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00018

    两班文武低头,恭行大礼:“参见陛下,吾皇**!”


    “嗯,平身。”


    朱后兆端坐龙椅,面色凝重,目光扫过群臣。


    随即,亲信太监上前,尖声宣布:“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话音未落,铁胆神侯朱无视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急事禀报。”


    “讲。”


    朱后兆微微颔首,心中已有所料,料想是宁王谋反之事。


    他虽依赖罗网情报,但朱无视亦有护龙山庄。


    尤其上次经朱后兆提醒,情报工作已大有改进。


    然而,程序仍需遵循。


    “陛下,昨夜宁王已反,正凭借自身力量扩张势力,其罪当诛。


    恳请陛下恩准,臣愿领兵平叛,誓取其首级献于陛下!”


    “臣愿立军令状,若陛下允准,两日内必携宁王首级归来,否则,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朱无视情绪激动,陈述之余,更极力争取出征机会。


    他欲亲率大军擒宁王,以示忠心。


    上次朱后兆如约赠予第二枚天香豆蔻,救素心一命。


    对此,朱无视心怀感激。


    今日请战,意在消除疑虑。


    要达此目的,须建功立业,且须大功。


    因此,闻宁王反,朱无视即刻挺身而出。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目瞪口呆。


    “皇上,微臣愿领兵出征!”


    “皇上,微臣亦愿为皇上分忧,生擒宁王,押解回京听候皇上发落!”


    “皇上,微臣甘愿自备军需,只要皇上旨意一下,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闻听朱无视之言,众武将皆跃跃欲试。


    他们纷纷请缨平叛,现扬气氛热烈非常。


    然而,他们请战之意,不仅为皇上分忧,亦因宁王领地富饶。


    一旦攻下,收获颇丰,且此举不被视为逾越。


    此乃潜规则,历朝历代皆如此。


    大明王朝,欲擒宁王,并非难事,只在于代价几何。


    对此,武将们毫不在意。


    裴矩、李斯、长孙无忌等人亦闻讯,皆眯眼相视,心生疑虑。


    他们难以置信,宁王竟敢此时举兵。


    大明虽衰,仍是皇朝,岂容小觑?


    他们断定宁王此举必有隐情,或背后有高人指点。


    此人势力非凡,甚至可能就是强大势力本身。


    或许是外国作祟,但究竟是哪国?


    裴矩等人相互揣测,却一无所获。


    “安静!”


    朱后兆轻抬手臂,大殿瞬间沉寂。


    随即,他自龙椅上站起,目光如霜,淡然道:“区区宁王,何须劳烦黄叔?”


    身为帝王,他深知臣子心性。


    众人皆贪财,朱无视欲立功不假,但潜规则难逃。


    不过是利益多少之别。


    利益少,自可多献国库。


    但此次,朱后兆不愿用朝中之人,心中已有合适人选。


    “这……”


    “皇上此言何意?不让我等出兵,何人平定宁王之乱?”


    群臣困惑,不明朱后兆意图。


    但这个疑惑,在朱后兆后续的指派中,瞬间让众人惊愕。


    “速传朕旨,令边疆骁将陈芝豹率一万铁骑平宁王之乱,赐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报!”


    朱后兆平静宣布。


    此令一出,朝堂哗然一片。


    严嵩、李斯、长孙无忌、朱无视等人,皆是一脸愕然。


    陈芝豹?


    此人是谁?


    为何从未耳闻?


    群臣面面相觑,满心疑惑。


    似乎无人知晓此人,或他本就默默无闻。


    如此之人,怎会被皇上直接委以重任,更令其领兵攻伐宁王府?


    此刻,吏部数位官员忆起陈芝豹。


    他现为边疆将领。


    早年于朱后兆为太子时入伍,初为边疆校尉。


    因其武艺超群,屡败外敌,边疆屡建奇功,为大明赢得诸多荣耀,晋升迅速。


    对武将而言,战功赫赫,晋升理所应当。


    众人皆知其勇猛果敢,冲锋陷阵,堪称虎将。


    但近两年,再无其音讯。


    凭他,真能平定叛乱?


