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0046

    朱后兆摆手示意退下,心知换将之事,迟早而已。


    大明军队,亟需整顿。


    处理完毕,朱后兆转向叶白夔:“禁军由你调度,需多久可练成精锐?”


    “陛下,练成精锐不难,但耗费甚巨,资源需求庞大。”


    叶白夔坦言。


    金钱为基!


    药膳、肉食乃至修炼资源,皆需巨资。


    对叶白夔而言,训练精锐之难,在于钱财。


    在这高武时代,缺乏足够资源,即便是神仙也难以施展手脚。


    若欲达到雪中世界的精英水准,所需补品数量之巨,令人咋舌。


    这一点,足以衡量一个皇朝的实力。


    “嗯。”


    朱后兆听后心领神会,稍停片刻,转向身旁的武曌问道:“武贵妃,大明国库现今能否支持三十万精兵?”


    朱后兆并未妄求百万雄师。


    治家有道方知开支大,皇朝更甚。


    尽管年入颇丰,但支出更多,事事开销巨大。


    加之贪腐、虚报之风,早年在大明屡见不鲜,自朱后兆登基后虽有所改善,但问题依旧严峻。


    “陛下,自抄了曹正纯和宁王之后,陛下私库尚算充裕,国库却不然。


    税收问题复杂,又有地方官员趁机剥削、伪造灾情骗取朝廷银两……”


    武曌略作思考,简述了朱后兆登基后的国库状况。


    简言之,皇帝私库无虞,甚至颇丰。


    但国库依然紧张,抄家所得仅是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未解,开销仍旧庞大。


    其中,藩王与世家问题尤为突出。


    他们无需为土地纳税,土地兼并之下,国库何以充盈?


    朱后兆虽已着手解决,推动土地丈量、征税,但阻力重重,尚需时日。


    尤其是藩王,自治权极大,可在领地内立法。


    大明的大部分财富,皆被其吞噬,庞大帝国几近被掏空。


    随着武曌不断陈述,朱后兆面色愈发阴沉。


    “好得很!”


    朱后兆怒拍桌案,语气冰冷刺骨,怒道:“盐税、田赋,各类税银,一年入账三千万两白银,上交朝廷仅四百万两,一地藩王竟敢私自克扣如此之多,胆子不小!”


    朱后兆闻武曌所言,怒火中烧。


    此乃平南王府数据,抄家后方得统计,武曌借机道出。


    大明物价偏高,故税收亦多。


    相较于他朝年税收600至800万两白银,大明国库与户部年收入约一亿两白银,此乃浮动数目。


    而今,一藩王剥削领地苛捐杂税,竟相当于大明一年税银三分之一,荒谬至极!


    这还只是南王府,其他藩王呢?


    江南富饶之地又当如何?


    不堪设想!


    油水丰盈,却也滋养了无数贪婪之人!


    “那些藩王……”


    朱后兆面色阴沉,内心怒火几欲喷涌。


    身为大明至尊,竟不及一地藩王之富。


    朝廷被各地藩王与官员暗中侵蚀,分明可见。


    此刻,他终悟大明衰颓之因。


    大明并不缺钱,问题在于藩王与权贵掠夺过多,蛀虫遍地!


    朱后兆眼神凌厉,对人猫下令:“速查!严查!朕要亲眼见证这些藩王的财富!”


    “遵命,陛下!”


    人猫领命而去,朱后兆面色依旧冷峻。


    这只是开端,练兵之事尚需观察蒙元动向。


    若蒙元挑衅,战!国库空虚,则掠!海外诸国,皆可为之!


    此景令绾绾、焱妃等后妃心惊,深知朱后兆又将掀起波澜,势必引发一番动荡。


    ……


    次日,皇宫御书房。


    朱后兆审阅人猫呈上的账目,武曌与赵高协助筛选关键信息。


    这些账目源自平南王府,初时朱后兆随意翻阅,却意外发现诸多隐秘。


    账目之惊人,半日过后,朱后兆面色愈发阴沉。


    “层层盘剥,国库应收三千万两,至朕手中,仅剩三百万两,真乃朕之‘贤’藩王!”


