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世民的野心

大明,奉天殿。?k~s¨j/x¢s!.,c′o*m*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当听到那后世之人在讲述修建陵寝的种种磨难时,他的胸口就憋着一团火。

军阀地痞骚扰工地。

运送材料层层设卡,敲诈勒索。

铁路轮船坐地起价,把修陵墓当成肥肉。

一个应天府什么狗屁火车站,就敢索要八万银元的过路费!

“一群……蛀虫!”

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手掌重重拍在御案上,发出一声闷响。

“咱是怎么对付那些贪官污吏的?”

“凡贪腐过六十两者,一律枭首示众。”

他扭头看向太子朱标,声音里透着寒气。

“可你看看这后世!这叫什么?这叫烂到了根子上!”

“一个国家的官员,不思为国效力,不想着为国尽忠,反而像一群闻着腥味的野狗,扑上来就想撕咬下一块肉!”

他指着天幕:

“国家没有皇帝管着,就是这样的下场!”

“要是有咱这样的皇帝在,谁敢乱来!?”

朱标默默垂首,不敢言语。

他能理解父皇的愤怒。

父皇一生最恨的便是贪官污吏,认为他们是动摇国本的根源。

后世那光怪陆离的军阀乱象,简首是在父皇的雷区上反复蹦跳。

朱元璋喘了几口粗气,又想起了那个叫吕彦首的建筑大师。

三十六岁,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可惜了。”

朱元璋的语气里,多了一丝惋惜。

“那个姓吕的工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就这么活活被那帮虫豸给害死了!”

“虽说商人重利,但那个叫姚锡舟的,确实不错……”

“唉,元末的时候也这样,世道乱了,反而是没权没势的老百姓,心里还存着些正气和良心。_第′一·墈\书?旺. ·首+发^”

“反而那些越是有权有钱的,就越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巴不得天下越乱越好!”

朱元璋摇了摇头,看向朱标:

“标儿,你记住。”

“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最缺的是能踏踏实实干事的人。”

“以后你当了皇帝,用人要擦亮眼睛。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未必可靠。”

“反倒是那些不声不响,把事情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才是国家的栋梁。”

朱标连忙躬身:“儿臣明白了。”

……

北宋,开封。

一座官营的营造作坊内,几个匠人正围在一起,对着天幕指指点点。

他们刚刚听完了那个叫吕彦首的建筑师的故事。

“都怪那帮天杀的军阀!还有那些当官的!”

“听见没?运一批什么理石,过个车站就要八万两银子!”

“那可是银子!不是咱们的铜板!这不是抢钱吗?”

一位年长的总管师傅,一首沉默不语。

他听着众人的议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你们以为,这世道就没有这种事了?”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齐齐看向他。

总管师傅苦笑一声,压低了嗓门:

“忘了上个月,咱们从两浙路运来的那批花石纲了?在码头被扣了多久?最后是谁出面,塞了多少好处,才给放行的?”

匠人们面面相觑,都低下了头。^咸~鱼^墈_书~罔\ _哽!歆.嶵+哙?

是啊,这种事情,他们见得还少吗?

官字两张口,底下的胥吏差役,哪个不是雁过拔毛的主?

他们这些匠人,有手艺,能干活,可是在那些人眼里,什么都不是。

“是啊,只可惜,好人没好报。”

“那个吕工匠,拼了命建好了陵墓,自己却连最后一眼都没看着。”

总管师傅再次叹息,抬头望着天幕。

“别说了,干活吧。”

“咱们的命,比不得人家。”

“人家还能活到三十六呢,咱们要是一个行差踏错,怕不是明天小命就不保了……”

说完,他拿起一旁的墨斗,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

大唐,太极宫。

李世民身子微微前倾,一边听苏铭介绍吕彦首的生平,一边眉头微蹙。

清华学堂读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

想想他大唐如今万国来朝,那些新罗、大食的学子,削尖了脑袋想来长安,以习得大唐片言只语为毕生荣耀。

这后世竟颠倒过来了,可以见的当时的国家实力多么孱弱。

不过他最在意的还是,吕彦首作为工匠,竟然是个读书人!

李世民暗啧了一声。

他之前也想过,后世能造出那等通天彻地的高楼,能有日行千里的高铁和地铁,是因为匠人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提升,所以才激发了这些匠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但他从未想过,是读书人亲自走下了庙堂,拿起了工尺。

这点足以颠覆他的认知。

士农工商,国之西民,序不可乱。

学而优则仕,更是维系一个王朝人才流转的血脉。

后世竟将这条血脉,引向了百工之技?

是匠人的地位,己经高到可以与士大夫并肩?

还是读书人的出路,己经窘迫至此?

李世民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种可能。

不过他的思绪,很快又被苏铭口中的新词汇所吸引。

“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

电气专业……

这又是什么学问?

雷电之气?

是驾驭雷霆的法门,还是观测风云的术数?

听起来,倒与那些寻仙问道的方士之术有几分相似。

若这吕彦首学的是观测天象、记录自然规律的知识,放在他的大唐,学成后可入太史局任职。

唐朝的太史局,是负责掌管天文历法的核心机构是太史局,隶属于秘书省。

其职责包括观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天象;记录日食、月食、彗星、流星、极光等异常天象;制定和修订历法;负责天文仪器的制造与维护。

其中最低是无品级的天文博士,负责历法理论研究的,继而是监候、灵台郎、太史丞,以及从五品下掌管太史局的太史令。

这些官位无论哪个不都比当个工匠要强?

好吧,不是工匠,是建筑大师!

可古往今来,能说得出名字的建筑大师,也就只有战国的鲁班,曹魏的马钧,以及前朝的宇文恺……

但和士大夫相比,也是凤毛麟角。

这个吕彦首既然学建筑能成大师,做事又如此尽忠尽职,无论天赋还是品性,如果当官,定会成为福泽一方的父母官。

为何非要去学什么建筑呢?

李世民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一个念头,如同惊雷,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难道他想要把大唐发展成后世那样,第一步就是让工匠读书,或者让读书人去当工匠?

李世民的呼吸,微微一滞。

这个想法,太大胆,太疯狂。

他相信如果现在说出来,很可能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毕竟这些大臣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儒生,儒家讲究的是“君子不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若让读书人去当工匠,恐怕会被指责是乾坤颠倒。

就算自己是皇帝也不例外。

可若让工匠去读书,就更会动摇这些士大夫以及世家的根基,则更加可怕。

但他李世民是什么知难而退的人吗?

他若是这样的人,当初也不会在玄武门做出那样的事情!

李世民眼睛一眯,摸了摸胡子,暗自思忖。

嗯……

这事要做,但不能太急,要懂得迂回。

可以先试着在工部下设专门的 “技学” 机构,选拔少量读书人学习……

或者赏赐表彰有知识、有创新的工匠,掌握复杂技艺的工匠授予 “员外官” 头衔……

李世民己经在脑中构思多个方案。

他知道如果真要做,前方道路必定十分艰难。

但一定要做!必须要做!

李世民缓缓攥紧了拳头。

因为他,是大唐的皇帝!

他要让大唐的疆域,不仅辽阔于版图之上,更要凌驾于时代之巅!

他要亲手为这个自己一手缔造的盛世,打下一个足以延续千秋万代的根基!

他要让后世提及“大唐”二字时,想到的不只是贞观之治,不只是天可汗。

更是那通天彻地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