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叶卫东的信

冰糖卖得火,杏花村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月底糖坊分红,每家都分到了钱,有的婶子拿着钱,当天就去供销社扯了块花布,准备给娃做新衣裳。

叶全国拿着分到的钱,给李秀兰买了瓶治风湿的药酒,还笑着说:“以后咱也能时不时割点肉吃了。”

叶蓁蓁没把钱都分了,留了一部分,给糖坊添了两口新铁锅,又给每个天天在糖坊干活的人发了块肥皂、一条新毛巾——都是实在东西,大伙拿着手里,心里更热乎了,干活也更卖力。

可这边越热闹,县里的县糖厂就越冷清。

县糖厂是国营老厂,办了快十年了,一直就生产红糖和普通白糖,味道一般,品相也糙,效益不温不火。

厂长吴有才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平时在厂里说一不二,压根没把乡下那些小糖坊放在眼里——不就是熬点土糖吗?能跟国营厂比?

这天下午,销售科的老张拎着个纸包,慌慌张张跑进吴有才的办公室:“厂长,您快看这个!”

纸包里正是杏花村的冰糖,块大透亮,看着就比厂里的白糖好。

吴有才捏起一块,皱着眉看了半天,又放嘴里尝了尝,脸色一下子沉了:“这是哪儿来的?”

“还能是哪儿?杏花村那个村办糖坊!”老张压低声音,“我听供销社的人说,这冰糖卖得火着呢,王主任给的价还高,现在好些供销点都要他们的冰糖,咱们厂的白糖都没人要了!”

“岂有此理!”吴有才把冰糖狠狠摔在桌上,糖块碎成了好几瓣,“一个破村坊,也敢跟我国营厂抢生意?还想翻天了不成!”

他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肚子气得一鼓一鼓的——这要是让杏花村的糖坊继续火下去,他这个厂长的脸往哪儿搁?厂里的效益再下滑,上面肯定要找他麻烦!

他猛地停下脚步,冲老张使了个眼色,声音压得更低:“你去办两件事。”

“第一,找个靠谱的人,去摸摸那个杏花村糖坊的底——他们是咋做出这冰糖的?有啥门道?”

“第二,你去跟下面各个供销点打个招呼,都是多少年的老关系了,让他们少收或者别收杏花村的冰糖,多推咱们厂的货。谁敢不听,以后咱们厂的货,就别想从他们那儿过!”

老张连忙点头:“您放心厂长,我这就去办!”

揣着吴有才的吩咐,匆匆忙忙跑了出去。

一股无形的压力,就这么悄没声地朝着杏花村糖坊压了过来。

叶蓁蓁可没被眼前的热闹冲昏头。

她心里清楚,冰糖能做出来,全靠林泊安的技术,可林泊安的身份敏感——之前是“下放”来的,虽说现在不怎么管了,但要是让人知道糖坊的技术是他教的,指不定又要出啥乱子。

每次给林泊安送东西,叶蓁蓁都做得更隐蔽了。

要么是趁着天刚亮,没人的时候绕后山过去;要么是让叶卫诚晚上送,用布袋子把玉米面、红薯干裹得严严实实,还总叮嘱:“别跟任何人说去后山干啥,问就说去砍柴火。”

这天傍晚,叶蓁蓁又揣了两个鸡蛋、一小袋盐过去。

林泊安正在修屋顶的破洞,见她来,停下手里的活:“冰糖卖得不错?”

“托您的福,卖得挺好。”叶蓁蓁把东西递过去,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就是县里的糖厂,好像有点不乐意,我怕他们会找事。”

林泊安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树大招风,早晚会有这一天。你别怕,只要你们的冰糖品质过硬,他们想压也压不住。以后做事更小心点,尤其别让人知道咱们的来往。”

叶蓁蓁点点头,心里沉甸甸的——她知道,平静的日子怕是过不了多久了,那个吴厂长,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叶卫华背着半旧的药箱,刚从王家村跟老中医抄完方子往回赶。

远远就瞅见村口老槐树下,邮递员老李正支着自行车,手里扬着个牛皮纸信封朝叶家门口瞅。

他心里“咯噔”一下——这阵子全家都盼着大哥的信。

脚底下顿时生了风,药箱带子滑到胳膊肘都没顾上拉,撒腿就冲过去:“李叔!是不是我家大哥从部队寄信回来了?”

“可不是嘛,卫华小子跑慢点!”老李笑着把信封递过来。

指尖敲了敲厚实的信封:“里面鼓鼓囊囊的,不光有信,估摸着还有东西呢。”

叶卫华攥着信封,指尖一下就触到了大哥那笔字——还是跟在家时一样,横平竖直写得格外用力,连纸背都硌手。

他激动得嗓门都劈了,转身就往院里喊,声音脆生生地撞在院墙上:“爹!娘!大哥来信啦!还寄东西了!”

这一嗓子喊得,院里瞬间就乱了套。

李秀兰正站在灶房灶台前炒青菜,手里的铁铲“哐当”一声磕在锅底。

围裙都没解就往门口跑,鬓角的碎头发沾着汗也不管。

叶全国坐在屋檐下编竹筐,手里的竹条“啪”地断了。

拄着拐杖撑着膝盖就站起来,步子都比平时快了不少。

叶蓁蓁刚从糖坊出来,满手的糖渍还没擦干净,围裙上沾着点白糖沫子,听见喊声也急急忙忙跑过来。

“快!快拆开念念!”李秀兰抓着叶蓁蓁的胳膊,声音都发颤,眼睛死死盯着那个信封,生怕漏了点啥。

叶蓁蓁小心地捻开信封封口,先掉出来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汇款单——上面的数字清清楚楚写着“贰拾元”。

她心里猛地一热,捏着汇款单的手指都有点软,又赶紧把信纸抽出来,展开时动作轻得怕把纸弄破。

“爹、娘:儿子在部队一切都好,每天能吃两个白面馒头,晚上睡的炕也暖和...”她刚念了两句。

李秀兰就拿手帕按着眼角,嘴里念叨着“好,好,能吃饱就行”。

等念到“上次打靶,十发中了八十七环,连长说我是全连第三,还奖了我个搪瓷缸子”时。

叶全国突然“啪”地一拍大腿,嗓门亮得很:“好小子!没给咱老叶家丢脸!”

他那双平时有点浑浊的眼睛,这会儿亮得跟点了灯似的,嘴角翘得老高,又伸手拍了拍旁边的叶卫华:“你哥这能耐,比你爹当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