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南烽烟

武兴二年的深秋,肃杀之气似乎比往年更早地笼罩了帝国的西南边陲。¢2?芭.看!书-王\ \蕞,鑫?漳′結.埂-欣^快/紫禁城内的暖意,驱不散从云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带来的寒意。

乾清宫西暖阁,炉火正旺,却压不住朱慈炤眉宇间的冷峻。他手中的奏疏来自新任云贵总督樊一蘅,字里行间透着焦灼与愤怒:

“臣樊一蘅顿首泣血以闻:黔国公沐天波(历史人物,末代黔国公)忠勤体国,奉旨推行‘改土归流’,安抚苗疆,整肃不法。然水西宣慰使安坤(水西安氏首领)、乌撒土知府安重圣,狼子野心,阳奉阴违!竟暗中串联乌蒙(今云南昭通)、东川(今云南会泽)、镇雄(今云南镇雄)等大小土司,并勾结残匪沙定洲(云南土司,曾叛乱)余孽,诈称沐公爷‘苛待土民,夺其世业’,悍然举兵反叛!”

“叛军势大,裹胁苗、彝诸部不下十万众!沐公爷猝不及防,于乌撒府城外遭叛军伏击,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亲兵死伤殆尽!现叛军己陷乌撒府,兵锋首指曲靖、昆明!滇中震动,百姓流离!臣虽竭力调兵弹压,然兵力捉襟见肘,叛军倚仗地利,凶顽异常!恳请陛下速发天兵,剿此巨憝,以安西南!”

“砰!”朱慈炤将奏疏重重拍在御案上,沉闷的响声在寂静的暖阁内回荡。~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他缓缓起身,踱至悬挂的巨幅西南舆图前,目光如鹰隼般锁死水西(今贵州大方)、乌撒、东川等地。

“改土归流…触及根本了。”朱慈炤的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安坤、安重圣…好大的狗胆!沐天波如何?”

侍立一旁的秉笔太监李忠连忙躬身:“回皇爷,黔国公伤势甚重,幸得忠仆拼死救出,己由樊总督护送至昆明救治,暂无性命之忧,然…恐难再临阵。_齐,盛!暁/说\徃_ !醉-薪¨蟑,結¨庚·歆/筷`”

“嗯。”朱慈炤微微颔首,眼中寒意更甚。沐天波是稳定云南的关键棋子,如今重伤,叛军气焰必然更加嚣张。他手指点向舆图:“水西、乌撒,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山高林密,洞壑纵横。安氏在此经营数百年,根深蒂固。叛军裹胁愚民,据险而守,若任其坐大,必成西南心腹大患!更恐川中未靖之张逆余孽、甚至缅甸东吁王朝闻风而动!”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肃立的几位重臣——兵部尚书孙应元、户部尚书汪伟、新任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赵铁鹰、以及刚刚因朝鲜功勋被调入京营听用的安西侯李定国。

“此战,非止平叛,乃为彻底拔除西南土司割据之毒瘤,永固南疆!”朱慈炤的声音斩钉截铁,“赵铁鹰!”

“臣在!”赵铁鹰踏前一步,玄甲虽未着身,那股百战煞气依旧凛然。

“着你总督西南军务,节制川、湖、云、贵诸军!统京营新军两万、川中‘定西营’一万、湖广精锐一万,并征调广西狼兵五千(历史上著名的山地作战部队),火速入滇平叛!朕授你王命旗牌,凡有贻误军机、通敌资匪者,无论土汉官民,可先斩后奏!”

“臣领旨!必犁庭扫穴,擒贼献俘!”赵铁鹰单膝跪地,声如金铁。

“孙应元!”

“臣在!”

“统筹粮秣军需!自湖广、西川调粮,经沅江、乌江水道入黔滇!沿途设转运粮台,由兵部主事及户部能吏督办!凡有克扣、延误、盗卖军粮者,立斩不赦,家产抄没!”

“臣遵旨!必保大军粮道无虞!”孙应元肃然领命。

“汪伟!”

“臣在!”

“江南钱粮,优先保障西南军需!另,传旨樊一蘅、及川湖云贵巡抚,严查境内与土司勾结之豪强劣绅,凡有资敌、散播谣言、抗拒新政者,一律锁拿,家产充公!此战,亦为扫清推行‘改土归流’之障碍!”

“臣领旨!”汪伟眼中厉色一闪,知道这把“活阎罗”的刀又要挥向西南了。

朱慈炤最后看向李定国:“李卿!”

“臣在!”李定国出列,身姿挺拔如松。

“尔久在川陕,熟知山地战法,麾下‘定西营’亦惯于山林奔袭。此次随赵卿出征,为大军前驱先锋!朕要看看,尔这‘安西侯’,能否为朕荡平西南群丑!”

“臣!李定国!万死不辞!必为陛下前驱,踏破叛巢!”李定国声音洪亮,眼中燃烧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炽热火焰。西南,将是他证明自己价值与忠诚的又一战场。

圣旨如雷霆般传出紫禁城。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轰鸣启动。京营精锐、川中悍卒、湖广劲旅、广西狼兵,如同百川归海,向着烽烟弥漫的云贵高原汇聚。一场旨在彻底重塑帝国西南版图的铁血征伐,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