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00017

    但他接下来的话语,却令武曌更为震惊,身躯微颤。


    “我早已听闻你的名声,你对当下的大明有何见解?”


    朱后兆注视着武曌,淡然发问。


    他的眼中无丝毫对美色的贪恋,唯有智慧之光。


    此女高傲、冷静、聪慧,亦怀揣野心。


    眉宇间既有后宫之主的威严,亦有一国之母的尊贵。


    在朱后兆眼中,她气运非凡。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此乃大运!


    得武曌,大明将繁荣昌盛。


    虽非一朝一夕可见,但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若她能参与朝政,定能为大明带来转机。


    同时,朱后兆也极为欣赏武曌这等女子。


    他欲收服这位未来的女帝,既可管理后宫,亦能在朝堂助力。


    他不惧武曌取代自己,亦不惧她培养势力。


    身为强者,他自信能掌控一切。


    他无需惧怕,那是不自信的表现。


    他有十足的把握。


    “这……”


    武曌一时无言,她未曾料到,朱后兆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略作思索后,武曌缓缓言道:“陛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自然是真话!直言不讳,我恕你无罪。”


    朱后兆笑道。


    他瞧出了武曌的顾虑,毕竟伴君如伴虎,一旦触怒龙颜,被打入冷宫亦非难事。


    武曌面露惧色。


    “是,陛下!”


    得到朱后兆的承诺后,武曌的神情多了几分自信,眉宇间流露出几分女帝的威严,平静地说道:“陛下,大明正处于危急存亡关头,若不变革,未来几年恐将陷入内乱。”


    “每个王朝皆有兴衰,永恒不变是不可能的。


    如今大明因宦官弄权、朝臣争斗、名门豪族侵吞土地、小地主剥削百姓、地方割据、江湖不宁、外敌虎视眈眈,种种危机四伏,大明已到了必须治理的境地。”


    “若陛下欲拯救大明于水火,必须行非常之事,此任重大,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陛下登基以来,这些问题仍未真正解决。”


    这番言辞犀利,直指大明现状。


    说完,武曌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后兆的反应,生怕触怒他。


    幸运的是,朱后兆听后神色依旧,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难道他已有良策?


    或者,他早已洞悉一切,只是无能为力,已然放弃?


    难以捉摸!


    “说得好!朕未曾料到,你一个来自大唐的人,竟能如此洞悉大明的局势,恐怕大明朝臣也未必能如此清晰地剖析。”


    “你确实是真正的贤妃,女子能有此见识,实属难得。”


    朱后兆眼中的赞赏更甚。


    此刻,他更加确信自己没有选错人。


    武曌,确有独特的治国才华。


    要知道,在这综武九州的世界,依旧是男权主导,女子地位卑微。


    除了江湖女侠,大多数女子仍是遵循传统,相夫教子,否则便被视为越轨。


    虽也有杰出女子,但终属少数。


    而武曌,正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位。


    想到此,他看向武曌,淡然说道:“朕决定册封你为皇贵妃,你可有信心随朕将大明从困境中解脱,将其塑造为世间最强盛的皇朝,乃至一统天下?”


    “你可愿意?”


    此言一出,武曌微微一愣,美眸圆睁,未曾料到朱后兆会有此提议。


    拯救大明尚可理解,但将其打造为最强皇朝,乃至统一天下!


    这是何等的魄力与豪情!


    这是何等的胸襟!


    ……


    你可愿意?


    你可愿意?


    武曌耳边不断回荡着这句话。


    她听得出,朱后兆虽在询问,但语气坚定无比。


    说话间,一股浓重的威严从朱后兆身上自然流露,瞬间使寝宫内的气氛变得沉重。


    武曌心头猛地涌起一股惊惧,不由自主地想要跪拜,犹如面对至高无上的神灵。


    似乎只要她稍有迟疑,便会立刻命丧当扬。


    朱后兆登基不过短暂时日,手中亦无实权在握,却能释放出这等骇人的气势,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那股威压,乃是某种独特气质的体现,需经年累月方能逐渐养成。


    如此骇人的威压,恐怕连那雄霸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国始皇帝嬴正也无法企及。


    朱后兆,竟隐藏得如此之深!


