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一下子拉高了全县汽车拥有量
正事说完,刘高楼又喝了半杯茶,喝完之后,自己给自己续上,这才叫起苦来:
“我给你说,李老板,我那个叔是真的考验我,把车子开过来,白糖倒车拉走后,啥也不管了。为了找齐能开七台车的司机,我可是费尽心思!
你知道吗?这一个司机多少钱?”
“多少?五十?”
光开过来的话,其实要不了多少钱。毕竟就算果子沟再烂,从那边开过来也就是两三天时间。
“一百!”刘高楼竖起一根手指头说道,“整个霍尔果斯就找不到多少能开车的人!我还是跑到伊宁找的人,少了人家根本不干!”
一百啊,顶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这些人还真的敢要!
“汽车半路上是不是出过毛病?”李龙问道。
“嘿嘿,的确出过,有个漏油,有个动力不足。”刘高楼也不隐瞒,反正这些车是打包出售,他就是再笨也知道这个价格李龙肯定有的赚,这车肯定能卖得出去,所以实话实说:
“不过都是小毛病,修修就能修好,最多换点小零件。”
这时候修车是技术活,技术的原因之一就是哪怕需要换零件,有些零件不是那么适配,修车的人能想办法让它适配。
在修汽车不是通过电脑检测问题的时候,零件还真不算特别专业的那种。
李龙也不好说刘高楼这种行为,是算实诚,还是有恃无恐。
不过这汽车他肯定要了,毕竟手续是全的,还这么便宜。
汽车钱是两万一,李龙当场就给付了。接下来是三车物资的钱。
甘草和黄芪加起来六千块钱,这个大差不差的双方都没意见。
那半车皮子,李龙和刘高楼一起数过,三百多张皮子里,黄羊皮、羚羊皮加起来占大部分,马鹿皮有几十张,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车里还多了二十多支马鹿鞭。
这些皮子中残皮依然居多,加上马鹿鞭,李龙给估了两万块钱。
羚羊角有一千对,价格没变,三万块钱。
这样加起来就是七万七千块钱。
李龙这边付了钱,刘高楼把钱收了之后,也从自己的黑包里取出六千美元交给李龙,这是买白砂糖的钱。
李龙把美元收了之后,问刘高楼:
“什么时候去装糖?”
“明天吧,今天我要带着人去执行所好好休息一下。说实话,这些天吃住都在赶路,真的挺辛苦的。”
李龙猜测不光是赶路辛苦,这些车子恐怕也是毛病不少。
刘高楼带着人离开后,李龙先把那些羚羊角拉到大院子里,然后就打电话给运输公司那边,请人过来修车。
李龙弄回来几台苏联车的消息在县里小范围的传播开来。
这时候县里有私家车的人极少,李龙一下子弄回来好几台车,是真的挺哄动的。
李龙没管那么多,等运输公司的人过来后,他把这七台车一个个介绍了一下,然后就让他们在这里修了。
运输公司那边来的是三个老师傅。公司和李龙合作的时间不短了,李龙这次明确表示,保养一台车五十块钱,有毛病修,零件就从运输公司来买。
七台车三百五十块钱,对运输公司来说,这钱就跟捡的一样。
所以过来的老师傅也很给面子。
咱们这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曾经和苏联是合作过的,所以那边的汽车、拖拉机都是用过的,而且这时候的汽车原理通用,甚至有高手直接搞台发动机,自己都能攒出一台简陋版汽车来。
所以修汽车对于这些开了几十年车的人来说,真就非常的简单。
“李龙同志,这些车都有些老旧了,要保养的话,最好拉到我们车队那边去,那边车台什么的比较方便。”老师傅一一检查完车子后对李龙说道,“有些零件我们那边配套的没有,可能需要改制。”
李龙自然没意见,听专业人士的。
老师傅借李龙这边的电话给车队打了一个,又叫来几个司机,包括学徒工,把七台车开了过去。
按他们的说法,一个星期内肯定搞定,如果李龙要的急,他们可以加班,十月三号前肯定能完成。
汽车开走后,来卖东西的人还在院子里讨论着这些东西。
晚饭的时候,顾博远对李龙说道:
“甘草和黄芪已经装了两个仓库了,是不是让贾天龙过来把药材收了?”
“估计短时间他没空过来,”李龙摇了摇头,“他媳妇差不多要生了,要来至少也得一个月。”
“也就是最近淡季,收的东西不多,不然的话还真不好放哩。”顾博远便不再提这个,“那些车你怎么打算的?”
