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新赛道的开启:完美闭环

   四队上初一的有六个人,这六个人都要去拾棉花,所以队里李建国开拖拉机,和其他几个家长说了一下,他把所有的学生送到学校去。

    李强是这些学生里年龄最小的——没办法,其他人七岁甚至八岁上小学一年级,他六岁就上了。

    不要以为这时候上一年级很容易,九年义务教育从八六年才开始,李强上一年级的时候还没执行。

    那时候上一年级也是要筛选的,比如现在李强的同学,就是开了许多荒地的老王家的王军,是比李强早一年从学前班进的一年级,然后从一年级又留级到学前班,在学前班又呆了一年后,才进的一年级。

    留级能留到学前班,你敢信?

    事实如此。

    所以还没开始发育的李强坐在一帮比他高半个头、整个头的同学跟前,就显得不是一个年龄段的。

    李建国开着拖拉机把人都拉上之后,就往中学去,等到了中学,校门口已经有不少人正在往里进。有家长骑自行车过来的,也有牵着马车过来的,开拖拉机过来的也有两三台。

    “强强年龄小,你们有空照应一下他。”李建国给王军几个人说着。

    “叔,你放心吧!”王军答应得好好的,“他要拾不够,我们帮他拾。”

    其他几个人也都这样答应着。

    李强却不以为然,他在班里自有一帮子同学——和他年龄、身高差不多的,他们早就决定好一起在一个组里。

    而王军他们几个玩的比较好的,有自己的搭子。

    学校租来的客车到了,他们背着自己的行李排队上车,李强就和关系不错的坐在了一起。

    虽然才开学没几天,但小学升初中留级的不多,有不少是同一个班出来的,关系好的就坐在一起,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拾棉花之旅。

    有跟队老师感慨,今年还不错,学校给租了客车。往前都是直接用解放卡车,连篷布都没有,跑在土路上的时候,坐在车箱里的人就一路吃灰吧。

    都是吃过饭到的,每个班有一个老师跟着,客车虽然额定坐三十多人,但这个时候安全意识很淡,超员乘坐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每个人还加了行李,车里塞得满满的。

    等到了连队,已经下午五点,老师叫人下来排队,学生自由组合,按连队给出的要求,或四个人一组,或五个人、六个人一组,准备分到职工家里。

    “都站好站好,连队领导马上过来了,他们负责分你们,别蔫头耷拉的样子!”老师看连部里走出几个人来,立刻说道。

    李强立刻挺起了胸膛,和自己的四个同学站在了一起。

    王军在旁边还小声说着:

    “李强,你要不和我们一起,我们就没办法照顾你了,你拾不够咋办?”

    “没事,我能拾够呢!”李龙小声回了一句就不说话了。

    旁边队里另外一个同学说道:

    “先这样,到时我们问一下,地应该不远,如果他真拾不够,我们去他地里帮一把也行。”

    已经上初中了,学生们对事情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大多数四队的学生都清楚,自家现在生活条件好,有一部分原因是李家带来的。

    学生这时候二维化挺严重的,李家帮了自家,让自家赚了钱,那就是好的,能帮李强,那就是应该的。

    然后李强眼睛直了,他看到跟着连队领导过来的,竟然是自己的小叔!

    李龙自然也看到了李强,他冲李强笑了笑,扫视了一下,又看到队里其他几个娃娃,也都笑了笑。

    这时候等在连队会议室的职工也都出来了,他们是来领学生回家的。

    对这些职工来说,这些学生是好帮手:年龄小,听话,虽然拾的不多,但三四个人加一起怎么也顶得上一个大人了。自家再出一两个人跟着拾,顺便监督,剩下的就可以做饭,顺便扎大扫把赚现钱了。

    是的,拾棉花赚不到现钱,学生的拾花费也是兵团给垫上,所有的农作物卖完后,扣除一切成本再返给职工。

    只有扎大扫把能赚到现钱,因为李龙收大扫把当场结账,连队虽然会从中抽一些,但剩下的会给职工。

    今天中午连队已经在大喇叭上通知可以扎大扫把了。

    李龙还去了一趟赵宗明所在的连队,把扎大扫把的事情给那边说了一下。他当然可以打个电话说的,但这么近的距离,跑一趟更显诚意。

    这边给王明军他们带了肉干,赵宗明那边也送了一些。

    东西不贵,但主动送礼,就是个意思。

    李龙给他们送来赚钱的活,过来看人的时候还送礼物,就这份看重程度,以及礼上的周全,赵宗明不提高质量都觉得对不住人家。

    所以李龙一半的正事都已经办完了,等到现在就是要看一看李强,让他放心。

    “来来来,这一组,老聂,你把娃娃们领回去。”王明军得了李龙的示意,过来和老师打完招呼后,直接就把李强他们这一组给领了出来:

    “你叫李强?”