    然而,为何偏偏是自己面对这一切?


    武曌满心困惑,但面对朱后兆那洞察一切的眼神,她彻底明白,朱后兆绝非表面那般简单,甚至可称之为可怕。


    如此深沉的心机,如此凌厉的手段!


    武曌心中一动,眼前之人,正是她的夫君。


    这个念头让武曌心潮澎湃。


    如今,她在大唐除了复仇李二外,已别无所求。


    朱后兆对她的信任,让她一直不敢奢望的念头死灰复燃。


    稍作调整,武曌神色凝重道:“陛下若委以重任,臣妾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不负大明。”


    良禽自当择木而栖,大唐对她而言已无任何留恋。


    如今她已随夫,立扬已决。


    “哈哈哈,好!从今以后,你便是真正的皇贵妃,掌管后宫之余,亦可参与朝政。”


    朱后兆闻言大笑,极为张狂。


    此刻,他望着灯火阑珊下姿态绝美的武曌,曲线曼妙,肌肤如雪,双眸动人,一举一动皆美得令人窒息,魅力无边。


    就连朱后兆也不禁失神。


    武曌之美,倾国倾城,沉鱼落雁皆不足以形容。


    望着眼前佳人,朱后兆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朕此刻很生气!”


    “陛下……”


    武曌闻言,脸颊羞红,轻咬红唇,微微侧身低下头去。


    瞬间,宫殿内灯火尽熄。


    次日,天色尚暗。


    朱后兆在武曌的服侍下穿好衣衫,便接到了赵高的密报。


    宁王反了!


    同时,京城中罗网的人也发现了叶孤城的踪迹。


    “叶孤城入京!宁王谋反!”


    赵高的汇报让朱后兆眼神瞬间阴沉,低声自语。


    叶孤城踏入京城,早在他预想之内,不足为奇。


    江湖中人素来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此等行径,早已屡见不鲜。


    然而,从今往后,他将用行动警示世人,此等行为的后果。


    此刻,朱后兆并未急于将叶孤城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相反,他打算利用叶孤城作为诱饵,引出潜藏于暗处的邪恶势力,尤其是在京城之内。


    他渴望揭露,还有哪些人在暗中图谋不轨,看看这饵料能引出多少地下的老鼠。


    除叶孤城外,宁王的出现也让朱后兆颇感意外。


    大明虽已显露衰败之兆,但凡有理智之人都会选择静待时机。


    然而,宁王却反其道而行之。


    在大明仍为皇朝之尊的背景下,宁王此举无异于粪池游泳,自取其辱。


    但他依然选择了行动,这让朱后兆心生疑惑,难道宁王早有准备?因此急于起兵?还是他背后有着某种倚仗,联合了其他势力?


    疑虑重重之下,朱后兆召来了太监人猫,并下令:“你二人需联合罗网之力,迅速查清宁王起兵背后的势力与目的,朕要知道他的底气何在!”


    “遵命,陛下!”


    两人齐声回答。


    “好,准备上朝。”


    朱后兆交代完毕,便不再多问,他相信这两人能胜任此任。


    同时,他也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朝会。


    大明的朝会分为早朝和午朝,但皇帝鲜少出席,甚至有些皇帝几年都不上朝一次,这听起来颇为离奇。


    朱后兆现今的上朝次数,已算勤勉之君。


    但这仅是权宜之计,他同样对上朝无甚兴趣。


    故而,他有意栽培武曌,意在使自己从政务中抽身。


    身为帝王,善用人才足矣。


    奖赏适时,惩戒亦需及时,无需将大半时光耗于朝堂。


    如此为帝,何乐之有?


    ……


    鼓声咚咚,回荡四方。


    此刻,文武百官已在午门外静候。


    号角呜呜,午门洞开,百官高呼**,依次步入。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