“顾叔,你要不要开?要开的话,给你整一台。”李龙笑着说道,“我打算是给李主任一台,供销社送一台,我大哥那放一台,另外队里运东哥、大强、大成各要一台。”
贾卫东不要,他觉得自己还没骚包到那个程度。原本还想说着给王明军和赵宗明推销一台,看这情况不够了。
那剩下的一台就可以给顾博远了。
“手续咋办?我也没执照啊。”顾博远倒是想开车,虽然他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收购站,但并不表明他不想开汽车。
“执照学就是了。手续,我看能能让李主任帮着办一个。这些汽车虽然是按报废品过来的,但实际上都好好的的。”
这时候汽车只要能开就没有报废那一说。国内的民营汽车工业才刚起步,私人汽车的拥有量极少,手续也好办。
顾博远自然心动了。
“那你看上哪一台了?”李龙问道。
“面包车和那个军车都不错。”顾博远没去挑轿车,反倒从实用性上看着,“我就想着搞一台这样的就行。”
李龙就这样想着,伏尔加给李向前,身份在那里放着。拉达给陶大强一台,另一台给供销社。
大哥那边估计和老丈人一个想法,不是军车就是面包车,都是实用性为主。
“你给你大哥哪一台?”顾博远又问。
“我还没问,等会儿打电话问他。”李龙说道。
“嗯。”顾博远点点头。
顾晓霞等他们说完,才开始问起这件事情。
李龙就把今天车到了的事又说了一遍,说现在车都拉去车队保养检修了。
顾晓霞先前听李龙说过这件事情,这时候再说就不那么意外了。就是比较关注这车开着合法不合法。
“那有啥不合法的,手续都全着哩。实在不行就补办手续嘛,”顾博远在收购站时间长了,也懂得变通了。
吃过饭,李龙给大哥打电话。
这件事情以前给李建国吹过风,但李建国没怎么在意,现在汽车拉过来了,他是十分的意外。
“你打算一台车卖多少钱?”李建国先问的是这个问题。
“给你的,顾叔的和给供销社的三台不要钱,剩下的一台五千。”李龙说道,“都是自己人,不咋赚钱。”
“那我咋能白要你的车?”李建国不好意思。
“不说这个,车就这几种,你看拉达小轿车、69八座车和面包车,你要哪一种?要不要过两天把你拉到县里看看再挑?”
“不用挑,我就要那个六九八座车,军车是吧?”李建国立刻就选定了自己的目标。
“是军车,那边边防哨所的巡逻车退下来的。”李龙说道。
“就它了。”李建国不带一点犹豫的,这车又能拉人又能装货,又是军绿色,天然保护色,自然就是它了。
“那行。等车保养好之后,我看能不能搞到手续,最好有手续,有手续的话,你到时把你的拖拉机执照升个格,能开汽车,这样咱们就完全合法了,不然你还只能在乡里开。”
“那是不是得把车子漆给刷掉?”李建国还是懂一些的。
李龙忽略掉这个问题了。他开着军绿色的212没问题,因为这车子出厂就是这个颜色。
其他车子不一样,除非挂靠在某个单位,否则的话,私人车子是不允许军绿色的。
“应该是。”李龙反应过来了。
“刷就刷吧,咱平头老百姓,能开汽车就不错了,想那么多干啥?”
李龙想着还得给谢运东他们提醒一下安全问题。毕竟车子从自己这里出去的,真要出了安全问题,就算自己没责任,心里也会不安。
第二天李龙带着刘高楼去了糖厂,依然拉了十二吨白糖。刘高楼走的时候给李龙说,白糖在那边算是硬通货,不过可能再过一段时间,那边需要其他的物资,希望李龙早点做准备。
李龙问需要什么,刘高楼的意思是可能是水泥,也可能是防寒衣服等等。
没办法,隔壁那个老大帝国,轻工业整体都弱。马上到严冬了,那是真的缺防寒的衣物的。
李龙心说这玩意儿,咋整?
其实从官方的角度讲,是有和那边的贸易的,毛纺织品、皮衣制品也在往那边出口,结算也是用美元。
但是架不住这些东西输过去大多数都是继续往其他国家输送,普通的老百姓想要搞到,要么排队,要么就通过黑市花高价。
水泥也是一样的。
农村的还好一些,城市里失业率高,这种事情就比较普遍,不然的话刘山民也不可能搞到那么多“废品”。
这头一回就弄回来七台车,其中一台还是“报废军车”,他那边进展的比想象中的顺利,已经接触到关键岗位了。
可能再有一次或两次,差不多就能搞到想要的东西了。
把刘高楼送走,李龙给胡科长这边付了三千美元,剩下的用人民币结算。
胡科长很高兴。
听李龙说后面的交易不一定像现在这么频繁了,胡科长倒也没有多少失望,毕竟这玩意儿,肯定要看双方的需要程度。
这几次交易糖厂这边拿到九千美元,算起来不多,但能顶上事的。
所以他还是挺满意的。
汽车保养还需要一段时间,糖厂这边的事情搞完,李龙便开着车去了清水河子。
那边的有些冬小麦已经种下去了,有些还在等着播种。
秋收基本上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准备冬天的煤和柴火,清理菜窖之类的。
孟海也在等李龙,李龙过来主要是商量修桥和闸门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指导。”孟海说道,“最好是学工民建的,不然光我们这样搞,虽然有杨干部的那个图纸,也有可能搞坏。毕竟那桥是要过拖拉机的。”
李龙觉得也是,但搞工民建的,他也没认识的人啊。
于是他想到二哥。
建筑公司那边应该有专业人吧?