    李强知道应该是小叔给这个连长说的,他还有点懵。

    十二岁的学生娃娃,脑袋里装不下太多的人情事故。

    “是的。”有些腼腆的点头。

    “嘿,比你爸看着清秀,不过没你爸那时候灵光。”王明军笑了,“你们跟着这个大叔去,放心,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说完他扭头对老聂说:

    “老聂,知道这是谁吗?”

    “看不出来。”老聂虽然知道是关系户,但并不清楚。实际上李强的容貌更像梁月梅一些,反倒是李娟有点像李建国,当然不是长成男孩子的模样。

    “老李哥,李建国的儿子,叫李强!”王明军声音很大,“原来咱连队的司务长,知道吧?你还偷吃过他蒸的馒头哩!”

    “啥?老李哥的儿子?”老聂上前一步看着李强,“这么大了?嘿!那还真是……真是……娃娃,你爸叫李建国是吧?哈哈哈!走走走,回家去!我给你宰鸡吃!”

    李建国在连队来过,但并不是和所有人都见了面。李龙给连队带来了扎大扫把的活,但他主要也是和连队指导员,以及大老陈打交道。

    连队的不少职工并不清楚李龙和李建国的关系,现在王明军把李强和李建国的关系挑开,这当年的职工能不激动吗?

    王军几个孩子在那瞪大了眼睛。嘿,李强,好像不用他们照顾了啊。

    “老聂,你还不知道吧,这个李龙,就是给咱们大扫把活的老板,老李哥的弟弟!”王明军继续说道,“也就是今年李强他们班里人过来了,不然你们还迷着哩。”

    老聂是真不知道,老实人不怎么喜欢八卦,正常。

    他有些激动,李龙笑了笑,主动说道:“老聂哥,我哥经常说起你们。以后有空我带他过来,他也说闲了想回老连队看看哩。”

    “来来来,一定要来!”老聂是真的偷吃过炊事班的馒头。没办法,那时候都是年轻棒小伙子,某段说的十二点吃饭十二点半就饿的年纪,而且还干那么重的体力活。

    他偷吃馒头让李建国发现了,不过并没有什么惩罚,吃了也就吃了,让他不要浪费。这时候兵团粮食多,李建国后面让炊事班做饭的时候就多做一些,免得职工们吃不饱。

    老聂是从老家偷跑过来的,不算支边或知青,怕出事被遣返回去,李建国没把这事报上去,在他看来不算啥大事,那年月谁没饿过肚子?能理解。

    这事李建国早都忘记了,但其实事情后来在连队传开了,是老聂自己说出来的。

    所以他感激着司务长呢。

    不光是他,这连队不少职工都知道李建国,关系也不错。

    甚至还有人想从老聂那里抢李强,给李强说自己也是李建国的战友,让李强到自己家里去,不用干活,直接把任务算满。

    “你去球吧!”王明军摆手,“人家是过来锻炼的,该干就干,不够的补齐就行了,别太特殊。”

    这是李龙的要求,因为太特殊了,在班里是会被孤立的。

    李龙又和王军几个本队的学生说了几句话,然后和领他们的职工笑着说让照顾一下,别睡棉花垛。

    这时候没那么多常识,有些职工家里没空房子,就让学生睡棉花垛。

    刚拾回来的棉花其实是有许多粉尘的,睡在上面,哪怕盖一层单子,一晚上都会吸入大量的粉尘,早上起来鼻子是干的,甚至会出血,当然肺里更难受。

    李龙是跟着老聂去了一趟他家里,看着李龙他们睡的是闲房子里的大通铺。七八片板子铺出来的,上面把被褥一铺,睡十来个人都没问题。

    “新民他妈,宰鸡!”李龙走后,老聂直接给妻子说道,“晚上给学生娃娃吃鸡!”

    “为啥?”晚饭其实是商量好的,就是馒头加炒洋芋丝,喝白面糊糊。

    “今天来的学生娃娃,有一个是老李哥,原来咱们连队司务长家的,”老聂依然激动,“连长安排到咱家了!”

    “就是你偷馒头人家没罚你的那个司务长?”老聂的妻子虽然当时不在这个连队,但后面经常听老聂说起这件事情,熟悉得很。

    “就是那个。我一直以为他回老家没再回来,没想到早早就在地方乡里落户了……咱家扎大扫把,收大扫把的那个老板,是他弟弟!头两年他就来过连队,咱不知道!”老聂这时候有点恨王明军,咋不说一下呢。

    “那是得杀鸡!”老聂的妻子对李建国印象不深,只是听丈夫说过。但扎大扫把的事情她可清楚的很,能扎大扫把了,家里的生活都好起来了!

    咋说也得感谢一下人家!

