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五位贵人
这些久经世故的夫人娘子们,哪个不是人精?
李念儿那点刻意刁难的心思,在她们眼中可谓一清二楚。
然而,并无人出言点破,更无人替陆昭若解围。
众人皆是袖手旁观之态,眼底满是看戏的兴味。
她们心照不宣。
区区一个商妇,初入这般场合便惹上是非,正好借此看看,她究竟有何能耐破局。
陆昭若静立原地,连眼睫都未颤动一下。
待李念儿语毕,才抬眸迎上视线,目光清正平和:“李娘子,我方才所言‘行路不慎,冲撞了娘子’,是出于基本的礼数,意指你我二人同在一条路径上相遇,产生了不必要的碰撞。”
她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地面残花,再抬眼时,眸中已是一片清洌:“然而,娘子若定要论个分明,那昭若便不得不辩白几句。”
“我随苏姑姑沿路直行,步履安稳,方向未偏。反倒是李娘子你,手持花,自侧向径直而来,步伐精准,肩头不偏不倚撞向我。这究竟是‘不慎’,还是‘有意’,娘子心中应当比昭若更为清楚。”
李念儿面色一变。
她竟然敢直接怪罪于自己?还如此挑明?
陆昭若继续道:“我亲眼目睹花并非因碰撞震落,而是娘子主动舍弃,既然花是您亲手所弃,那么所谓‘撞落’与‘践踏’的指控,便无从谈起了,我为我可能存在的‘未及避让’致歉,但绝不承担这‘莫须有’的毁花之责。”
此话一出,诸位夫人与闺秀们面面相觑,眼中难掩惊诧。
李念儿脸色霎时由红转白,气得浑身微颤,想张口辩驳……
陆昭若却不给她丝毫喘息之机,声调清越扬起,目光从容扫过在场众人:“更何况,今日太后娘娘设宴,意在‘赏其生趣,悟其精神’。一花一叶之枯荣,本是天地常理。若因一朵已被主人亲手舍弃的残瓣,便在此争执不休,扰了娘娘雅兴,失了赏宴本心,岂非因小失大,徒增笑耳?这般的不知轻重,才是真正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一片慈悲之心。”
李念儿能说什么?
否认弃花?方才她持花相迎、主动撞击的动作,未必无人看见。
坚持指控?陆昭若已句句在理,自己再纠缠,岂不正坐实了“因小失大”、“扰乱雅兴”的罪名?
她僵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觉得四周那些原本好奇看戏的目光,此刻都像是化作了无数根银针,扎在她的身上。
陆昭若抿唇一笑,向着水榭方向敛衽一礼,姿态恭谨:“昭若愚见,惜花之道,在于敬其生命始终。若真心爱花,又怎会轻易将其弃于地,又怎会因一朵已离枝的残瓣而大动干戈?”
说完,她又看向李念儿:“李娘子,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念儿被问得哑口无言,浑身僵直。
她没想到自己存心刁难,想让她出丑,结果,被她在满园贵人面前,逼到如此绝境!
四周投来的目光,惊讶有之,玩味有之,更不乏毫不掩饰的讥诮。
极致的羞辱与暴怒冲垮了理智,她双拳紧握,刚欲不管不顾地厉声斥骂:“陆昭若,你不过是……”
“念儿!”
姜氏一声压得极低的厉喝自身后传来,骤然截断了她即将脱口而出的恶言。
李念儿猛地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她仓皇环顾,只见所有夫人娘子们的视线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她这才惊觉,自己方才险些酿成大祸,在御前彻底失态!
姜氏已疾步上前,一把死死攥住她的手臂,用仅两人可闻的声音切齿道:“蠢货!还嫌丢人丢得不够吗!再敢妄言,我也保不住你!”
旋即,姜氏面上已瞬间堆满歉然又无奈的笑意,转向陆昭若,姿态放得极低:“陆娘子千万海涵!都是我这个姨母宠坏了她,让她行事太过毛躁,这才不慎冲撞了您!她绝非有意,还请您大人大量,万万莫要同她一般见识!”
陆昭若目光平静地掠过姜氏那张写满“歉意”的脸,将她的心思看得分明。
她并不接“计较”与否的话茬,只是淡然颔首,顺着对方的话:“戚夫人多虑了,今日是太后娘娘赐宴,昭若蒙恩至此,心中唯有感激,岂会因些许小事扰了娘娘雅兴?”
下一秒,她语调微转,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脸色惨白的李念儿,补充道:“不过,李娘子心性率真,在吉州城时便是如此,只是今日在太后娘娘宴席上,规矩森严,不比寻常,还望日后稍加收敛,更为妥当。”
这话一出,姜氏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面色一阵青白。
陆昭若这话,竟是连她一同敲打了!
在场的夫人娘子们视线在陆昭若、姜氏和李念儿之间流转,变得愈发意味深长。
李念儿见姨母吃瘪,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口,却被姜氏一个极其严厉的眼神狠狠瞪了回去,骇得她浑身一冷,只得愤愤地垂下头。
正当气氛微妙之际,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苏姑姑适时上前,对神色僵硬的姜氏略一颔首,便转向陆昭若:“陆娘子,太后娘娘宣召,请随奴婢来。”
“有劳苏姑姑。”
陆昭若微微颔首,神色沉静无波。
她随着苏姑姑,在满园寂静与无数道意味不明的目光注视下,步履沉稳地穿过园子。
所过之处,窃窃私语声悄然平息,唯有衣袂窸窣之声。
至临水的主榭阶下,苏姑姑侧身止步,垂手恭立,不发一言。
水榭内,五位贵人端坐。
陆昭若自然知道苏姑姑的用意,她目光沉静,飞速扫过。
居中主位,身着深青色织金大袖常服、气度摄人的中年妇人,必是太后。
太后右下首,头戴珠翠花钗冠、身着朱色罗锦大袖衣、仪态万方的年轻女子,应是皇后。
皇后下首,身着宝蓝色宫装、面容慈和却眼神通透的妇人,位份尊崇,应是太妃。
太后左下首,是一位服饰华贵、神态娇憨中带着天家骄矜的年轻女子,应该是太后最小的女儿、当今官家的嫡亲妹妹,永福公主。
长公主身旁,坐着一位面如满月、体态丰腴的老夫人,未语先带几分笑意,观之可亲,通身透着养尊处优的富泰之气。
这正是开国公府的狄老太君。
孟羲的外祖母。
好在陆昭若前世与她有一面之缘,不然此时定然认不出来。
她迅速敛起心绪,敛衽垂首,依礼跪拜,声音清越沉静,响彻寂静的园中:“民女陆昭若,叩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叩见长公主殿下,叩见狄老夫人。”
礼数周全,称谓无误,丝毫未因这阵仗而显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