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知远斋辩论赛
“三字经千字文我也是背了许久才会的。第一日学认字时,我还觉得那些字像圆滚滚的芝麻丸,个个都长得差不多,根本分不清呢。”
那小姑娘一开始也算用功读书,后头见岁岁小小年纪拿第二,便觉得是自个没有读书的天赋,更是懈怠了。
此刻听岁岁说这话,她心里稍稍松了些,起码她刚认字时,没有觉得那些字都像芝麻丸一样难分辨呀。
她忍不住往前凑了凑,好奇追问,“那后来呢?那岁岁是怎么学成如今这样的。”
斋堂里的小姑娘们,听见动静,也都纷纷围过来,满眼期待,想取取岁岁的“读书经”。
岁岁想了想,慢慢说:“嗯……一开始是我娘哄着我,引着我认出来第一个字,让我有了些许信心。”
“我爹又在芝麻丸底下画上图画,我看着图记,这才慢慢学会的。”
她们要听的不是这个。
又有一个小姑娘急急追问,“我们是想知道岁岁是怎么耐得住性子坐下来读书的。-q+s\b!r,e¢a¨d,.¢c/o+m·”
这回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岁岁是知远斋里头年纪最小的,却是课堂上坐得最端正的,休息时旁人都在玩,她却要先把书背了。
岁岁这回明白她们的意思了,原是想知道,她是怎么把性子磨静的。
她扬起声音,让围过来的人都能听清楚,满满的自豪:“我是同我娘学的!”
“你娘?”有人下意识反问,她们并不认识岁岁的娘。
“可是你爹爹才是夫子呀?为什么是同你娘学的?”
“是呀,我记得第一日上学堂时,姜岁安分明说是她爹给她开蒙的。”
一时间,斋堂里叽叽喳喳的,满是疑问。
阮糯糯站起来,叉着腰道:“哎呀,你们就不能先听岁岁说吗?还想不想知道了!”
等到大家都安静下来,岁岁才慢悠悠继续道:“我确实是跟着我娘学的。”
“我爹虽是夫子,负责给我开蒙,但我娘也功不可没。”
“她每日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一样接着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我就学着我娘,也给自己安排好。_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晨起同爹爹读书,而后和弟弟妹妹玩,中午歇午觉,起来了就背书写字,日日如此。”
话虽如此,可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下来的。
阮糯糯也从一开始的竖起耳朵认真听到又耷拉着趴回桌上,“我还以为有什么好法子呢。”
不过她又给自己的坐不住找到了新借口,她娘就不像岁岁的娘,她娘每日想一出是一出的。
唯一能让她娘提前安排好的事情,只有约人打马吊和看戏了。
岁岁见状,拉拉她的衣袖,示意她继续听,“起初我也还念着玩乐,可想着我现在把书背了,把字写完,待会就能痛痛快快玩了,便又逼着自己坐下。”
阮糯糯听没听进去不知道,不过岁岁眼见着不少姑娘听了她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刚刚那怯生生的姑娘抬起头,眼神亮了亮,“我明白了,我读书时,便总想着玩,可是真玩了,又忧心自己书没背完,字没写好,明日夫子检查怎么办。”
于是玩也没玩痛快,学也没学好。
又有姑娘轻轻叹了口气,带着点迷茫,“可我也是日日用功,为何月月小考还是只落了中间了呢。”
“说到底,不光要用功,还得有读书的天赋才行呀。”
这话一落,斋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天赋与用功到底哪个更重要”,展开了知远斋里头头一回热热闹闹的辩论。
斋堂外,姜瑜愣愣站着,岁岁从头到尾的话,她都听到了。
家里程津是读书人,又是书院的夫子,自然比她体面。
就像前世,不管你读书再厉害,只要当爸爸是老师,又或是做着什么更“出息体面”些的工作,就算是每天妈妈盯着学,陪着练。
外人也只会轻描淡写说一句,这当爸爸的教的好,这孩子真像他爸。
而妈妈在家里头的陪伴,照顾,反而悄无声息的就被尽数抹了个干干净净。
她没想到,岁岁会说出那句。
“我是同我娘学的!”
徐清沅在不远处的窗边,满脸笑意看着斋堂里的学子们,且等她们辨一辨,她再进去吧。
待叫脚步声近了,姜瑜才回过神来。
徐清沅先开口问道,“娘子?可是有什么事?”
姜瑜忙行礼,“见过徐夫子,久仰大名。”又被徐清沅轻轻扶住,“我是岁安的娘亲,来给她送东西。”
原来这就是岁安的娘亲,瞧着这般亲和温婉,让人见了便忍不住心生好感。
“姜娘子?”姜瑜讶异,徐夫子竟然知晓。
徐清沅笑笑,“我听说岁安同娘亲姓。”
姜瑜被自己傻笑了,她忙拿出岁岁的课业来,递给徐清沅,“是我傻了,那我就不进去了,劳您带进去给岁安。”
“好。”徐清沅接过课业,指尖触摸到规整的纸张,想到岁岁的一番话,她抬眼看向姜瑜。
“姜娘子,岁安同你学到的东西,很好,于学业上有很大助力。”
不是岁安娘亲,而是姜娘子。
不是你把孩子教得很好,而是孩子同你学得很好。
姜瑜笑了,竟还有些张扬。
“徐夫子谬赞。”虽说是时下应当故作谦虚的话语,眼里却满是配得感。
她确实很用心教养孩子,徐夫子夸她,她自当坦然接受。
“岁岁也同徐夫子学到了许多,岁安在家里还会把徐夫子讲的典故,又讲给她姐姐弟弟妹妹们听。”
徐清沅轻笑,“姜娘子不用客套,我们这样了,却都是一心盼着她们能更好。”
两人相视而笑,生不逢时又如何,孩子们却能站得比她们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