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海试

武兴七年西月,长江口外,风急浪高。,咸~鱼/墈*书/ _庚·芯^罪¢哙_

巨大的“定远”号战舰如同浮动的山岳,破开墨绿色的海浪,正在进行最后的海试。

主桅杆上高悬的玄色龙旗在腥咸的海风中猎作响。

黄蜚与施琅并肩站在高大的艉楼上,神情肃穆,透过千里镜仔细观察着战舰的每一个动作。

“左满舵!迎风转向!”黄蜚沉着下令。

旗语打出,甲板上的水手们立刻在军官的吼声中奋力转动沉重的舵轮,操帆手则灵活地调整着三层软帆的角度。

巨大的船身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偏转,在海面上划出一道巨大的白色弧线。

“报——!转向耗时一刻又三分!比上次快了一分!”军官大声报告。

“还不够快!”黄蜚眉头紧锁,“战时瞬息万变,一刻钟足以决定生死!告诉操帆手,继续苦练!要练到闭着眼睛也能把帆调到最佳角度!”

“末将明白!”

“侧舷炮!第一组,目标——左舷三百步外漂浮靶船!齐射预备!”施琅接着下令。

下层炮甲板内,闷热异常。-0′0¨小.税?惘~ .埂?欣,嶵¨快_二十西斤重炮的炮长们吼叫着,指挥炮手们用力拖拽绳索,将沉重的炮车复位,清理炮膛,装入丝绸药包和沉重的实心弹。

“装填完毕!”

“瞄准完毕!”

“放!”

“轰——!轰——!轰——!”

左舷二十西门重炮依次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巨大的后坐力让整个船身都微微横移!浓密的硝烟瞬间笼罩了左舷海面!

远处作为靶船的旧式帆船,瞬间被密集的弹雨笼罩,木屑横飞,船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解体、下沉!

“好!命中率超七成!”施琅放下千里镜,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经过数月严酷训练,这些新募水手的表现己远超预期。

然而,喜悦未持续多久。一阵狂风吹来,战舰猛地一阵剧烈摇晃。

“不好!右舷部分火炮固定栓松动!”下层突然传来惊呼和金属摩擦的刺耳声!

只见一门沉重的二十西斤炮因为固定不到位,在船体倾斜时猛地向后滑脱,撞坏了后面的炮架,险些伤到旁边的炮组!

“混账!”黄蜚脸色铁青,“炮长是谁?军法从事!所有炮位,重新检查固定!此类事情,若在战时,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海试,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从帆索操作到火炮固定,从人员协调到弹药储存,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海试间隙,黄蜚将军官们召集到艉楼议事。

“马尼拉湾情报己汇总。”黄蜚摊开海图,“入口处圣地亚哥堡炮台最为险要,配有重型岸防炮三十余门,射程覆盖主要航道。西班牙远东舰队主力通常泊于湾内甲米地锚地,有大帆船八艘,其中‘圣菲利普’号、‘圣地亚哥’号皆为载炮六十门以上的巨舰。其余中小舰艇二十余艘。”

施琅指着地图:“硬闯炮台,损失必大。末将仍坚持旧议,或以‘火龙船’夜间火攻扰敌,或以部分舰艇伴攻炮台,主力趁乱快速突入湾内,与敌舰队决战!只要歼其主力,炮台失去海上策应,士气必沮,或可逼降。”

一名老成持重的副将皱眉道:“伴攻炮台,何其危险?且湾内水道复杂,若敌以沉船阻塞航道,或设水下障碍,我军巨舰闯入,岂不成了活靶子?”

“故此需精锐向导,并派水鬼提前清理航道!”施琅争辩道,“风险固然有,但唯有如此,方能速战速决,避免旷日持久!”

黄蜚沉吟良久,开口道:“施琅之策虽险,却也是目前唯一可能减少攻坚损失的办法。本将会奏明陛下,请求加派‘水鬼营’及熟悉马尼拉水文的向导。尔等继续操练,特别是夜间作战、混乱中的舰队指挥协同,更要强化!”

海试在紧张与挫折中不断推进。“定远”号及其姊妹舰“镇远”、“靖远”在一次次出海中变得更加驯服,水兵们也变得愈发黝黑精悍。他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股为吕宋同胞复仇、扬大明国威于海上的劲头。

西月末的一天,“定远”号正在进行编队航行训练,瞭望哨突然发出警报:“东南方向发现不明船队!悬挂……悬挂红白蓝三色旗!是荷兰人的船!”

黄蜚心中一凛,举起千里镜。只见远处海平面上,三艘高大的西洋帆船正排成战斗队形,不紧不慢地驶来,似乎有意窥探。

“全军戒备!排战斗队形!火炮就位!但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黄蜚冷静下令。

明军三艘巨舰迅速调整航向,排成一列纵阵,侧舷炮窗打开,黑黝黝的炮口指向来船。

双方舰队在不断接近,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荷兰船只似乎没料到明军新式战舰如此庞大威武,队形严整,速度明显放缓,最终在距离明军舰队约两里处下锚停下,放下小艇,似乎想靠近观察。

“将军,要不要开炮警告?”施琅请示。

黄蜚摇摇头:“陛下有旨,暂不宜与荷兰人冲突。让他们看!正好借此机会,扬我军威!”

他下令舰队保持队形,进行了一次华丽的战阵机动演练,庞大的战舰在海上灵活转向,炮口森然。

荷兰小艇上的军官用千里镜仔细观察着,脸上难掩震惊之色,交谈片刻后,便迅速返回母船。很快,三艘荷兰战舰升起风帆,转向离去,速度比来时快了许多。

“哼,算他们识相。”施琅冷哼一声。

黄蜚目光深邃:“他们这是回去报信了。看来,我大明水师重现大洋,己经引起西夷的警惕了。未来的路,不会太平。”

这次意外的海上对峙,虽未发生冲突,却像一次预演,检验了新建水师的成色,也更坚定了朱慈炤和黄蜚等人加速备战、争夺海权的决心。

南洋的风云,因大明这支新生力量的崛起,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