    吏部公布陈芝豹履历后,虽获认可,但群臣心中疑虑未消。


    宁王势力庞大,门客谋士众多,拥兵十万。


    且皆是精兵,非普通百姓可比。


    加之宁王豢养亡命之徒,地盘富饶,补给无忧。


    如今朱后兆仅遣陈芝豹率一万铁骑出征,难道是令其送死,仅为试探?


    将陈芝豹视为炮灰?


    毕竟宁王兵力雄厚,一万兵马岂能成事?


    此举若败,士气必将大挫,诸多官员心生疑虑。


    皇上未免太过绝情。


    一万大军,岂能轻易牺牲?


    更何况,据吏部所陈,陈芝豹亦非完人。


    即便如此,也无人愿为陌生人得罪皇上。


    皇上此举,着实难以理解。


    不懂军事,何不寻一懂行之人?


    即便让朱无视前去,也不至于出大错。


    “皇上此举,委实难解。”


    此时,朱无视亦皱起眉头。


    他并非因未被允许出征而不满。


    而是真的不解。


    仅凭陈芝豹麾下的一万兵马,就能战胜宁王?


    绝无可能!


    无论多么勇猛,面对兵力悬殊,个人之力终难扭转乾坤。


    朱后兆城府极深,或许胸有成竹。


    但深思之后,仍觉此计难靠。


    朱后兆端坐龙椅,冷冷地扫视着沉默的大臣们,未给他们多虑的机会,即刻下令:“猫,朕命你随陈芝豹督军,务必遵从。”


    此令名为督军,实则令猫平定宁王余部。


    待其胜利归来,亦能为东厂扬威。


    意在掌控宁王之财。


    财势皆备,东厂方能重振旗鼓,稳固地位。


    “遵旨,陛下,臣定当全力以赴。”


    猫应声道。


    “甚好,退朝!”


    朱后兆宣布。


    他未给朝臣反应之机,径自宣布退朝。


    “退朝!”


    亲信太监尖声宣布。


    此刻,大臣们皆感愕然,皇帝已起身离去。


    众人一时无措。


    这位皇帝,着实霸道!


    但圣旨既出,便是天条,无人敢违。


    朝会毕,大臣们陆续离去。


    殿外,李思与长孙无忌并肩而行。


    至无人之处,方松一口气。


    “首辅大人,您对宁王之事有何见解?”


    李思目光深邃,淡淡问道。


    他所得消息繁杂,加之今日朝堂上皇帝的举动令人费解,让他不禁怀疑此事背后是否有大唐支持宁王。


    而长孙无忌作为大唐在大明的代表,对此应了如指掌。


    此问,亦是试探。


    若真是大唐所为,他便可筹划后续行动。


    “李大人多虑了,天道难违,气数未尽反受其害?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你会做吗?”


    长孙无忌闻言,白眼一翻,冷哼一声。


    他心中所想与李思相似。


    甚至以为秦国解决了内忧,已急不可耐。


    但李思先发问,倒让他一时语塞,于是直接反驳。


    他可不愿莫名背锅。


    大明现状,无需他国多费心力,亦将日渐衰落。


    何必急于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


    当下,各国正忙于在大明境内铺设势力网。


    待大明倾覆之时,便能多抢占些利益。


    此刻,若鼓动大明藩王与朝廷为敌,实为不智。


    何故?


    只因此举会促使大明内部矛盾外化,释放部分内部压力,从而延缓其崩溃的步伐。


    大唐岂会如此愚蠢?


    “原来如此,此事倒是引人深思。”


    李斯闻言轻笑,已大抵信了对方所言。


    “莫非,已有大国按捺不住?”


    长孙无忌目光如炬,直视李斯,欲探明此事是否与秦国有关。


    毕竟嬴政对疆域的渴望异乎寻常,他若急切,亦非不可能。


    否则,仅凭宁王一人,纵有胆识,亦无此能耐。


    “首辅大人多虑了。”


    李斯冷笑,满脸不屑。


    秦国虽强横,却非愚钝。


    今日之土,皆以智谋联合武力逐步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