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春日宴开始
蹊跷二字如针般刺入赵应冬耳中,那尖锐的字眼在他脑海中不断回荡,激起阵阵刺痛。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倒刺,深深扎进他的耳膜,让他本就阴郁的脸色更加难看。
眉宇间的阴霾几乎要凝结成实质,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
另一人立即附和道:正是!赵兄,令尊乃翰林院学士,朝中重臣,德高望重,您自幼饱读诗书,才学过人,满腹经纶,怎会落选?这实在不合常理啊!
语气中满是煽动之意,却又刻意压低声音,仿佛在诉说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语调中暗藏的挑拨之意昭然若揭。
赵应冬醉眼朦胧地望向说话之人,隐约记得是放榜日同去看榜的两个举子。
一个叫胡步学,一个唤李三禾,都是些寒门出身的学子,平日里连赵府的大门都进不去,只能在府外远远张望。
这些平日里连与他说话的资格都没有的寒门学子,如今也配与他称兄道弟?不过是想借他这把刀罢了,真是可笑至极!
虽然他们所言不虚,但他赵应冬岂是任人摆布之辈?
这些卑贱之人也配算计他?
他猛地抓起酒杯起身欲走,却被几人拦住:赵兄莫恼,先饮了这杯再说。
赵应冬眼神骤冷,厉声喝道:滚开!
堂堂赵家嫡子,岂容这些寒门贱民近身?声音中满是世家子弟的傲慢与不屑,仿佛多看他们一眼都会玷污了自己的身份,那眼神中的轻蔑几乎要化为实质。
胡步学与李三禾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色,立即有人上前赔笑道:赵公子,今日殿试之上,观您作答字字珠玑,引经据典,连主考官都频频点头,怎会落选?莫不是令尊赵学士在朝中得罪了哪位权贵?
语气中满是试探之意,却又装作一副关切的模样,那虚伪的笑容让人作呕。
此言一出,赵应冬身形一顿,脑海中闪过父亲平日里的言行举止。
父亲的性子能得罪什么人?
要说还真有一人,那个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
这个疑问如毒蛇般缠绕心头,让他本就阴郁的脸色更加难看,手中的酒杯也不自觉地握得更紧了,指节都泛出青白色,仿佛要将酒杯捏碎一般。
是他!肯定是他!摄政王!除了他,谁还能左右这考试的成绩。
所以只能是他。
那个目中无人的权臣,仗着陛下的信任为所欲为,肆意妄为。
看来,公子已经想到了,实不相瞒,我也有怀疑的人。那位位高权重,只手遮天,除了他,还有谁敢替陛下做主。
说话之人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那语气中暗含的挑拨之意昭然若揭。
赵应冬一个眼神过去,那人立马住嘴,但依旧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
想要只手遮天?以前陛下年幼有可能,可如今陛下已经及冠…
胡步学开口,语气中带着刻意的犹豫,似乎在试探赵应冬的反应,那试探性的语气中暗藏祸心。
赵大公子,我们愿为你鞍前马后任凭吩咐,只求给我们一众学子一个真相!一个公平!旁边的人立马附和着,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那夸张的表情显得格外做作。
对!赵大公子,我们愿意成为您的马前卒,虽然我们身后的势力不够强大,但公子你不同,你可是学士府的大公子啊。
这人说这话,还不忘给他斟满酒,动作殷勤得令人作呕,那谄媚的笑容让人浑身不适。
赵应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灼烧着喉咙。
一群卑贱之人竟然也胆敢利用他。
哼!不过这群人想要借他的势替他们自己要回功名,那就别怪他了。
既然他们自投罗网,那就别怪他将计就计。
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举起杯,诸位都是自己兄弟,既然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那日后就一起替我们自己找回一个公道,不过此事不容易。
他的声音刻意放得温和,眼中却闪烁着算计的光芒,那笑容中暗藏的算计令人不寒而栗。
当然不容易,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但若能借此机会...对付摄政王不容易,可对付他在意的人就简单了。
他对云家那个郡主十分在意,或许我们可以从那位郡主身上下手。李三禾压低声音说道,眼中闪过一丝阴狠,那阴险的表情令人毛骨悚然。
赵运东的眼中骤然闪过一丝精光,这个提议确实令他茅塞顿开。
他想起前些日子父亲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只要他能金榜题名,就会亲自去霓裳郡主府上提亲。
那位郡主不仅家财万贯,更重要的是,若能娶到她,不仅能获得穆家的鼎力支持,更能借此机会打击摄政王的势力。
起初他对这个提议嗤之以鼻,觉得太过功利。但此刻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好计策。
在他眼中,女人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娶回家摆着就行,至于相貌美丑并不重要。
若是想要美人相伴,大可以日后多纳几房美妾。
怎么?你难道没有对策吗?
胡步学见状,立即凑上前来,在他耳边压低声音献计:春日宴就是个绝佳机会!以您的家世背景和出众仪表,要拿下一个女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况且女人这种生物,只要生米煮成熟饭,自然就会乖乖就范...
几个男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脸上都浮现出暧昧的笑容,随后默契地举起酒杯,在清脆的碰杯声中相视而笑,那笑声中满是龌龊的算计。
春闱大考进行到第三日,按照惯例要举行盛大的春日宴。
这场宴会还有个更为直白的别称——相看宴。在这场宴会上,那些在春闱中表现优异的学子们,都成了京城名门闺秀们争相相看的对象。
而位列三甲的徐鹤宁、苏贺年、刘禹三人,更是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春日宴设在皇家别苑,这里百花争艳,春色满园。
太后娘娘亲自主持宴会,但从宴会开始,她就显得心不在焉。
频频转头询问身旁的陈嬷嬷:霓儿怎么还没到?
陈嬷嬷也是一脸无奈,天还没亮就派春芝等人去通知霓裳郡主了,可这几日郡主一直在忙着编纂重要的朝廷卷宗,迟迟未能动身。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际,忽然有侍从来报:周老夫人携穆家三位夫人驾到。
太后闻言立即起身相迎,其他宾客见状也纷纷起身。
在场不少人都暗自揣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太后娘娘亲自迎接。当看到来人时,一些不明就里的宾客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
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夫人带着三位端庄大方的妇人向太后行礼:老身(臣妇)参见娘娘!
太后连忙上前搀扶:婶母快快请起!诸位嫂子也不必多礼!
她心中明白,若不是当年穆家这些人的舍命相护,她和皇儿恐怕早就命丧黄泉。
那些年为了保护皇儿,她甚至不得不将他过继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