“那这个星期,我去那边打问一下。”李龙说道,“既然这样那咱们先修闸门。”
闸门没那么大的技术含量,下好地基,把混凝土底子浇好,下好闸门,多用好料就是了。
周末在五号,李龙打算四号过去到奎屯找二哥打问一下,如果能找到人,直接把人拉到山里,星期天指导着孟海他们把桥修了,至少把重点的地方给说清楚。
给足够的指导费,想来应该会有人过来的。
和孟海约好,明天他们开着拖拉机到县里,李龙带着他们到四队。
至于修闸门的材料,闸门已经焊好了,砂子戈壁石已经堆了大堆,水泥就放在院子里,用的时候车直接拉过去。
李龙回到了大院子,看时间还早,没到下班时间,就给二哥那边拨了个电话。
李安国院子没电话,给李龙留的是值班室电话,只要平时没事,这些工人可以接电话的。
“你说找一个懂修桥的技术人员?行,我现在就给你问。”
“二哥,你问清楚后,给那边说清楚,我这边指导费肯定给得高,不过得找真懂技术的。”
李安国正好在,他积极性很高。主要是一直以来是弟弟李龙在帮他各种事情,他作为二哥,难得有帮得上弟弟的地方,所以必须要用心。
作为小组长,李安国的面子还是有一些的,很快就问到了公司的一个新来不久的技术员。
人家还真懂桥梁修建的基础知识,李安国问了几句,就确定是他了。
主要是这个技术员比较踏实,对安全比较负责。李安国知道李龙修的桥比较重要,可不能出事。
技术员姓赵,名叫赵成峰,不到三十岁,从其他公司调过来的,干活很踏实,技术方面也挺过硬,懂得也多。
李安国带着他去给李龙回电话,这个赵技术员没提指导费,先问李龙关于建桥的相关情况。
李龙把桥要建的地方,图纸什么的都说了,还说了将要通行的交通工具后,这个赵技术员表示自己可以指导着建桥。
不过这个建桥一两天肯定搞不成,他这边还有事情要做,不好平衡。
李龙就说明,这个周末把他接过来,然后上山指导干活,下午把他送回去,重点指导建桥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赵成峰想了想,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指导费,李龙问五十行不行,赵成峰说可以,不过他下一次过去就得下一个星期了,这个桥人力和物资要是充足的话,一个星期就能建成,他只跑两天,可能李龙会亏。
李龙想了想才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是一天五十,赵成峰理解成了全部下来五十。
看来自己对于钱的概念,有点飘啊。
想想也是,赵成峰这算出来赚外快,出来干两天,赚半个月的工资,他肯定乐意了。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李龙顺嘴提了一句闸门的事情,没想到赵成峰也懂。可能他也觉得这钱赚得容易,便问起了闸门的事情,李龙给他说完后,他还提了几点意见,让李龙觉得这人请得真值!
明天李龙打算也装一回专业人士,干活的时候指导一下孟海,让闸门子修得更稳固一些。
第二天李龙带着孟海他们去四队的时候,在乡里停了一下,把姜至瑜拉上了。姜至瑜和李龙说好的,真修闸门和桥的时候,要把她带上,她要跟踪采访。
等到了四队小海子,李龙就给孟海提前转述了赵成峰说的那些话,孟海听着连连点头,更加佩服李龙了。
“李龙同志,你竟然还懂这些?”姜至瑜比较聪明,问了起来。
“哈哈,我昨天请教了专家,人家给我提醒的。”李龙把事情揭破,孟海听着也笑了起来。
不过没降低他对李龙的观感,人家敢于承认,没硬说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正大光明。
闸门修起来挺快,先要把建闸门的地方挖开,一上午搞定,接下来就是建闸门的混凝土“外设”,也就是安装闸门的框架。
一般的闸门口后面还需要导游的渠,因为下面就是苇沟,这渠就不需要太长,两三米就够了。
但要挖的土方可不少。
李龙开拖拉机带着两个人拉来焊好的闸门,这玩意儿不比水库东北侧原来放水的闸门小。
这边建好后,真有洪水来了,就可以把闸门提起来,让洪水“一泄千里”,对坝体就没啥威胁了。
二号,闸门修好,姜至瑜投了一篇稿到北庭日报。
三号,汽车保养好了,运输公司那边服务很周到,把车开到了收购站的院子里。
要分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