    朱后兆内心冷笑。


    大明官员贪腐至此,藩王身为皇亲国戚,竟也如此中饱私囊,令他怒不可遏。


    升官发财,在大明已成常态,藩王本为拱卫皇室而设,却成掏空大明之主力。


    太祖之不信任外人,换来的竟是如此结局,账目便是铁证!


    那些异姓臣子固然也有贡献,但朱后兆阅过诸多事后账目,从未见过如此骇人之状。


    此刻,削藩之念已深深刻入他心。


    藩王之患不解,大明国力难以增强。


    加之各方势力各拥兵马,大明力量极度分散。


    后果堪忧!


    未来朱后兆若要征伐四方,必将面临财匮兵乏之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为帝王,朱后兆不能仅凭少数能人而治天下。


    “陛下,时已近午,该用餐了。”


    赵高见朱后兆驻足,连忙提醒。


    “都撤下,今日不看了。”


    朱后兆心中不悦,挥手示意。


    赵高应允,将所有账目收起。


    恰在此时,亲信太监步入,禀报:“陛下,护龙山庄上官海棠求见。”


    “上官海棠?宣她进来。”


    朱后兆神色略显凝重。


    朱无视不在,上官海棠自是护龙山庄之首。


    亲信太监领命而出。


    片刻后,上官海棠身着白衣,怀抱木箱步入御书房,向朱后兆行礼:“陛下,各路藩王历年记录皆在此箱中。”


    藩王之事,西厂、护龙山庄早有察觉。


    东厂亦收受藩王贿赂,此乃曹正纯之遗祸。


    此等行径,国之根基动摇,死不足惜!


    藩王于各地有所动作,亦需朝廷情报。


    而今,这些情报皆成藩王罪证。


    护龙山庄曾深入彻查,旨在防藩王作乱。


    宁王亦曾被查,未料其真敢谋反。


    如今,护龙山庄已将藩王查了个底朝天,但这些情报一直秘而不宣。


    往昔帝王亦曾阅账,怒不可遏,然终选择容忍。


    削藩代价沉重,稍有不慎即会引发动荡,致大明分崩离析。


    多年来,无敢触及!


    “呈上来!”


    朱后兆深吸一口气,冷言命令。


    言罢,赵高接过木箱,查验无误后,取出账本置于朱后兆面前。


    “朕倒要看这些皇亲国戚,究竟从大明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朱后兆面色阴沉,翻开了一本账单总汇。


    然而,只看了一会儿,他便愤怒地将账本掷于地上,冷声道:“好一个平南王府,竟敢私自扣留朝廷近九成的税收!如今,各个藩王纷纷效仿,简直是欲将大明掏空才肯罢休!”


    “朕的这些亲戚,真是胆大包天,富得流油啊!”


    朱后兆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细看账目,他惊讶地发现,不仅平南王、宁王如此,几乎所有的藩王都在中饱私囊。


    这种行为在他们眼中,似乎已成理所当然的规矩。


    朱后兆本以为平南王克扣最多,其他藩王至少不会希望朝廷破败。


    然而,他却低估了人心的贪婪。


    那些看似安分的藩王,实则更加肆无忌惮。


    他们不仅压榨百姓,对朝廷的税收也是极尽所能地截留。


    本应上缴朝廷七成的税收,藩王们却私吞了九成九,仅留一成给国库。


    这还算好的。


    他们表面上打着灾荒、请求免税的幌子,而实际上,那年却是丰收之年。


    江南富饶之地,产出本应更多,却被克扣得更狠。


    “陛下,若不削藩,这些藩王恐将大明彻底榨干。


    臣妾以为,削藩之事已刻不容缓。”


    武曌在一旁沉重地说道。


    作为朱后兆的代理人,她对这些早已有所耳闻,却未曾料到事态如此严重。


    “削,自然要削。”


    朱后兆深吸一口气,眼中杀意腾腾。


    这时,上官海棠沉思片刻后站了出来:“若陛下心意已决,何不召集藩王入京,以新军整顿需银为由,向他们索要经费?强军本就是藩王的职责,身为皇族更应为大明出力。”


    作为护龙山庄的情报密探,她深知以往皇帝对削藩的忌讳。


    如今朱后兆终于有了削藩的念头,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此计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