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糖坊的又一次危机
读到“我给家里寄了套绒衣裤,还有两双棉袜,娘的腿怕凉,让她先穿;另外留了十块钱给蓁蓁,让她给糖坊添点称或者新石臼,别总用旧的凑活”时。
叶蓁蓁的声音突然就哽咽了。
她捏着信纸,指腹蹭过“给蓁蓁”那三个字,鼻子酸得厉害——大哥在部队肯定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东西,却连糖坊缺个称都记着。
叶卫华蹲在地上翻那个小包裹,突然叫起来:“还有润喉糖!爹你看!”
他举着个小纸包,里面的润喉糖圆溜溜的:“大哥信里写了,这是部队发的,说爹你编竹筐总咳嗽,含着能舒服点!”
院子里一下子静下来,没人说话。
李秀兰抹着眼泪笑。
叶全国摸着手里的润喉糖,手指有点抖。
叶蓁蓁站在那儿,心里又暖又酸——那个以前跟在她后面要糖吃、受了委屈就找爹娘哭的大哥,现在居然成了能替家里扛事的男子汉了。
县医院的宿舍里,汪玉晶刚查完房回来,就看见桌上放着个陌生信封。
她拿起一看,落款是“西北某部叶卫东”,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上次那个来医院看老乡,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士兵。
拆开信封,先掉出来一小包润喉糖,塑料纸包装上印着简单的花纹。
她捏着那包糖,忍不住“噗嗤”笑了,摇摇头嘀咕:“这人...也太实诚了。”
展开信纸,上面的字写得工工整整,就是笔画偶尔会歪一下,看得出来是费了劲想写好。
她看着那些字,脑子里不由自主就浮现出那天的场景——医院门口,那个高高壮壮的年轻人,双手攥着衣角,说话同手同脚的样子,看着憨乎乎的。
“汪护士:你上次送我的那支钢笔很好用,写家书、记笔记都方便,谢谢你。”看到这句。
汪玉晶忍不住弯了弯嘴角——那天不过是见他借别人的笔写信,顺手递了支旧钢笔,随口说了句“你拿去用”,没想到他居然记这么久,还特意写在信里。
可当她读到“听老乡说县里这几天降温了,你早晚去病房查床,记得添件外套,别冻着”时。
指尖突然顿住了。
信纸薄薄的,透过光能看见她指尖轻轻颤了一下。
她见过不少人说客套话,也收到过不少客气的问候,可从来没有一句像这样——简单直白,不掺一点虚的,却让她心里软乎乎的,像被温水浸过似的。
她把润喉糖塞进白大褂口袋里,指尖碰到塑料糖纸,发出“窸窸窣窣”的轻响。
原来这个看着憨直的年轻人,心这么细,连她早晚查床要出门都留意到了。
汪玉晶坐在桌前,铺开信纸,笔尖悬了半天没落下。
想了想,才慢慢写:“叶卫东同志:润喉糖收到了,谢谢你。你在部队好好训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关心你的人最好的回报。”
写完又觉得这话太生分,盯着纸看了一会儿,又添了一行:“听说西北的风沙大,训练的时候记得把帽子戴好,别让沙子迷了眼。”
写完自己先有点不好意思,把信纸叠起来时,耳尖悄悄红了。
远在西北的训练场边,叶卫东正蹲在地上发呆。
手里攥着个小石子,地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圈。
满脑子都在琢磨——那包润喉糖是不是太普通了?汪护士会不会觉得寒酸?早知道该多攒点钱,买包好点的...
“叶卫东!发什么愣呢!该你练刺杀了!”班长的声音喊了三声。
他才猛地回神:“到!”
站起来的时候差点绊到自己的脚,脸上还带着没褪下去的红晕,耳朵尖也红通通的,引得旁边的战友都偷偷笑他。
…………
杏花村。
“蓁蓁!蓁蓁!出事了!”
叶卫诚的声音刚传到院门口,人就冲了进来。
他刚从县里跑回来,裤脚沾着不少泥,脸上的汗顺着下巴往下滴。
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抓起灶台上的水瓢舀了半瓢凉水,“咕咚咕咚”灌下去,才急急忙忙开口。
叶蓁蓁正蹲在院子里清点新熬好的冰糖,竹筛子里的冰糖块晶莹剔透,在太阳底下亮闪闪的。
听见二哥的声音不对,她赶紧放下手里的账本,站起来:“怎么了二哥?慌慌张张的,出啥事儿了?”
“之前说好要咱们冰糖的三个公社供销点,刚才全变卦了!”叶卫诚把水瓢往灶台上一放。
声音压得低,却透着股急劲儿:“我拉着供销社的老王问了半天,他才偷偷跟我说,是县糖厂那边打了招呼,让他们不准收咱们的货!”
这话一出口,院子里的空气瞬间就凝住了。
正在帮着分装冰糖的马桂英(隔壁婶子,平时总来糖坊搭把手)手一抖。
手里的小布袋子“哗啦”一声掉在地上,里面的冰糖块滚了一地,有的还磕破了角。
“这...这不是要断了咱们的生路吗?”马桂英蹲在地上捡冰糖,声音发颤,眼圈都红了。
“咱们这糖坊刚有点起色,他们怎么能这么欺负人啊!”
叶蓁蓁站在那儿,手悄悄攥紧了,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有点疼,却让她脑子更清醒。
她想起大哥寄来的那十块钱。
想起爹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着烧火。
想起村里几个婶子跟着她熬糖熬到半夜。
还想起林泊安之前教她怎么改进熬糖的火候,怎么选更好的甘蔗...
这些画面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心里的慌劲儿就压下去了。
“二哥,你别慌。”她的声音出奇地冷静,看着叶卫诚,眼神很坚定。
“明天你就去临县的供销社跑一趟——县糖厂的手再长,也伸不到临县去。”
“可是...临县那么远,咱们又不认识人,人家能收咱们的糖吗?”叶卫诚皱着眉,语气里带着点犹豫。
“而且来回得走大半天,万一跑空了咋办?”
“没有可是。”叶蓁蓁打断他,弯腰捡起一块冰糖,对着太阳看了看——糖块透亮,没有一点杂质。
“咱们的冰糖品质在这儿摆着,只要能让他们尝一口,就不愁卖不出去。总不能因为县糖厂打压,咱们就把糖坊关了,让全家人的指望都落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