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海贸新策

南京城。\咸,鱼/看^书_ ?已¢发/布~嶵·芯-蟑?劫*

作为留都,南京的繁华并未因北方京师的重建而稍减,反而因海禁的解除和南洋的平定,更添了几分活力。

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笙歌不绝;城内大街小巷,商铺鳞次栉比,各地口音的客商往来穿梭;码头区更是帆樯如林,装卸货物的号子声、算盘噼啪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商业的喧嚣乐章。

然而,在这片繁华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数年前皇帝以铁血手段清算晋商、整顿盐政、推行新政,虽极大地增强了国力,却也使得江南官绅、商贾阶层人心惶惶,尤其是与海外贸易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沿海大族,更是对朝廷的动向格外敏感。

他们既渴望从日益繁荣的海贸中获取巨利,又惧怕朝廷政策的反复和严苛的监管。

此刻,南京户部衙门内,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举行。

主持者并非南京户部尚书,而是奉旨南巡的钦差大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任市舶司总办(朱慈炤新设的掌管海外贸易的机构)的李待问。

在座的有南京户部、工部主要官员,应天府尹,以及十几位被“请”来的江南豪商巨贾的代表,如洞庭商帮、徽州盐商、龙游商帮、以及宁波、泉州、广州等地的海商巨头。,2¢c+y+x*s′w¨.′c?o`m~

这些平日里跺跺脚商场都要抖三抖的人物,此刻在这位代表着皇帝意志的钦差面前,却显得颇为拘谨,甚至有些忐忑。

李待问面色平和,但眼神锐利,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今日请诸位贤达前来,非为公务,实乃陛下心系海贸,欲聆听诸位行家里手之建言。”

“陛下常言:‘财富来自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洋。海贸之利,乃国之大利,亦民之大利,然需规范引导,方能兴利除弊。’自解除海禁、设立市舶司以来,贸易日盛,然其间弊端亦生,如走私偷漏、奸商欺行、恶性竞价、乃至勾结西夷、泄露国情者,亦非罕见。长此以往,非但国课流失,恐滋生大患。诸位皆业界翘楚,于此事有何高见,但请首言,本官必据实上奏天听。”

堂下一片寂静,商贾们面面相觑,不敢率先发言。谁都知道这位李御史是皇帝的心腹,手段了得,不知这是不是朝廷又要收紧政策、举起屠刀的前兆。

沉默良久,一位身着杭绸、气质儒雅的老者缓缓起身,拱手道:“钦差大人垂询,老朽斗胆首言。海贸之利,确乎巨大,然风险亦高。风波险恶,海盗出没,西夷霸道,皆是常事。,墈^书^君~ +毋.错?内?容/”

“如今朝廷设市舶司,规范税收,派水师巡弋护航,我等商民,实感天恩。然……税则虽定,然地方胥吏上下其手,盘剥依旧;通关验货,手续繁杂,耗时日久;各地钞关税率不一,常有重复课征……此皆增大商贾成本,亦使守法者吃亏,投机者得利。老朽愚见,若欲真正兴海贸,除却强兵护航,更需统一政令,简化流程,严惩贪墨,使商贾能安心经营,利之所在,自然趋之若鹜。”

此人乃是洞庭商帮的耆老,姓席,家资巨万,常年经营丝绸、瓷器出口,口碑尚佳。

李待问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席老所言,切中时弊。统一税则、简化流程、严惩贪吏,此乃市舶司份内之责,本官此次南巡,正为此事。必将此情详细记录,奏请陛下,推行全国各口岸。”

见席家老者开了头,且钦差态度诚恳,其他商贾也渐渐放开胆子,纷纷发言。

“大人,现今与西夷贸易,多以银钱结算,然我大明精美瓷器、丝绸、茶叶,在外洋价值千金,往往数船货物换回一船白银,长此以往,白银内流虽多,然我所需之南洋香料、珍贵木材、乃至泰西奇器,却因渠道不畅、信息不明而难以输入,岂非可惜?朝廷可否组织官船队,主动出海贸易,并鼓励商船带回大明所需之物,而非仅追求白银?”

“大人,海船制造,所费不赀。一艘能远航南洋之大海船,非数万两白银不可。寻常商家难以承担。朝廷能否仿效前朝郑和旧事,设立官办船厂,制造坚船,或租或售与诚信商人?亦可由朝廷担保,由皇家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助商贾更新船只?”

“现今水师护航,多集中于南洋一线。然倭国、朝鲜乃至琉球方向,海盗亦颇猖獗,朝廷能否延伸巡弋范围?”

“与土人贸易,语言不通,律法不明,常起纠纷。朝廷能否在各主要商港设立‘理商所’,派遣通译、法官,专司调解华商与外商、土人之冲突?”

建议层出不穷,有的着眼于宏观政策,有的关乎具体经营困难。李待问让随行书吏一一详细记录,心中暗暗惊讶于这些商贾眼光之开阔、思维之敏捷,果然财富之中藏着智慧。

待众人言毕,李待问站起身,肃然道:“诸位贤达之言,皆乃金玉良言,本官受教了。陛下曾言:‘欲开拓万里波涛,需借重民间浩荡之力。’朝廷绝非与民争利,而是要与民共利,导利归于国,归于民,而非归于贪吏、归于奸猾、归于外洋!”

他顿了顿,宣布道:“基于诸位建言,陛下己有初步决断:一、于京师设立‘海贸总商会’,由诚信卓著之大商贾及市舶司官员共同组成,共议贸易规则,协调价格,上报利弊。二、扩大皇家银行职能,增设‘海运贷’,以船舶或未来货单为抵押,低息贷款助商贾购船、备货。三、由市舶司牵头,组织数支大型官督商办船队,探索新航路,主动前往天竺、波斯乃至泰西贸易,换回大明所需之物。西、强化水师护航,范围扩展至倭国、琉球一线。五、严令各地钞关,统一税率,严禁重复征税,违者重处!”

这些政策,无疑极大地利好于守法经营的海商,尤其是那些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商帮。堂下众人闻言,顿时面露喜色,纷纷起身:“陛下圣明!钦差大人英明!我等必恪守法令,诚信经营,报效皇恩!”

李待问看着众人反应,知道怀柔之策己然奏效。陛下果然圣明,对付江南,不能一味强硬打压,需恩威并施,将其利益与国运绑定,方能真正激发其活力,为帝国的海洋战略服务。

会议结束后,李待问立刻将会议记录及自己的分析建议,以六百里加急密奏送往京师。而江南商界,则因这场会议传递出的积极信号而暗流涌动,许多大家族开始重新评估形势,酝酿着加大投入,跟上朝廷开拓海洋的步伐。

帝国的战车,在吸纳了民间充沛的资金和活力后,必将行驶得更加迅猛。

而这一切,都清晰地映在深宫之中那位帝王的棋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