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选秀之议

武兴三年正月,一场瑞雪覆盖了紫禁城的金瓦红墙。¢咸`鱼/看¨书-罔? ·首+发_

新年大朝会,庄严肃穆。山呼万岁之声刚落,便有数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手持玉笏,颤巍巍出列。

为首者,乃新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吴甡也是崇祯朝能臣,如今被朱慈炤启用。

他面容清癯,神情凝重,深深一揖,声音苍劲而洪亮:“陛下!臣吴甡,昧死以闻!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储!陛下承天景命,扫清六合,再造乾坤,功盖寰宇!然登基数载,中宫之位尚虚,东宫之基未立!此乃国本动摇,社稷隐忧!伏望陛下以江山为重,以黎庶为念,早定中宫,广选淑女,充实掖庭,诞育皇嗣,以固国本,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臣等附议!”吏部尚书李邦华(历史人物,崇祯朝重臣,被启用)、户部尚书汪伟,以及十余名科道言官、勋贵代表齐刷刷跪倒一片。_搜′嗖¢暁*说′蛧~ ~蕪.错/内′容.

殿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朱慈炤端坐蟠龙御座,冕旒垂珠,看不清神色,唯有放在御案上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润的紫檀木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这声音不大,却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吴卿所言,老成谋国。”

朱慈炤的声音终于响起,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立后选秀,关乎国本,朕岂能不知?然甲申以来,国步维艰,内有流寇肆虐,外有建奴侵凌,朕夙夜忧勤,唯恐有负祖宗社稷,黎民所托。整军经武,肃贪安民,驱除鞑虏,平定西南,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比朕的私事紧要?江山未固,何以家为?此朕之夙志也。”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冕旒,扫过阶下跪伏的众臣:“然诸卿拳拳之心,朕亦深知。国本关乎传承,确系社稷之重。~e~z?k/s,w·.?n~e^t*今辽东己复,西南暂平,海内初靖。立后选秀之事…”

朱慈炤的声音微微拉长,带着一种掌控节奏的沉稳,“可依祖制,交由礼部、内廷操办。然朕有言在先:一,务求贤德淑良,家世清白,不得以门第奢华取人;二,严禁地方借机摊派,骚扰百姓,违者严惩不贷;三,内廷用度,当以俭省为本,不得奢靡铺张。吴甡、李邦华,此事由你二人总揽,汪伟协理钱粮,司礼监李忠协理内廷事宜。”

“臣等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吴甡、李邦华、汪伟、李忠连忙叩首领旨,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又因皇帝提出的严格要求而倍感压力。

“平身吧。”朱慈炤抬手。

“谢陛下!”众臣起身,许多人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陛下终于松口了!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瞬间传遍朝野。

皇帝终于要选秀立后了!这不仅是皇家私事,更关乎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勋贵、文官、地方大族,无数双眼睛都盯向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宫廷盛事。

平南侯府书房内,孙可望屏退左右,只留心腹幕僚。

他踱着步,眼中精光闪烁:“陛下终于要选秀了!此乃天赐良机!吾妹正值妙龄,姿容秀美,性情温婉…若能入宫,诞下皇子…”

他仿佛看到了家族更进一步的辉煌前景。

“立刻修书回云南,让母亲好生教导妹妹礼仪,务必在选秀中脱颖而出!再备厚礼,打点宫中关节,尤其是司礼监李公公处!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而在江南,钱谦益案的风暴虽过,余波犹存。

一些幸免于难、根基深厚的世家大族,也看到了希望。

“陛下选秀,正是我辈重获圣眷之机!”苏州周府内,家主对着族中精心培养的几位嫡女殷殷叮嘱,“宫中险恶,但也是通天之途!尔等需谨言慎行,展露才情贤淑,若能得蒙圣宠,家族复兴有望!”

被选中的少女们,或紧张,或期待,或茫然,命运的车轮己然将她们卷入漩涡。

后宫深处,虽无名义上的主人,但几位资格较老、在甲申国难中幸存下来的先帝嫔妃,也心思活络起来。

她们若能将自己信得过的宫女或亲族女子推上高位,未来在宫中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一时间,看似平静的后宫,暗流涌动,各种心思在无声中交织碰撞。

朱慈炤站在乾清宫高高的露台上,俯瞰着雪后初晴、气象万千的紫禁城。

选秀的旨意己下,他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这场大选,将是他观察朝臣动向、平衡各方势力、甚至引出潜藏对手的绝佳契机。

子嗣,是帝国的未来;而掌控这场选秀,则是他稳固当下权力的关键一步。他负手而立,目光深远,如同静待风云变幻的苍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