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去调研

    “这天底下,最基础的东西,往往藏着最大的学问和机会。”


    薛睿峰看着周胖子被自己说的一愣一愣的,给他说了下自己准备去参加一个很大规模的农产品展销会的事儿。


    周胖子听了,眼睛霎时亮了。


    这可是第一手新闻素材!


    周胖子立刻换上谄媚的笑容,“薛哥,到时候你去,能不能带上我啊,我也想见见世面。”


    薛睿峰一看他那表情就知这小子打的什么算盘。


    不过,自己确实也需要一个传媒渠道,便没拒绝。


    比如,若明天报纸上能有一张他与王志明相谈甚欢的照片……


    薛睿峰眼睛微眯,这些啊,都是辅助,最关键的还是得靠硬实力。


    他怎么会出这么阴损的招呢?


    绝对不会。


    没过多久,两人便抵达了展销会现场。


    这里的气氛,与寻常展销会截然不同。


    人声鼎沸,空气里混合着泥土的腥气和果蔬的清香,以及各种熟食小吃的诱人香气。


    巨大的棚区里,来自周边各县市的农户,合作社,小型加工厂摆开阵势,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堆积如山。


    薛睿峰打眼一看,新鲜水灵的蔬菜瓜果,带着露珠的鲜花,晒干的山货,农家自制的酱菜,散养的土鸡蛋,甚至还有活禽区咕咕咯咯的声响……


    两人看得眼花缭乱,像没见过大场面一样。


    周胖子很快被一个卖现炸酥肉的小摊勾住了魂,挪不动步了。


    薛睿峰没管他,独自在摊位间穿梭。


    他的关注点跟周胖子不一样,他在审视,在筛选。


    豫省的盘子虽大,但根基未必稳固。


    眼前这个土气的展销会,或许藏着稳住自己基本盘的机会。


    薛睿峰的眼睛用心观察着摊主的谈吐,看他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产品,如何讨价还价,如何打包发货的。


    他还留意不同区域产品的差异,包装的优劣,运输的方式。


    这个年代,毕竟跟二十年后不同,快递外卖到处跑。


    现在的交通,实在不便利。


    所以很多农产品,根本走不出自己的地盘。


    说起来,自己似乎也得开始着手物流了。


    毕竟,真要开一个农产品信息咨询平台,总不能没有物流吧?


    要不然,以后怎么往购物平台引?


    薛睿峰一边想着,一边竖起耳朵仔细听采购商和农户的交谈,捕捉着关于价格波动,种植技术,销售渠道,政策补贴等零碎信息。


    谁知道,王志明到时候会问些什么。


    既然他扎根群众,自己做些准备总没有错。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等了解的差不多了,薛睿峰就蹲在一个卖大米的摊位前,抓起一把米粒仔细看了看色泽和饱满度,又放到鼻尖闻了闻米香。


    这米,不错啊。


    “老板,这米是哪里产的?什么品种?一年几熟?亩产大概多少?” 他问得很专业。


    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见薛睿峰气质不凡,问得又内行,立刻热情地介绍起来。


    “老板好眼力,这是我们青禾县特产玉晶香,一年一熟,长在沙壤土里,喝着山泉水长大的。”


    “亩产不高,也就七八百斤,但米质绝对没话说,蒸出来油亮喷香,有嚼头,这可都是我们村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的呢”


    薛睿峰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心里快速盘算着成本,品质定位和潜在市场。


    他需要的,正是这种有特色,有故事,品质过硬但可能尚未形成规模化品牌效应的源头产品。


    这个大米,再加上豫省那几个,应该差不多够分量了。


    这时,周胖子终于啃完了一大串酥肉,抹着嘴凑过来:“薛哥,您看啥呢?这米有啥特别的?”


    薛睿峰摇了摇头,跟他说了他也不懂。


    他自顾自的对着摊位上合作社的联系方式和产品介绍拍了张照。


    薛睿峰拍完照,将大哥大收回了口袋。


    周胖子虽不知薛睿峰具体在谋划什么,但直觉告诉他,薛哥看准的事儿,指定能赚大钱。他不由得问了出来。


    薛睿峰笑了笑,只是挑眉道:“我是有信心的,不知道胖子你敢不敢投一股?”


    周胖子疯狂摇头,开玩笑,自己又不是赌徒。


    “行了,你不乐意那就算了,不过胖子,你也别光看热闹。”


    薛睿峰说着,拍了拍周胖子的肩膀:“你想想,这满场的东西,从地里长出来,到摆在这里,再到最后端上你家餐桌,中间要经过多少道手?”


    “每一道手,是不是都有人赚钱?”


    周胖子眨巴着小眼睛,努力消化着薛睿峰的话。


    薛睿峰继续往前走,目标明确地朝着标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区域走去。


    这里的任流相对少些,摊位也更精致一些,不再是大筐大筐的初级农产品,而是有了包装,品牌,甚至简单的认证标识。


    薛睿峰扫视了几眼,随即停在了一个卖菌菇酱的摊位前。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卷气的男人,正有些局促地应付着寥寥几个顾客的问询。


    他的酱料用小玻璃瓶装着,标签设计得很朴素,上面写着“山珍记”和“野生牛肝菌酱”。


    薛睿峰拿起一瓶,仔细看了看配料表:野生牛肝菌(主料)、植物油、少量盐、糖、香辛料。


    这配料,可真干净啊。


    可惜了,没赶上好时候,要是再过几年,大家伙儿都惜命了,这东西简直有价无市。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可不太行。


    薛睿峰想了想,不由得笑了笑。


    哪里不行了?


    自己果然,还没摆正位置。


    这个年代,有钱人可也不少。


    譬如席梦安,它要是看见了,指定会入手几瓶。


    想着,薛睿峰觉得,来得早不如来的巧,他买几瓶也不是不行。


    “老板,这菌真是野生的吗,产量稳定吗?”


    虽然这些想法只在脑子里一瞬,薛睿峰还是想先问问正儿八经的。


    摊主见终于有人询问,推了推眼镜,叹了口气:“唉,不瞒您说,菌子绝对是野生的,这点我敢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