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南明帝国立国宣言
他立刻召集了麾下的文胆和幕僚,口述了一份震惊世界的《南明帝国立国宣言》。
宣称东洋列岛千年未有之变局已定,旧东洋帝国之军国暴政已被彻底铲除。
自即日起,东洋国祚已终,旧号废除,新朝立极,国号更定为“南明帝国”!
取“日月所照,皆为明土”之意,象征告别黑暗过去,开启全新纪元。
宣称新帝国之建立,乃“顺天应人,吊民伐罪”,终结旧帝国之侵略扩张与民间疾苦,乃正义之举。
新帝国将致力于建设和平、繁荣之新国度。
宣布旧天蝗统治已结束。
新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南明帝国临时摄政内阁”,由“对解放事业有卓越贡献之一叶八次郎大将”暂领摄政王之位,总揽军政大权,负责战后重建及新秩序建立。
宣布废除旧东洋帝国一切军国主义法令政策。
推行一系列“新政”,包括土地改革、解散财阀(实际由新政权控制)、发展民生、普及教育(以汉语和华夏文化为主)、保障基本人权等。
南明帝国愿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尊重国际公约,致力于和平与稳定。
同时警告任何试图干涉帝国内政或侵犯帝国主权及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这份宣言以多国语言,通过无线电波、报纸传单等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全世界传播!
朝鲜,京城(汉城),东洋殖民总督府。
在仓促设立的临时皇宫内,气氛凝重而悲怆。
昭和天皇裕仁并未亲自出面,而是由临时拼凑的流亡内阁首席大臣,以帝国政府的名义,起草了一份措辞极其严厉、旨在昭告天下的《东洋帝国政府严正声明》。
这份声明紧急向外散发,声明核心内容如下:
“大东洋帝国政府严正声明书 告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知悉:
近日,窃据帝国本土之叛军逆党,僭越狂悖,竟敢妄废国号,私称帝制,所谓‘南明’者,实乃乱臣贼子之伪号,天地不容,神人共愤!
帝国政府兹代表万世一系之天皇陛下,郑重宣告于天下:
一、 帝国之正统,在于天皇。今天蝗陛下圣驾已安抵帝国之朝鲜行在,帝国之法统政统,未尝一日中断。
本土虽暂遭寇踞,然国体依然,皇威赫赫。
二、 所有叛军之逆行,包括更改国号、妄立伪朝等,皆属非法无效,帝国政府绝不承认,并视其为对帝国及天皇陛下最严重之叛逆,必予以最严厉之惩讨。
三、 帝国政府现已迁至朝鲜京城,整合帝国在大陆之所有力量。
帝国之朝鲜领土,与帝国本土同气连枝,皆为帝国不可分割之部分,此乃帝国复兴之基业。
四、 帝国政府号召本土忠勇臣民,勿从伪号,勿畏强暴,秘密结社,以待王师。
陛下与政府誓将扫穴犁庭,光复神州,歼灭所有国贼!
五、 恳请并期望世界各友邦政府及人民,明辨正伪,勿与伪政权发生任何关系,勿予任何形式之承认及援助。
继续承认大东洋帝国政府为东洋唯一合法之代表。
帝国政府必不忘此谊,他日重光,定当图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神州不灭,帝国永存!
大东洋帝国政府 谨启 昭和二年 x月 x日。”
这份声明以其悲壮的基调、对法统的坚持以及对“叛逆”的激烈指控,通过当时的通讯渠道,迅速传播开来,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复杂的反响。
各国政府不得不开始严肃考虑如何对待这两个隔海对峙、都声称自己才是“东洋”的政权。
华盛顿白宫
当东洋本土惊天巨变和朝鲜流亡政府声明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与其他国家首脑的震惊、警惕或同情不同,这位以“沉默卡尔”著称却深谙生意经的总统,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闪烁的是另一种光芒——商机。
“东洋……或者说,现在是一个本土的‘南明帝国’和一个在朝鲜的‘东洋帝国’?”柯立芝对身边的国务卿和商务部长说道,“先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两个急需武器的政府,一场看来要旷日持久的战争。”
他站起身,走到世界地图前,指着朝鲜半岛和东洋列岛:“一场内战,或者说,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是世界上最好做的生意之一。
他们都需要枪炮、子弹、军舰、飞机来打败对方,巩固自己,而我们……”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自信,“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最大的武器生产国。我们没有理由错过这笔天赐的买卖。”
“但是,总统先生,”国务卿有些迟疑,“国际社会还在观望,承认问题非常敏感,我们同时向双方出售武器,是否会……”
柯立芝摆摆手,打断了他:“我们不需要立刻给予外交承认。我们只是做生意,和‘控制事实上的领土的实体’进行商业往来,这在国际上有先例可循。
我们要的是美元和黄金,不是站队。
派两个人去,以非正式商务考察的名义,分别接触两边。
看看他们需要什么,能拿出什么来换。”
“妙啊!”商务部长眼睛一亮,“无论最后谁赢,钱我们都赚到了。
而且,让他们互相消耗,符合我们在太平洋的利益。”
很快,总统的意志变成了行动。
两名精干、熟悉远东事务且深谙商业谈判的国务院官员被秘密召见,接受了任务。
前往朝鲜京城(汉城)的特使: 弗兰克·布伦南,一位老牌外交官,擅长与传统政权打交道。
他带着柯立芝总统“希望帝国政府早日光复本土”的非正式口信,以及一长串美国军火公司的产品目录和报价单,乘船前往朝鲜。
他的任务是接触流亡的东洋帝国政府,表达“同情”和“潜在的商业支持意愿”,用军火换取他们的黄金、外汇以及可能在朝鲜的特殊经济利益特许权。
前往东洋东京(已被南明帝国控制)的特使: 威廉·哈里森,一位更具开拓精神的商务专家。
他则以“美国国际工商发展协会代表”的半官方身份,带着同样的商业目的,但措辞将更侧重于“与新政权建立互利的商业关系”,“帮助南明帝国巩固国防,实现稳定”。
他的目标是会见“南明帝国临时摄政内阁”的负责人,推销军火,换取白银、原材料、甚至未来的市场开放承诺。
两位特使怀揣着同样的使命,尽可能多地把美国武器卖给交战双方,乘坐不同的船只,分别驶向东亚的火药桶。
朝鲜的东洋流亡政府: 对于美国特使的到来,几乎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他们正极度缺乏重武器、飞机和现代化的装备来武装残军和新招募的部队,以期反攻本土。
虽然对美国人趁火打劫的价格可能暗自不满,但为了生存和复兴,他们很可能愿意拿出最后的老本(从本土带出的黄金储备)以及许诺在朝鲜的各种特权来换取装备。
华夏山东济南府。
接到美国特使前来消息的牛天赐,在济南府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哼,黄鼠狼给鸡拜年,不过……送上门来的肥肉,没理由不吃。”
牛天赐当即下令,让一叶八次郎与美国使者谈判,让美国承认南明帝国的主权和国际地位,如果华盛顿同意这个要求,可以大批量购买美式物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