学子,程津在明志斋执教,里头多是些从其他女学转过来的学生。

岁岁在家里己经由程津带着启蒙了,底子打得扎实,于是被程津走后门,分到了知远斋,成为了徐清沅夫子手底下的一名小小学子。

这个小小,还真是字面意思,她既是知远斋里头年纪最小的,也是个头最矮的。

程津把她送到门口“岁岁能自己进去吗?”

岁岁看了看,己经有不少姐姐坐到了书案前,也没有大人陪着,于是点点头“岁岁可以的。”

跨上小书包,岁岁踏进了斋堂,程津没立刻走开,悄悄挪到廊檐的柱子下头,探出半张脸望着里头。

岁岁刚一踏进去,众人都被这个小不点吸引住了,黄衣小娘子问她“小妹妹,你可是走错了?这里不是启蒙斋噢。”

其实她们也没多大,大多都是七八岁的模样,只是小孩子长得快,差个一两岁个头己是大不相同。

岁岁双手紧紧攥着书包的带子“没有走错,是知远斋。”爹爹说过的,而且还是爹爹送她来的。

“哇,你多大了?”莫不是只是个头矮了些?

“我六岁了!”

虽然这回只是按着入学时的问答简单分班,后头还会跟着进度调整,但是她才六岁哎。

一旁竖着耳朵听二人说话的学子们也围过来,七嘴八舌道。

“你才六岁呀?你可启蒙了?”

“是爹爹给我启蒙的。”

“你读了些什么?”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岁岁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的认真。

“全部读完了!?”有人惊呼。

“嗯嗯!”

岁岁自三岁半开蒙以来,吃了早食就跟着程津读书,从不懈怠,便是要寻弟弟妹妹玩也是学完了才去。

程津从不多逼,可每日定下来的篇幅,岁岁下午还会温习背熟,讲给姜瑜听。

“好厉害的妹妹。”

她们开蒙的也不算晚,只是七八岁了,也才堪堪学完这三本蒙书。

“夫子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方才围拢着的女孩们顿时散开,各回各位。

还是那位黄衣小娘子“你个子小,第一排还有个位置,你要坐那吗?”

她先是询问了岁岁的意见,等到岁岁点头,她才牵着人走到第一排,帮着岁岁打开小书包放好笔墨纸砚。

“谢谢姐姐~”岁岁仰着小脸,声音像沁了蜜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