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上幼儿园

第一百一十六章上幼儿园

赵老四接过,一口饮尽,抹了把嘴,脸上还带着处理完麻烦事的痛快:“卫东,你找我是说刘胖子那事吧?”

“妈的,那孙子阴险得很,差点让他得逞!不过你放心,工地那边我都安排好了,保证……”

李卫东抬手,轻轻打断了他。他给自己也斟了一杯茶,却没有喝,目光沉静地看着赵老四。

“老四。”

李卫东开口,语气依旧平和,但内容却让赵老四脸上的得意僵了一下:“事情你处理得很果断,很干净利落,把集团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点,我得肯定你。”

赵老四刚想咧嘴笑,李卫东下一句话就跟了上来。

“但是,老四啊,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刘胖子这种人,敢一而再、再而三地盯上你,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报复你?”

赵老四一愣,随即浓眉竖起,带着怒气:“那还能为啥?他之前以次充好让我逮住了,罚了他,他怀恨在心呗!”

“是,这是直接原因。”

李卫东微微颔首,话锋却是一转,“可你想过更深一层没有?你的做事方法,是不是太刚、太硬,太容易得罪人了?”

赵老四有些不服气,声音也高了些:“卫东,工地上那帮人,欺软怕硬!我不来硬的,不把他们镇住,怎么管?就像刘胖子这种货色,跟他讲道理有用吗?就得一次性把他打疼,打怕!”

“镇住,不代表要把所有人都推到对立面去。”

李卫东耐心地解释,像在打磨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管理需要威信,但也需要手腕,需要团结大多数。”

“你回想一下,处理刘胖子劣质钢筋的时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他下不来台,虽然我们占着理,但这梁子,是不是结得太死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深邃:“老四,我们是做生意,不是混江湖打打杀杀。江湖讲究快意恩仇,但商业讲究的是合作共赢,是长远发展。”

“你这种霹雳火爆的性子,眼里揉不得沙子,遇到事就往绝路上逼,短期内能解决问题,长久来看,却会无形中树敌太多。”

李卫东指了指窗外:“东威现在盘子越来越大,盯着我们的人很多。”

“明的,暗的,都不会少。我们需要朋友,至少,不能把潜在的合作对象,都变成潜在的敌人。”

“有时候,退一步,换个更圆融的方式处理,给人留点余地,效果可能会更好,也更安全。”

赵老四沉默了,端着空茶杯,粗大的手指摩挲着杯壁。

他知道李卫东说得有道理,但他几十年养成的性格,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他闷声道。

“卫东,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我这人就这样,直肠子,看不惯那些弯弯绕绕!让我跟那些耍心眼的虚与委蛇,我难受!”

看着老兄弟梗着脖子的样子,李卫东知道不能操之过急。

他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恳切。

“老四,我没让你变得圆滑世故,更没让你放弃原则!该硬的时候必须硬,底线决不能退!但是,在方式方法上,可以更讲究策略。”

“比如,发现问题,可以先私下沟通,给对方一个改正的机会,如果冥顽不灵,再公事公办,惩罚不是目的,保证工程质量和集团利益才是根本。”

他站起身,走到赵老四身边,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能力和对集团的忠心,没人怀疑!我把北岸明珠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你,就是最大的信任。”

“我只是希望,你能在保持本色的同时,稍微磨一磨身上过于锋利的棱角。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为集团扛起更重的担子。”

赵老四抬起头,看着李卫东真诚而充满期望的眼神,心中的抵触慢慢消融了一些。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虽然脸上还有些别扭,但语气认真了不少。

“行,卫东,你的话,我老四听进去了!以后……我尽量注意点方式。不过,要是再碰到刘胖子这种敢在工程质量上动手脚的,我照样饶不了他!”

李卫东笑了:“那是自然!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去吧,工地还需要你盯着。”

看着赵老四虽然依旧虎背熊腰,但脚步似乎沉稳了几分的背影,李卫东知道,这番话就像一颗种子,已经种下。

改变需要时间,但他相信,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兄弟,为了东威的未来,会努力去尝试调整。

时光荏苒,随着东威手机在经历质量风波后凭借过硬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逐渐赢得市场认可。

北岸明珠二期顺利封顶并开始预售,药材公司的深加工项目也步入正轨,李卫东肩头的压力总算减轻了不少。

事业版图趋于稳定,家庭生活便自然而然地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转眼间,儿子小李程已经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

这天晚上,李卫东难得没有应酬,早早回家。

饭后,他抱着已经会跑会跳、咿呀学语的儿子在客厅玩闹,林秀在一旁微笑着收拾餐具。

“秀。”

李卫东逗着儿子,看似随意地开口:“小程这马上三岁了,该考虑上幼儿园的事了。”

林秀擦桌子的手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寻常母亲的忧虑:“是啊,时间真快。我看小区里那个双语幼儿园好像还不错,离家也近……”

李卫东轻轻放下儿子,让他自己去玩玩具,然后拉着林秀坐到沙发上。

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规划:“小区那个,环境师资都一般。要上,就上最好的。”

他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更远的地方:“市机关幼儿园,我打听过了,无论是硬件、师资还是培养理念,都是全市顶尖的。”

“机关幼儿园?”

林秀吃了一惊:“那……那可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吧?听说名额非常紧张,都要关系的……”

“关系我来找。”

李卫东拍了拍林秀的手背,语气沉稳:“咱们的儿子,起步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事你不用操心,我来办。”

李卫东没有盲目地四处托人。

而是首先让助理整理了一份清晰的名单,所有可能与市机关幼儿园招生有关联的人脉,包括市教育局的领导、区政府分管文教的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的校友家长。

经过筛选,他锁定了两个最关键的人物。

一是市教育局一位主管学前教育科的张副局长,二是区政府一位与机关幼儿园园长私交甚好的王副区长。

李卫东没有直接莽撞地登门送礼,那太低级,也容易引人反感。

他深知,到了这个层面,直接的金钱交易风险太大,更重要的是“投其所好”和“价值交换”。

他先是通过一位与张副局长相熟的商会朋友,得知张副局长是个书法爱好者,尤其喜欢收藏一些颇有年头的徽墨。

正巧,李卫东前期经营药材时,偶然收到过一套品相极佳的老徽墨,一直珍藏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