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11
姚玉玲的广播员工作很好,工资也高,她考上大学之后,岗位空出来,也能进行一些暗箱操作。
等到姚母来了之后,她说起这话,姚母有些不愿意。
她在老家住惯了,跟街坊邻居都相熟,人年纪越大,就更不想离开家了。
既然如此,姚玉玲也不强求,他现在每个月都能给姚母寄一部分工资。
姚母如今生活也不错,安逸的很,不想换就不换呗。
等到春节的时候,姚母来了宁阳和姚玉玲一起过年,家家户户都热闹的很。
开春没多久,汪新就出事儿了,一伙小偷,都是惯犯,冤枉汪新大人,还被路过的一个教授,误会之后登上了报纸。
眼瞧着气氛有些不好,姚玉玲如今也没有什么能力。
不过她知道,马奎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徒弟,肯定也会帮忙。
姚玉玲也来劝了几句:“汪新,你放心吧,那天坐车的人不少,肯定有人看到了,我到时候和马叔一起,帮你找一找。”
汪新:“多谢你啊,玲儿姐。”
姚玉玲:“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你是个好警察,就是新入职,考虑的不够周全,经过这次之后,你肯定长记性了。”
汪新:“能不能留下还两说呢。”
姚玉玲:“肯定能留下,你是啥人,大家也都知道,所长也就是现在在气头上,而且我码叔也整天在车站逛。指定是在帮你找证人。”
汪新:“谢谢玲儿姐。”
姚玉玲:“应该的。”
两人正说着话,马燕也来了:“你咋在这儿?”
姚玉玲不喜欢马燕这种口气,她和汪新就只是同事,没有什么其他感情。
马燕看到一个女孩子在汪新跟前,她就炸毛,也不分清楚情况。
她这样口气跟她说话好几次了,她看汪新的面子一直都没有多说什么。
姚玉玲听到这话,脸色也难看了下来,汪新也有点尴尬。
姚玉玲没有理马燕,直接跟汪新说:“那我就先走了,改天再来瞧你。”
汪新:“行,玲儿姐慢点。”
他转头看向马燕:“你到底咋回事?每次跟人家说话都那么冲?”
马燕:“我说话冲?!我不就问她来干啥,她还没理我呢,你咋不说她?”
汪新:“你说话的口气,搁谁,谁想理你?”
说了几句,马燕也被气走了。
汪新躺在床上,其实他也不是傻子,能察觉到马燕的情绪。
但是他对马燕只有同学之情,没有男女之情,平日里只能装傻充愣。
其实,他对姚玉玲也不是没起过心思,但是,姚玉玲确实很好,而且还要准备考大学。
等姚玉玲如果考上大学,那他也就配不上人家了。
更何况,他也能察觉到姚玉玲对他就是好朋友,好同事的感情,这让汪新把这份感情紧紧的压在了心底。
他从来都没有表现出来,也就他爸看出点端倪,也劝过他。
他想过了,再等一等,等到明年,如果姚玉玲考上好大学,那他就祝福她。
如果姚玉玲没考上,那他就准备去追她,到时候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但是每一次马燕碰到姚玉玲 ,都不给人家好脸色,说话很冲。
他有好几次,都明显的察觉到姚玉玲不高兴,但是也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没有发作。
今天不理她,明显就是不满,估计是考虑到自己现在这个情况,不好意思在他家吵。
他有些烦躁,本来还想睡一会儿,现在也彻底不困了,坐在书桌前,手里握着笔,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没过多长时间,派出所对他的处罚下来,将他下放到红阳站去历练。
姚玉玲去送了他,给他带了些东西:“好歹这身警服留下了,去了红阳站,别整天想着非要把什么大案要案,锻炼自己,磨一磨性子。”
汪新:“诶呀,玲儿姐,你咋跟我师父似的?”
姚玉玲:“你叫了我多少声姐,说你两句还不行?”
汪新:“行,你说,我听着。”
姚玉玲:“去了好好表现,别因为自己是从大站换到小站,就气馁,不论在哪儿都要为人民服务。”
汪新:“放心吧,等我放假了我就回来看你...们。”
姚玉玲:“行,我要是跟车路过,到时候也来瞧你。”
看着马魁走过来,她就准备走了:“马叔过来了,肯定是有话和你说,那我就先上去了。”
汪新:“嗯,去吧。”
汪新被下放,姚玉玲当初说的也不全是空话,偶尔也去了几次。
她给他捎一些东西,去的次数也没有马燕勤,就是两个很好的朋友来往。
一进夏天,她这边就忙碌了起来,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
即便她有把握,也忍不住多做几套题,多看几页书。
因为她要参加高考,汪新特意帮她找了好一些资料,特意回来给她送了一趟。
1979年7月20日,姚玉玲带着东西,准时进入了考场。
她稳定发挥,卷子上的题都会,走出来之后,身上的压力小了些。
考完试,她的假还没销,想到汪新对她的帮助,就带着东西去看了他。
看着这段日子,汪新还在红阳站挺适应的:“看你这挺好,这感觉确实少了些浮躁,看来还是有用的。”
汪新:“这是考完试了?”
姚玉玲:“嗯呐。”
汪新:“考的咋样儿?”
姚玉玲:“我觉着没啥问题。”
汪新心里有苦涩,也有骄傲,更多的是真诚的恭喜:“那太好了,你这可是咱们院儿,第一个大学生啊。”
姚玉玲:“我也就是跟你这样说,一切还得等录取通知书下来才能知道。”
汪新:“我懂,谦虚嘛~”
过了一个多月,邮递员来了,进了院子就喊到:“姚玉玲!姚玉玲!有你的信!”
姚玉玲:“来了!”
邮递员:“姚玉玲同志,恭喜啊!”
姚玉玲:“是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邮递员:“是啊,还是北京寄来的呢。”
姚玉玲:“多谢你啊。”
邮递员:“客气啥,我这也是沾一沾大学生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