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休养生息

武兴六年的春风吹绿了京畿大地,也暂时拂去了帝国连年征战的硝烟。·薪.顽/夲~鰰¨栈+ ~庚^薪′蕞~全¢

辽东大捷、高句丽臣服、晋商覆灭的余威犹在,但紫禁城的主人朱慈炤深知,此刻的帝国如同一个刚刚经历浴血搏杀的巨人,急需喘息与调理。

乾清宫西暖阁内,炭火己撤,窗棂大开,带着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气涌入。

朱慈炤身着常服,正仔细审阅着户部尚书倪元璐呈上的《武兴六年春蠲免及劝农疏》。

“陛下,”倪元璐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去岁北征、平辽、盐政、晋案,所耗国帑甚巨。幸赖清丈田亩、盐政革新及抄没逆产所得,太仓尚算充盈。”

“然民间实己疲敝,尤以北首隶、山东、河南受兵燹及转运之苦最甚。”

“臣请旨:蠲免上述三省及辽东新复之地本年度田赋三成;山西、陕西因晋案牵连,地方动荡,蠲免两成;江南虽富庶,然清丈、盐政余波未平,蠲免一成。~墈^书~屋\ ?勉+废′粤′黩^另,由内帑拨银五十万两,命工部赶制新式铁犁、锄头十万件,分发各省贫瘠州县,以助春耕。再设‘劝农使’,由都察院选派清廉御史充任,分赴各地督课农桑,严禁胥吏借机扰民。”

朱慈炤手指轻敲桌面,目光扫过奏疏上详尽的数字和措施:“倪卿所虑周全。然蠲免赋税,需防地方胥吏阳奉阴违,中饱私囊。‘劝农使’之责,不仅督课,更要明察暗访,凡有借蠲免之名行盘剥之实者,无论官职,就地锁拿,报朕严惩!所制农具,务必精良耐用,若查出偷工减料,经办官吏一体问罪!”

他提笔朱批:“准奏。着吏部、都察院严核劝农使人选,务求清廉干练。农具事,工部尚书南居益亲自督办。”

“臣遵旨!”倪元璐肃然领命,心中稍定。皇帝虽严苛,但这份对民生的重视是实实在在的。

倪元璐退下后,工部尚书南居益觐见,他带来的消息则关乎帝国的未来。\w!z~s+b,o.o*k*.^c¢o_m/

“陛下,龙江船厂奏报,首艘按新式图样建造的‘武兴级’战船龙骨己铺设完毕,船体较旧式福船更为修长,预留炮位更多。然...工匠对陛下所命加装的‘水密隔舱’及改良帆索系统尚有疑虑,言前朝未有先例,恐耗时费力...”

“没有先例就造出先例!”朱慈炤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郑和宝船能下西洋,靠的便是领先的造船术!水密隔舱乃保船不沉之关键,帆索改良为求速捷!告诉那些工匠,凡有疑难,可集思广益,工部亦可召集民间巧匠共议。所需银钱物料,户部优先拨付。三年之内,朕要看到一支可纵横西海的新式水师!此事关乎国运,南卿当亲赴江宁督造!”

“臣...领旨!必竭尽全力!”南居益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分量,热血微涌。

“还有一事,”朱慈炤话锋一转,“朕闻常州府有士人薄珏,精于格物,善制千里镜(望远镜)、自鸣钟,更对陛下昔日提及的‘以火力驱轮机’之说颇有心得。此人如今何在?”

南居益忙道:“回陛下,薄珏先生确在常州,然其性情孤高,不喜仕途...”

“传朕口谕,”朱慈炤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着常州知府礼聘薄珏入京,赐‘皇家格物院’博士衔,秩正六品,专司火器改良、机械研制及...‘火轮’之探索!所需银钱、物料、人手,一应满足!告诉他,朕不要八股文章,只要他胸中所学,能富国强兵之实学!”这“格物院”是他心中酝酿己久的种子,借系统偶尔透露的“科技树”之名,实则是为帝国未来奠基。

“陛下圣明!此真乃网罗遗才之举!”南居益由衷赞叹,他深知这些“奇技淫巧”在皇帝眼中价值几何。

处理完政务,朱慈炤信步走向西苑。

湖畔杨柳依依,新绿可人。

行至僻静处,他屏退左右,心神沉入意识深处那玄奥的“铁血帝国系统”。巨大的金色面板上,国运值因近期一系列胜利和稳固统治而攀升至一个新高点。

“系统,兑换‘初级基础化学知识概要’、‘简易蒸汽机原理与早期应用图册’。”

朱慈炤默念。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科技发展需循序渐进。

这两样东西,足以给薄珏和格物院指明方向,又不会过于惊世骇俗。

【兑换成功。知识灌注需宿主指定接收者(限一人),图册将以‘皇家秘藏古籍残卷’形式出现于宿主书房暗格。消耗国运值:8000点。】冰冷的系统音回应。

“指定接收者:薄珏。”朱慈炤做出选择。一股无形的信息流悄然标记了远在常州的薄珏。

做完这一切,朱慈炤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面,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

休养生息,非是刀枪入库,而是为了铸造更锋利的剑,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高句丽的威化岛(薪岛)上,赵铁鹰的练兵,也该有成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