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另一本书整完了,这本书没整完,我尽快。
最后的织工
山的那边,有一座被云雾缭绕的村庄,村里住着一位老织工,人们叫他林伯。他的手指像枯树枝,却能在织布机上变出晚霞般绚丽的布匹。
林伯的织布机已经陪伴他六十年,那是他十六岁时亲手制作的。如今,机器老了,林伯也老了,而会这门手艺的,全村只剩他一人。
“爷爷,为什么还要织布呢?现在机器工厂一天能织几百米。”小孙子阿明问道,他刚从城里回来,穿着印着英文字母的t恤。
林伯没有抬头,手中的梭子依旧穿梭自如:“工厂的布没有故事,我的布里织着阳光、雨露和时光。”
阿明不懂,他觉得布就是布,能保暖就好。这次回来,他发现爷爷的背更驼了,咳嗽也更频繁了。
一天,城里来了位戴金丝眼镜的先生,开出了让全村人咋舌的价格,想请林伯织一块特殊的布。
“我要一块能包裹新生儿的襁褓布,”先生说,“我的父亲是穿着您织的布做的衣服长大的,现在我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林伯眯着眼睛看了看对方,摇摇头:“不织。”
先生以为价格不够高,又加了一倍。林伯还是摇头:“时候不对,经线还没准备好。”
先生失望地走了。阿明着急地拉着爷爷的衣袖:“为什么不同意?那么多钱,够您歇一年了!”
林伯指了指窗外那棵老槐树:“等它开满花的时候,经线才算准备好。”
阿明觉得爷爷老糊涂了,槐树开花和织布有什么关系?
夜深了,阿明被织布机的声音吵醒。他起身看见爷爷不在床上,而织布房亮着灯。他走过去,从门缝里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爷爷手中的梭子发出柔和的光芒,每穿过经线一次,就有一粒微小的光点被织进去。那些光点像是活物,在布面上轻轻起伏。
“进来吧,别在门外站着。”林伯头也不回地说。
阿明怯生生地走进去,指着发光的布面:“爷爷,这是什么?”
“是月光。”林伯微笑着,“还有槐花即将绽放的香气,清晨会凝结的露水,以及那城里人对他未出世孩子的期盼。”
阿明惊呆了。他伸手触摸未完成的布匹,指尖传来奇异的温暖,仿佛触碰到的是有生命的东西。
“这怎么可能...”
“世间万物都有灵性,”林伯缓缓道,“真正的织工,织的不是线,是时光和心意。你看——”
他指向堆在墙角的一些布匹:“那块蓝色的,织进了夏夜星空和蝉鸣;那匹红色的,融入了篝火的温暖和欢歌;那卷青色的,藏着春雨后泥土苏醒的气息。”
阿明第一次意识到,爷爷的小织布房里,竟然收藏着整个世界的精华。
“可是,为什么拒绝那位先生呢?”阿明不解。
林伯停下手中的梭子,眼神变得深远:“因为他要的是襁褓布,需要织入五月初开的槐花香气——那是新生命最纯净的祝福。槐树还没开花,我就织不进去。”
接下来的日子,阿明不再催促爷爷接受订单,而是好奇地观察起爷爷的工作。他发现爷爷每天只在特定时间织布——清晨织入曙光,正午织入阳光,傍晚织入霞光,深夜织入月光。
“织布不只是手艺,是一种对话,”林伯告诉孙子,“你要听懂线的语言,明白它们想成为什么。”
一天傍晚,老槐树终于开花了,整个村庄弥漫着清甜的香气。林伯站在树下,闭眼深深呼吸。
“时候到了。”他说。
那天晚上,林伯开始织那块襁褓布。阿明坐在一旁,看着爷爷将晒干的槐花瓣捻成细线,与棉线交织。更神奇的是,爷爷一边织,一边低声哼唱着古老的歌谣,那些音符仿佛也随着梭子织进了布里。
“来,你试试。”林伯突然让出位置。
阿明犹豫地坐下,在爷爷的指导下,他第一次触摸到织布机的温度。当他的手指碰到经线时,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仿佛能感知到那些线的“情绪”,它们渴望被编织成有意义的东西。
“感觉到了吗?”林伯问。
阿明点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那一夜,祖孙二人轮流织布,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当最后一线完成,整块布突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晕,然后渐渐隐去,变成一块看似普通却格外柔软亲肤的布料。
“它有了生命,”林伯抚摸着布料,“它会保护穿戴它的孩子,直到他长大成人。”
几天后,城里那位先生再次来访。当他看到完成的襁褓布时,眼眶突然红了。
“就是这种感觉...我父亲一直说,他小时候有块神奇的布,冬天保暖,夏天生凉,受伤时贴着它,伤口好得快。他活到九十岁,从未生过大病。”
林伯只是微笑,将布递给对方:“告诉你的孩子,这布里有他祖辈生活过的村庄的全部祝福。”
先生离开后,阿明看着爷爷:“我想学,不是为赚钱,是想让这门手艺传下去。”
林伯欣慰地笑了:“我等你这句话,等了十年。”
从那天起,阿明不再急着回城。他每天跟着爷爷学习织布的奥秘——如何从植物中提取色彩,如何在布中织入季节的气息,如何听懂线的语言。
一年后,林伯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安详离世。他留给阿明的,除了那台老织布机,还有十几本密密麻麻记着织布秘诀的笔记本。
阿明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他成了村里新的织工。不同的是,他还在爷爷的基础上创新,织出了能帮助失眠者安眠的枕巾,能缓解焦虑的披肩。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找他学艺,古老的织布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阿明站在爷爷的墓前,放上一块他新织的布。
“爷爷,我明白了,”他轻声说,“真正的织工,织的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记忆,是情感,是时光。只要还有人需要这些,织布就不会消失。”
微风吹过,墓旁的槐树落英缤纷,仿佛是对他话语的回应。
阿明知道,每一根线都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而他的手,正在编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