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海商云集
海风送暖,帆樯如林。
市舶司衙门外广场上,人头攒动,喧嚣远胜往日。
得到朝廷即将远征吕宋、并发行“南洋平虏国债”的消息后,东南沿海的大小海商、船主、乃至家有余财的士绅,纷纷云集于此。
他们中既有如安海郑家、福州林家、漳州颜家这等树大根深、拥有私人武装船队的大海商,也有许多常年跑南洋航线、熟悉吕宋水域情况的中小船主。
更有一些嗅觉敏锐的内地商帮代表,如徽州盐商、山西票号(晋商八大家覆灭后,新崛起的票号)的掌柜,也赶来探寻商机。
“王掌柜,您也来了?这次朝廷动静不小啊,连国债都发出来了。”一个身着杭绸首缀的微胖商人,对着一位晋商打扮的老者拱手道。
“李东家消息灵通。¢看?书¨屋* ^最!辛,璋′结¨庚/鑫,快,”王掌柜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朝廷要打吕宋,这可是天大的买卖!战后的重建、贸易重开、特许经营……哪一样不是金山银海?这国债利息虽不高,但买的是陛下的信任,是未来的门路!老夫自然要来凑个热闹。”
“说得是!何况那红毛夷着实可恨!在马尼拉做下那等孽事!我堂弟一家就在帕利安,至今音讯全无……”旁边一位面色黝黑的船主咬牙切齿道,“朝廷出兵,我等出钱出力,义不容辞!若能跟着王师后面,做些补给运输的生意,既能报仇,也能得利,两全其美!”
市舶司提举(主管官员)杨廷筠站在衙门口的高台上,看着群情激昂的商民,心中感慨。他曾与西夷传教士交往甚密,深知其船坚炮利,对远征原本心存疑虑。但吕宋血案传来,彻底激怒了这位深受儒家“仁恕”之道影响的官员。!纨,本¢神¢颤- ~冕-费\越`毒/
“诸位乡贤!诸位东家!”杨廷筠朗声开口,台下渐渐安静下来,“吕宋惨案,天人共愤!陛下圣明,决意兴王师,讨不义,雪国耻,护侨民!然跨海远征,所费浩繁。朝廷发行‘南洋平虏国债’,非为与民争利,实乃与民共担国难,共享国恩!”
他指着身后户部官员设立的认购点:“国债以朝廷信义担保,以未来南洋之利为抵押,年息五厘,三年为期,到期本息兑付!认购多者,战后于吕宋通商、开矿、垦殖等事宜中,享有优先之权!此外,朝廷征募大型海船五十艘,负责军粮辎重转运,按市价给付运费,若有损伤,照价赔偿!船上水手,按双倍饷银给付!”
条件优厚,前景诱人。商人们顿时沸腾起来。
“我安海郑家,认购国债十万圆!另出大海船十艘,壮丁三百人,听候朝廷调遣!”郑家族老率先表态,声若洪钟。郑家虽遭郑芝龙牵连,但根基深厚,急需借此机会重获朝廷信任。
“我福州林家,认购五万圆!出海船五艘!”
“漳州颜家,认购三万圆!出海船三艘!”
“徽州盐业公会,认购八万圆!”
中小商人也纷纷解囊:“我出五百圆!”“我虽钱少,愿出船一艘!”“我出二十壮丁,皆是好水手!”
认购现场热火朝天,银箱很快堆满。民间蕴藏的巨大财富和力量,在国家大义的号召和利益的驱动下,被迅速动员起来。
消息传回京师,倪元璐看着各地飞来的认购简报,长长舒了口气。他原本对发行国债颇为忐忑,恐民间应者寥寥,如今看来,陛下威望之高、商民报国热情之炽、以及对南洋利益期待之大,远超预期。
乾清宫内,朱慈炤看着奏报,对侍立一旁的骆养性道:“看到了吗?民心可用,民力可恃。治国,不能只靠朝廷独木支撑,需善于引导、借助这民间浩荡之力。告诉杨廷筠,好生登记造册,公平对待每一位出资出力的商民。战后利益分配,务必公正透明,谁敢从中舞弊,贪墨克扣,朕剥了他的皮!”
“奴才明白!己加派锦衣卫暗探,监控各地认购及物资调运,绝不容蛀虫作祟。”骆养性躬身道。
“另,让杨廷筠留意,征募那些熟悉吕宋水文、港口的的老舵工、老水手,重金聘为水师向导。再搜集一切关于马尼拉湾防务、西班牙驻军分布、乃至吕宋土著部落态度的情报,汇总送至黄蜚军前。”
“是!”
战争的准备,在朝廷与民间的合力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推进着。
无数粮秣、火药、建材被装上海船,无数熟悉水性的好儿郎应募加入水师或运输队。
帝国的力量,如同百川归海,汇聚向东南沿海,指向那遥远的复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