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心不舍

第五十七章心不舍

……

庆云帝刚刚踏入寿康宫的门槛,便听见太后毋庸置疑的声音传来。

“皇上再宠她,也得有个度!太子妃之位是何等尊贵?岂是一个六品小官之女能觊觎?哀家看,那苏杳杳当真不配!”

听罢。

庆云帝脚步一顿,便瞧见殿内一角落,苏杳杳正抱着一碟刚从御膳房送来的奶糕。

吃的两腮帮子鼓鼓囊囊的,活像一只小仓鼠……就连太后话中的锋芒都未曾听懂。

她一抬眼,恰好看见站在殿门口的庆云帝,大大的眼睛瞬间亮的像星星。

顾不得嘴边沾上的点心,立刻“哒哒哒”的跑了过去,张开沾着些许油渍和糖屑的小手,软软的喊着。

“哇——是皇伯伯!皇伯伯!杳杳好久好久没没见到你啦!”

庆云帝一低头,就看到这软乎乎的小团子扑过来。

心尖因朝堂和后宫,一起施压产生的郁结之气竟消散了些许。

自然而然的弯下腰,将这小炮仗接入怀中,拿出手绢,细心擦拭她的嘴角。

在以往,哪里会在男子身上瞧见女子之物?

尤其是……在皇上身上?

可正因苏杳杳的存在,皇上身上的手绢,可是时刻为她备着呢!

擦拭干净,便听见庆云帝声音不自觉放柔道:“嗯,皇伯伯这几日忙着处理政务,冷落了我们的小福星杳杳。”

苏杳杳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注意力全在皇伯伯身上。

几日未见,她是个记性差的,险些把皇伯伯长什么样都忘记了。

这会儿,正直勾勾的看着,并未出声。

而自那夜从赌坊回来以后,解决了国库燃眉之急,庆云帝便连个几日忙着处理后续事宜。

安抚边关,平衡朝局,已是好几日未得空去一趟储秀宫。

看着怀中睁着天真无邪的苏杳杳,心中难免生出一丝愧疚,温声道:“杳杳会不会怪皇伯伯?”

苏杳杳用力的摇着小脑袋,辫子都快甩飞了:“不会哒……兰儿姐姐告诉我,皇伯伯是去干正事啦~”

听到此回应,庆云帝心都是甜的,定是杳杳想他,才会和侍女过问。

他爽朗大笑,用手指轻轻勾了勾苏杳杳细腻的鼻尖,柔声道:“杳杳懂事不少!”

苏杳杳“咯咯”直笑,可下一秒却又是一脸忧色。

沉吟了半晌。

像是想到了什么,伸出肉乎乎的小拇指,笨拙的勾住了庆云帝的大手,奶声奶气道。

“皇伯伯……要和杳杳拉勾勾!以后……想杳杳,要来看杳杳!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就是……就是大花猫!”

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庆云帝忍不住失笑,配合她勾住小拇指:“好!朕答应杳杳!”

这时。

一旁的萧皇后才缓缓上前,柔声请安道:“臣妾给圣上请安。”

她目光扫过正和皇上亲密互动的苏杳杳,眼底的冷意藏不住。

可脸上却带着恰到好处的忧愁,顺势接过太后之前的话题。

“母后方才还在忧心景修之事……臣妾也觉得,母后考虑的周到,杳杳虽好,但年纪尚小,家世确实单薄了些,将来母仪天下,恐难服众,也难为太子分忧。”

太后闻言,哼了一声。

她虽是刀子嘴,心里却对苏杳杳并非全无好感,不然不会将那伴自己半生的长命锁赠与她。

但宫中根深蒂固的规矩和观念,实在让她难以接受,冷声道。

“哀家可不是嫌弃她这个人,只是这祖宗的规矩,皇家体统不能乱!太子妃的人选,关乎着大雍国本,不能儿戏。”

庆云帝先前在朝堂之上,本就不耐。

如今抱着小团子,心情倒好了不少,眼下并未第一时间反驳母后的话。

他只知……朕认定了的事,谁也不可推翻!

而萧皇后见到太后态度坚决,心中暗喜,看似体贴的提议道:“母后说的是。不过,杳杳这孩子天真可爱,臣妾和景祁也都喜欢的很。既与太子妃之位不合……臣妾倒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太后和皇上不谋而合的望向她,皆发出一声“哦”的疑惑。

接着。

见两人注意力被吸引了去,萧皇后笑颜如花,柔色的看着皇上怀中的苏杳杳,语气格外慈爱。

“不如……将杳杳纳给景祁如何?如此,杳杳也能常留宫中,皇上也不会舍不得她,岂不是更好?”

这话看起来似是给苏杳杳寻了个不错的归宿,实则想把这小福星彻底从谢景修身边撬走。

拴在景祁身边,为萧家所用。

这法子……萧皇后算计许久,心中觉得胜算颇丰。

而一旁本来还事不关己的谢景祁一听,小脸瞬间涨红,像是个被踩了尾巴的猫,就差跳起来了。

“母后?!谁要她做我的皇妃?她……她这么笨,整天光知道吃和玩!”

他嘴巴上嫌弃的要死,眼神却不由自主的瞟向苏杳杳。

耳根子都不知不觉的红了,却还是一脸傲娇。

苏杳杳压根听不懂大人之间的谈话,时不时的摸摸黄伯伯的胡须,扣一扣明黄色龙袍上的绣纹。

听罢。

萧皇后低声呵斥:“景祁!不得无礼!”

一声惊呼,吓得苏杳杳在庆云帝怀中一颤,庆云帝赶忙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安抚。

事罢,便准备开口终止这场闹剧。

却没等到太后和皇上说出口,一直沉默的谢景求却猛地抬起了头。

恭敬上前一步,对着太后和皇上郑重一礼,声音坚定道。

“皇祖母,父皇,此事不妥!”

所有人都一脸诧异之色的看向他,包括庆云帝怀中扣着绣纹的苏杳杳。

谢景修顶住压力,耳根子发烫,找了个最无法反驳的理由,急声道。

“苏杳杳乃是母后一片心意,费尽心思找来为儿臣冲喜之人。自打她入宫以后,儿臣的身子的确有好转,依儿臣看此乃天意,亦是她有功。”

“再者说,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杳杳于儿臣,虽是冲喜之名,却有着十打十的恩惠。于情,儿臣感念其相伴之功。于理,儿臣更应遵从父皇旨意,善始善终,以全冲喜之仪,方能不负母后父皇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