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文明冲突,起争端
政事堂内,气氛凝重。
首席宰相李泌,手中拿着的,正是杜远从前线发回的详细报告。他的眉头,紧紧地锁在了一起。而他的对面,是刚刚从安西风尘仆仆赶回的赵九。
“此事,你怎么看?”李泌将报告递给在座的几位核心大臣,目光则望向赵九。
“回李相,”赵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眼神却锐利如鹰,“此事绝非偶然。据我们安西都护府近半年的观察,大食商人的背后,是他们的国家力量在系统性地推动。他们在丝路沿线,不仅建立商栈,更建立他们的寺庙;不仅带来商品,更带来他们的教法和法官(卡迪)。他们的目的,与我们一样,都是为了建立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秩序。”
“一个商业纠纷,竟是国策之争?”一名官员惊道。?萝?拉¢暁,说` -首`发!
“正是。”赵九肯定地回答,“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文明的冲突。是两种不同的法律、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世界观,在中亚这片土地上,第一次正面的碰撞。”
这番话,让在座的所有大臣,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习惯了与草原上的蛮族打交道,习惯了用绝对的实力,去推行大唐的秩序。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与自己同样强大、同样自信,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侵略性的文明。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出兵吗?”兵部的一名官员问道。
“不可。”赵九和李泌,几乎异口同声地否定了这个提议。
李泌缓缓开口,为众人分析道:“大食,非同于突厥、回纥。其国力之强,疆域之广,不在我大唐之下。且其核心区域,远在万里之外。若轻启战端,便是一场倾国之力的豪赌,旷日持久,胜负难料。这,绝非如今的大唐,所能承受。?看*书¢君~ *庚¢辛/醉_筷\”
“帝师在时,也曾多次告诫我们,对待同等级别的对手,军事,永远是最后的、也是最无奈的手段。”
李观星的名字一出,堂内的气氛,又沉静了几分。众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有主心骨的时代,开始习惯性地,用李观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不错。”赵九接着说道,“帝师曾教导我,对付这样的对手,最好的武器,不是刀剑,而是我们自己的‘制度’与‘文化’。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在竞争中,证明我们的制度,比他们的更优越、更公平、更能为丝路上的万民,带来福祉。”
“如何证明?”
“开放,自信,以及……对话。”赵九的眼中,闪烁着李观星式的光芒,“我们应该正式邀请大食的使团,前来洛阳。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今日的大唐,是何等景象;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我大唐的《商法》,能为他们带来何等便利与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借此机会,摸清他们的底细。他们的诉求是什么?他们的底线在哪里?他们的内部,是否也存在可以为我所用的矛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好一个‘知己知彼’!”李泌抚掌赞道,“赵九,你没有辜负帝师的教诲,己经有了一个国之重臣的格局和视野。”
他站起身,对众人说道:“此事,事关国运,老夫将亲自上奏陛下。初步的应对之策,便如赵九所言:不主动挑起军事冲突,而是通过官方的外交渠道,将这场潜在的危机,纳入一个可控的、以我为主的对话框架之内。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丝绸之路,很大,容得下两个伟大的文明。但丝绸之路的规矩,必须由更能带来繁荣与和平的一方来制定!”
三日后,紫宸殿。
李亨听完了李泌和赵九的完整汇报,久久不语。他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龙椅的扶手,眼中,是作为帝王的深思熟虑。
他想起了李观星离去前,与他的那场夜谈。李观星曾说,他走之后,大唐必然会遇到全新的、他自己也未曾预料到的挑战。而检验这个国家是否真正成熟的标志,便是看留下的人,能否用他建立的制度和思想,去独立地、智慧地,解决这些新问题。
现在,考验来了。
而李泌和赵九交出的这份答卷,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
他们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没有轻言战争,而是选择了更艰难,也更高级的应对方式——文明的博弈。
“准奏。”李亨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以大唐皇帝的名义,正式邀请大食哈里发的使者,前来洛阳。朕,要在这座万象更新的都城,与他们,好好地谈一谈。”
“另外,”他补充道,“将此事的全部卷宗,誊抄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往南山稷下书院,呈交帝师御览。”
“陛下……”李泌有些迟疑,“帝师己经归隐……”
“朕知道。”李亨微微一笑,“朕,只是想让帝师知道,他教出来的学生们,没有让他失望。”
这一刻,李亨的身上,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属于中兴之主的自信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