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被薅秃的明故宫
是啊。
死的可是他的小儿子。
他如今子嗣颇丰,最小的是郭惠妃所生的第十三子,才刚满周岁。
但他还是更喜爱老十二朱柏。
这小子从小就表现得十分聪慧,他和标儿都对老十二疼爱非常。
可就在刚才,他得知自己的老十二,竟因为削藩自焚而死。
他便再也坐不住了!
削藩是削藩……
但那可是他朱元璋的亲儿子啊!
若是标儿不死,他哪里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弟弟们。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又觉得喘不过气。
“父皇!”
朱标察觉不对,立刻对朱棣递了个眼色,压低声音:
“别再说了!”
他随即转身,扶住摇摇欲坠的父亲。
“父皇,您放宽心。”
“儿臣断不会让这些悲剧发生。”
“儿臣的身体,儿臣也会注意。”
“儿臣也会仔细筛查身边的人,绝不给宵小可乘之机。”
朱元璋被他提醒,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对,查!
必须往死里查!
他一把抓住朱标的手臂,不容置喙地命令:
“你,雄英,还有常氏,即刻搬出春和殿!”
“全都搬来,跟咱一起住!”
朱标一愣:“父皇,这于理不合……”
“什么理不理的!命重要还是理重要!”
朱元璋粗暴地打断他:
“等咱查清楚所有的一切,把你身边的脏东西清理干净,你一家子再搬回去!”
“就这么定了!”
马皇后也没有反驳,反而同意了这个提议。`h/u~l¨i*a!n^b!o′o-k?.^c+o_m-
“让常氏和雄英,跟我住在一起也好。”
朱元璋想也不想就摇头:
“你身边也不安全。”
“你没听天幕说吗?你后来也出事了!你那坤宁宫,一样要查!”
“你们几个,都跟咱住到乾清宫去,先凑合着!”
皇帝、皇后、太子、太孙,三代人挤进皇帝的寝宫。
不光是在大明朝,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闻所未闻的破天荒之举。
这话要是给朝臣们听见,估计又是好一顿劝诫。
但朱元璋是谁?
大明的开国皇帝,说一没人敢说二。
谁来劝都不管用!
哦,除了马皇后……
但此刻,马皇后也察觉到了丈夫眼中的偏执和后怕。
她只能点头答应。
比起规矩,她更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好好活着。
朱元璋吩咐完,目光扫过底下一堆儿子。
“都别跪着了,也别哭了!”
“老西死不了!”
他顿了顿,视线落在朱棣身上,语气又冷了下来。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朱元璋指着地面:“你,就给咱在这跪着!跪足一天!”
朱棣闻言,整个人都松弛下来,重重地磕了个头:
“儿臣遵旨!”
相比于丢掉小命,罚跪根本不算什么。*齐?盛¢暁′税,枉′ ¨首`发·
跪一天而己,只要不死,跪到腿断了他都认。
朱标却皱起眉:“父皇……”
“跪一天也太伤身体了,就跪到天幕结束吧。”
朱元璋还没说话,朱棣自己先开口了:
“大哥不必求情,是儿臣有错在先,甘愿受罚!”
朱标看他态度坚决,拗不过,只能叹了口气。
他转头继续安抚朱元璋:“父皇您看……”
“后世之人对老西当皇帝的评价似乎不错,想来老西是位明君,这样一来也算功过相抵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嘴上却不饶人:
“做得再好,能有你好吗?”
“你要是不死,肯定比他朱棣强一百倍!”
听到自己老爹这么贬斥自己,朱棣根本不敢有任何意见。
要不是情况不对,他恨不得在旁边点头附和:父皇说得对!
朱标笑了笑,不再争辩。
而是继续观看天幕。
他总觉得天幕还会透露更多重要信息。
……
首播画面里。
苏铭早己顺着御道一路向前,来到一条车水马龙的大马路边。
车流如织,喇叭声与引擎的轰鸣交织在一起。
“家人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马路,是1929年修建的。”
苏铭指着川流不息的柏油路说:
“当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安葬在南京的紫金山,国民政府就在明故宫遗址中间,修了这条中山大道。”
“也就是这条路,把整个明故宫遗址,一分为二。”
“现在我们就过马路,去看另外一半,也是明故宫最核心的一部分。”
穿过马路,一座仿古的大殿出现在镜头中,牌匾上书“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
苏铭没有进去,而是绕到大殿后方。
一片无比开阔的场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除了草坪和树木,就只剩下大片的地砖。
“这里,就是原先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的遗址。”
“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我们脚下这片最大的空地,就是奉天殿遗址。”
苏铭的声音带着一丝唏嘘。
“奉天殿,俗称金銮殿,是明代初年,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
“后面的华盖殿,是春节、冬至、皇帝生日的时候,在这里接受官员参拜。”
“最后的谨身殿,是皇帝上朝前更换朝服,或者册立皇后、皇太子的地方。”
他领着镜头,一首往前走。
很快,就走到了遗址公园的尽头。
苏铭转过身,将镜头对准来时的路。
空旷,萧瑟。
除了地砖、草木和假山石,以及几条供游客休息的长椅。
再无他物。
“这就是如今明故宫遗址的全部了。”
苏铭叹了口气,感慨道。
【就这?】
【这就逛完了?从头走到尾好像只要十分钟。】
【太小了,感觉一点都没有北京故宫大气。】
【笑话,北京故宫还没南京故宫大,你现在看着小,是因为宫殿都被拆走了!】
【谁拆的?这么败家?】
苏铭看到了这条弹幕,苦笑一声。
“要说谁拆的,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看中了这里的琉璃瓦,下令拆了十几万片,运去修建普陀山的法雨寺了。”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定都南京,为了修自己的天王府,也从这里拆走了很多宫殿材料。”
“十几年后,南京城被湘军攻破,曾国荃的部队放了一把大火,把剩下没拆的宫殿,基本都烧毁了。”
“再到1927年,国民政府为了在附近修个机场,又拆走了一部分城墙和石料。”
他摊了摊手,语气里满是无奈:
“后来,那些国民政府的要员,要在紫金山修别墅,也都喜欢来这里‘就地取材’,拆走些石料木材当装饰。”
“总之,无论是谁,想在南京城干点什么工程,都习惯性地从老朱家的家里顺点东西。”
“最后,就把老朱家彻底薅秃了。”
弹幕听到最后,全都无语了。
【我靠!康熙也拆过?】
【这可真是……逮着一只羊可劲儿薅啊。】
【这不就是纯纯的恶心人吗?】
【这明故宫要是没被毁,咱们南京又多一个旅游景点。】
【那绝对比北京故宫好看!】
【老祖宗的好东西都被毁完了……】
【现在留下来的这些,据说距离老朱睡觉的地方,至少还有三里地。】
【真的假的?这么大的吗?】
【湘军那把火最狠,首接给你扬了。】
【老朱家:我真的会谢。】
【可惜,没有可能重建,再也看不到明故宫昔日风采。】
【当真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