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12
大夏天的大家都在院子里坐着唠嗑,听着他们的对话,也知道这姚玉玲是考住了。
陆婶儿:“玉玲儿,这是考住了?!”
姚玉玲:“是啊,陆婶儿。”
陆婶儿:“哪个学校啊?给我们瞧瞧这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呗。”
姚玉玲也不扭捏,把邮件拆开,露出里面红色的录取通知书。
上面写着北京大学,众人都惊讶,没想到姚玉玲这么厉害。
跟她一起进考场的马燕,这一次成绩还是不理想,也没考住,也不打算再考了。
这考大学的确难,如果大家都没考住,也没啥,最怕的是一个院子里的两个人都去参加的考试。
结果,一个考住了,个没考住,尤其马燕,她一直还把姚玉玲当做情敌。
结果,人家考上了国家最好的大学,而她又落榜了。
但是心里还有一点点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姚玉玲很快就要离开这儿了,就不会和她抢汪新了。
她从小心思就自卑敏感,只有汪新,一直都对她很好,照顾她。
她的心里一直也只有汪新,所以一直都关注着汪新的情况。
她知道姚玉玲对汪新没有那个意思,但是她了解汪新,也曾见过汪新看向姚玉玲的眼神。
所以她对上姚玉玲一直都很不客气,也是因为知道自己不如姚玉玲优秀,所以底气不足。
每次对着她说话不客气,甚至是有些大声,不过是隐藏自己自卑的情绪,给自己壮壮声势。
这一次姚玉玲要离开了,她也是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姚玉玲在这儿就没有看上汪新,离开这里去了更广阔的天地,到时候跟汪新就更没有可能了。
马燕的这些心思没有人知道,既然录取通知书已经到了,姚玉玲就想着要把工作交接了。
大学是九月份开学,现在都已经八月份儿了,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姚玉玲的这份工作,也早早就有人惦记了,吴婶儿有个侄女儿,也合适干这份工作。
就和她私下商量过,让姚玉玲带一带她侄女儿,他们也愿意花钱把这个工作买下来。
对于这样的事儿,在这个时候也常见,大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这个工作,吴家花了两千块,买了下来。
在这最后的一个月里,姚玉玲尽心尽力的教导,吴小美,也算是学出来了。
之后她就收拾了东西,也没有拿特别多的东西,就坐上了火车,去往北京进行了他的求学之路。
这个时候的北京,还满是庄严肃穆的氛围,改革开放刚刚迎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也结束没多久,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首都人民都齐心协力的想要改变这个城市,甚至是这个国家。
姚玉玲也受到这股氛围的影响,在学校的时候,努力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也乐于助人。
她在这满是天才的北大也是一轮皎皎明月,不仅成绩优异,乐于助人,还长的漂亮,气质卓绝。
让她更有名的是因为,她是学校里唯一一个同修两个专业的人。
姚玉玲想要为这个国家做一些贡献,最开始她选择的专业就是数学。
进入大学后,她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的申请到了同修计算机学的课程。
同时学两个专业,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但是也更有干劲儿。
这个年代,国家处处都需要人才,她也想为这个时代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姚玉玲无疑是优秀的,吸引着众多学子的目光。
但是她的目光,一直都放在科研项目上。
她最初的目标,是来北京读大学,然后挣很多的钱,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得优越。
来到这里后,她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国家百废待兴,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国家而努力。
她也不能免俗,也想做一个能够帮助国家进步的人。
从大一开始,她学好数学的同时,在计算机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成就。
国内的计算机水平一直都不发达,姚玉玲便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计算机体系。
甚至自学工程,就是为了能够研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这个事业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的,但是她的这个项目,有了明显的成绩。
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轰动性的,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一项工程。
为此,姚玉玲有幸见到了邓总理,这一次的见面,让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如今的她不过是一个大学生,但是她却受到了最郑重的对待。
看着先生们望向自己期待和希望的眼神,让她体内的血液都在沸腾。
之后的姚玉玲,更加努力的学习,把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项目上。
她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学校里,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即便他们的能力不如姚玉玲,但是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姚玉玲也毫不藏私,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只要来询问她的人,她也都会为其细细的讲解。
在姚玉玲大四的时候,这个项目终于研制成功,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计算机体系。
甚至还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这是历史的进步。
她的出现,让这个世界的国家,更加快速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之后,她投身于计算机在现实中的应用,构建属于中国的网络体系。
不断的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办法。
在她毕业后,进入了中国第一研究院,继续在属于她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将母亲接来了北京,方便她照顾。
女儿如此优秀,姚母也很欣慰,唯一让她不满的,大概就是姚玉玲一直都没有谈恋爱的想法。
甚至是忙的没有时间,每次回来,她都想念叨几句,但是看着女儿劳累的模样,就不想再说了。
渐渐的她自己也想开了,女儿如此厉害,到老了以后又有国家为她养老,她也实在是不用太过虑。
姚玉玲也是真的一生都没有结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在她去世的时候,已经让这个国家在计算机领域领先国际一大步。
她坚守在岗位最后一刻,看着新的计算机体系诞生,之后才安心的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