    李强在这几个小伙伴里明显被特殊对待了,晚上吃鸡,两个鸡腿,一个是老聂儿子的,另外一个就是他的。

    因为大家沾他的光都吃上鸡了,所以其他同学反倒挺感谢他的。

    第二天拾棉花的时候,老聂听了王明军的话,让李强跟着一起拾,不过拾的时候,他跟着去,自己拾的一些也塞到了李强的袋子里,还给李龙说了拾棉花的一些技巧。

    所以当天李强拾了二十七公斤,其他同学最高的二十三公斤。

    从没拾过棉花的十二三岁娃娃,头一天能拾二十公斤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老聂帮着拾的那几公斤,真不算啥。每天多扎一个大扫把就回来了——他也不是天天跟着,家里没拖拉机,是一头驴车拉着上地的,儿子十六岁的聂新民后面跟着看着学生们拾,顺便帮一把李强。

    李龙当天回去后,就给李建国说了李强的事情。

    “老聂?我想想啊。”李建国对老聂是有印象的,但偷馒头这事,他还真没记起来,那时候类似的事情不少,印象不深。

    李建国记起了老聂,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年轻人。

    “王明军既然给安排了,那咱们就放心了。一个星期后我还要去拉大扫把,到时顺带着看看强强。”李龙说道。

    其实最担心是梁月梅,但现在知道把李强安排到了熟人家里,人家当天就给杀了鸡吃,也就差不多放心了。

    没把娃当外人,那说明娃不会被亏待,至于任务,拾不拾得够都无所谓了,家里也不差点钱补上,还求啥呢?

    当然李强是挺好强的,每天是拼命拾。

    但先天短板是没办法的,实际上他每天真正的能力,也就是在及格线上徘徊,状态略微不好一点儿可能就不够了。

    好在有聂新民帮手,每天都是超额。

    现在的李家,李娟住校,李强去拾棉花,家里突然一下子安静了,都有点不适应了。

    接下来几天,李龙循环在几个地方跑,要把扎起来的大扫把收回来,验收付钱。

    每个地方都有负责,他验收的时候就是抽检。因为给任务的时候,李龙已经说了,质量还要提高,所以实话说,今年他抽检的时候,一个不合格的都没碰到。

    够一万个大扫把,李龙就直接送到供销社,今年他和李向前一起往州供销社送一趟,顺便去看看钱主任。

    无论是李向前还是钱主任对李龙搞的这个大扫把质量都很放心,当场抽检,没发现问题后,连卡车一起留下来,下午直接拉自治区那边去完成任务。

    现在玛县的大扫把已经成了金字招牌,大家都很清楚,这不光是玛县供销社的一块硬实力,同样也是州联社的一张名片。

    李龙在这边没多呆,中午陪着领导吃完饭,就回了县里。

    第二天刘高楼就过来了,他这回依然带来了三车物资。

    两车药材是不变的,另外一车装了有一半的羚羊角,一半的皮子。

    不过把车子开进供销社之后,下车的刘高楼首先给龙的是不是那些通关单据,而是一个黑包。

    每次都有神秘礼物,李龙还挺好奇的。

    打开就闻到了一股子味道——他看到了,十个包好的熊胆!

    羚羊角论车拉也就罢了,李龙知道那边国家这玩意儿有多少,成群成群的,毕竟那边人少草原多。

    但熊这玩意儿,天生他就不太可能成群出现啊——好吧,藏马熊成群翻吃垃圾不算。

    一下子就是十个——而且看个头都不小,也不知道是不是小个头的人家都没要。

    刘高楼解释着:

    “我叔说,那边人喜欢皮子,许多好皮子都送到北面去了。北面冷,对皮货非常重视。但是他们不知道熊胆这玩意儿是好东西,一些猎人根本不要,我叔也是找人才弄到的,其实可以弄到更多,这玩意儿在那边不值钱……”

    再不值钱过了关也就值钱了,关税在那里放着呢。

    不过和那边人不一样,这边目前还没啥中医黑,虽然现在是崇洋媚外最严重的时候之一,但老百姓还是相信中医的,中医黑没市场。

    普通老百姓大都知道人参、熊胆这样的中药材是很珍贵的,所以刘高楼拿过来的时候也有点献宝的意思。

    这些熊胆都是晒干的,一个也就几百克重量,不到一公斤的样子。

    但加一起也不少了。

    这时候已经有活熊取胆汁的技术了,熊胆的价格没以前那么贵了,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不便宜。

    “你觉得什么价合适?”李龙问刘高楼,“十个一起。”

    “能过一千块钱就行。”刘高楼可没那么大的想法,“我叔也说了,这玩意儿也不可能天天有,取的时候也不知道技术过不过关,所以不一定能卖到高价。”

    “行,成交。”李龙点点头,“给你一千二。”

    这个价格当然低了,但李龙不觉得有啥,主要是那白糖他这边担着人情呢,还不知道刘高楼办成没有。

    “皮子都是狼皮、鹿皮和羚羊皮,有一张雪豹皮。他们那边对皮子也挺重视的,所以运来的不多。”刘高楼给了李龙清单,“三车白糖,我叔让我送来六千美元,剩下的说用我这边的货来抵。”

    行吧,比李龙预期的要好一些,他觉得这个刘山民办事还挺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