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郑和下西洋

牛首山脚下,通往郑和墓的神道幽静而肃穆。/齐\盛.暁*税·枉? ¨嶵*新·漳_结-哽*新?哙·

苏铭的脚步不快,娓娓道来:

“家人们,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通往郑和墓园。”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他出生在云南昆阳,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前往麦加朝圣。”

“如果不出意外,他或许会继承家学,成为一名学者,或者走上经商之路。”

“然而,洪武十西年,明军攻入云南。”

苏铭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沉重。

“年仅十岁的马和,在这场战乱中被俘。”

“后被净身后,成为了一名太监。”

话音落下,首播间安静了片刻。

【卧槽,郑和是太监?】

【啊???你这都不知道?】

【十岁被阉了,真惨。】

【说真的,要我是郑和,我绝对不可能给老朱家干活。】

【他才十岁,他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种待遇?】

【因为他爹是元朝的‘万户’,是明军的敌人!没杀他就算不错了!】

【唉,古代的战争也太残忍了。】

苏铭点点头:

“没错,在古代战争中,对战败方的未成年男性子弟,常见处置方式包括为奴、充军或阉割后送入宫廷或王府。~秒~彰¨踕,暁`税,枉+ +更,薪?嶵!全?”

“这么做的核心目的,是削弱敌对势力的 ‘后代威胁’,同时为统治者补充侍从人员。”

“进入宫中的马和在第二年被分配到了燕王府,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的府上。他聪明伶俐,做事勤恳,很快就得到了燕王朱棣的赏识。”

苏铭笑了笑: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马和也立有战功。”

“有一种说法是,马和在郑村坝之战中表现出色。战后,朱棣亲自赐姓‘郑’,并将他提拔为内官监太监,官至西品。”

“从一个被俘的孩童,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太监,到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心腹之一,郑和的前半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说到这里,苏铭顿了顿:

“然而,更大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他停下脚步,镜头对准了神道尽头的墓冢轮廓。

“永乐三年,朱棣力排众议,做出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派遣使团,远航出海!”

“而这个使团的最高统帅,正使,就是郑和!”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二十八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e+z.晓,说?王* +已-发·布¨最~新¢蟑+截¨”

“而刚才我们从墓道一路走过来,一共跨越七层平台,二十八个台阶,正好对应郑和一生中,二十八年的七次下西洋!”

【设计师有心了。】

【七次!二十八年!我的天!大明真有钱。】

【是啊,所以郑和下西洋把钱都霍霍光了。】

【不能这么评价,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远超赚钱。】

【不要被网络上的短视频带偏了,郑和下西洋是赚钱的,而且赚的还不少。】

【如果下西洋还赔钱的话,那朱棣修书、迁都、北伐的钱从哪儿来?你给的?有点脑子好吧,别人云亦云。】

苏铭看到弹幕的争论,话锋一转解释道:

“要说下西洋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还要先从下西洋的目的开始说起。”

“《明史》中说,朱棣怀疑大侄子朱允炆逃亡海外,让郑和下西洋去找大侄子,好和大侄子团聚,顺便给海外那群番邦们,展示一下大明国威。”

“万历年间《西洋记》作者罗懋登说的是,国玺遗失在西洋,郑和派去找传国玉玺去了。”

“但实际上,朱棣安排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苏铭说到这里,顿了顿:

“朱棣想组织远洋垄断贸易,遏制亚太、印度洋各国垄断航道,抽取高额关税的欲望!”

“阻止他们互相之间攻杀,扰乱航线的行为!”

“他想让整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向东贸易,都掌控在他朱棣的手里!”

“掌握在大明帝国的手里!”

……

西汉。

刘邦一脸好奇地坐在那里:

“太平洋?印度洋?”

“这都什么东西?”

“还有那海上丝绸之路,又是什么?”

萧何正神情专注地看着天幕,听到刘邦的问话,他沉吟片刻,拱手道:

“陛下,臣记得,之前天幕讲到那位大唐高僧玄奘时,曾提到过‘丝绸之路’,似乎是大唐与西域诸国互通有无的商道。”

“当时苏小友曾提到,某西域小国仅凭在商道上收取过路钱财,便可富甲一方。想来,这‘丝绸之路’,必能为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萧何似乎是想到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这明朝的朱棣,欲开‘海上丝绸之路’,应是想效仿陆路,将这泼天的富贵,从大海上捞进自家的国库。”

刘邦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他摸着胡须暗自嘀咕:

“从海上捞钱?”

“能捞到吗……”

……

不止是刘邦,首播间的弹幕也有同样的疑问。

苏铭看到这些弹幕后,笑了笑解释道:

“能不能捞到钱,要看此时大明对周边番邦的控制力,以及朝贡体系是否完备。”

“抛开郑和的船队不看,大明当时有继续维持陆上丝绸之路的外交家陈诚……有率领舰队北上巡航到库页以及外东北的太监亦失哈……有深入印度、泰国、缅甸册封宣慰司的云南师团周让……有巡行藏地敕封孟加拉国王,阻止印度拉贾斯坦和孟加拉开战的侯显、杨敏……”

“当然,还有我们亲征漠北的永乐大帝!”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整个大明的朝贡体系和国家实力,都成为当世最强的存在,且没有之一!”

【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厉害!】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朱允炆,朱棣全盘接收朱元璋的遗产,能做到什么地步……】

【今天没多少人知道明朝其他几路外交团。】

【世人皆知郑和七下西洋,却不知陈诚五出西域。】

【朱棣做到了真正的世界级大帝。】

【以前我不太明白“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现在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