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2078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六)
朱载坖正在和蔡国熙商量有关学政改革的各项措施,而在吏部大堂内,尚书王国光和左侍郎陆光祖、右侍郎陈有年已经面红耳赤了,主要就是协理学政正推的人选,王国光属意的自然是耿定向了,而陆光祖、陈有年则是力推邓以赞,王国光自然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陆光祖等人力争。
而且张四维等人也通过内阁施加压力,试图推王家屏上位,这都使得王国光压力很大,而王国光和陆光祖等人谈崩了之后,王国光的地位就立马出现了风雨飘摇的情况的。
隆庆二十三年十二月,云南道御史杨寅秋纠吏部尚书王国光六罪:“擅支工部银一万两修理火房,罪一;取抄没仇鸾家石狮充玩好,罪二;宴客宣武门楼,罪三;纳沧州知州张与行所献美女二人,罪四;勒司务胡诰引疾,而以内姻江学诗补之,罪五;覆用贪副使韩应元不谨,知府薛纶受其厚贿,罪六。 ”
这些杨寅秋可不得了,是杨士奇玄孙,正经的簪缨世家,而且弹劾的六条罪状条条要命,尤其是宴客宣武门楼,这可是很要命的事情,不过朱载坖认为王国光应该没有这么二,且不说他有没有胆量在宣武门大宴,他敢开宴会,人家也不一定敢来。
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 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你说王国光在这里大宴宾客,多少是有些缺心眼子了,至于什么收受美女,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杨寅秋的弹章一上,王国光自然就得避位乞休了,朱载坖也命令都察院详查,同时对于王国光予以慰留。
在王国光去位之后,左侍郎陆光祖署理部务,正推自然是邓以赞,副推耿定向、王家屏,这使得张四维等人极为愤怒,陆光祖这是明着不把张四维这个首辅当回事啊,张四维于是迅速作出反应,山西道御史杨有仁遂劾陆光祖受赇请属,陕西道御史周之翰劾陆光祖附宗人,这一条的杀伤力太大了,阿附宗人这可不是小事,一旦被做实的话,陆光祖的职务是必然不保的。
虽然张四维也成功的让陆光祖闭门待参了,但是在之前陆光祖已经将廷推结果上奏了,这是张四维这个首辅干预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张四维也没有办法,现在的决定权在朱载坖手上,如果朱载坖将吏部的廷推打回来的,张四维还有办法操作此事。
朱载坖收到了吏部的廷推之后,将阁臣们召集到文华殿,朱载坖笑着对阁臣们说道:“这个廷推,可是在朝廷中搞得满城风雨啊!”
重臣们当然知道朱载坖的意思,对于这种弹劾,朱载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朱载坖当然知道他们在争取这个协理学政,但是争取也要有一个度吧,现在直接搞得吏部尚书和左侍郎都避位待参了,动静未免有些过大了吧?张四维当然知道朱载坖的意思,赶紧请罪,朱载坖看了吏部的奏疏一眼,说道:“王家屏不错,但是大冢宰也还是得力的。”
张四维当然明白了朱载坖的意思,朱载坖可以点用王家屏,但是王国光不能动,朱载坖当即下旨,起复守制侍郎王家屏为礼部左侍郎协理学政,同时兵部尚书王崇古以老病乞休,朱载坖予以准允,加太子太保致仕。同时对于六部尚书予以调整,原户部尚书梁梦龙调任兵部尚书,原吏部尚书王国光调任户部尚书,南吏部尚书宋纁赴京师担任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有些惊讶的任命,宋纁在大明官场属于那种资历深厚但是无党无派的人,朱载坖突然启用他担任吏部尚书是让很多人不明白的,宋纁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永平府推官,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陕西应天,陕西巡按,顺天府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北京户部左侍郎,仓场总督,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资历十分之深厚,而且是没有特别明显的派系特色,这也是朱载坖启用他担任吏部尚书的主要原因。
对于杨寅秋等人,朱载坖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朱载坖直接给内阁下旨,给这几位愿意充当炮灰的御史们找个风水宝地好好悟道去,比如什么琼州府、台湾府、交州府、吉林府、哈密卫等地方,都是相当之不错的嘛。
而王家屏在收到朝廷的起复命令之后,就向朱载坖上疏了,王家屏在奏疏中列举了当今士风的种种恶行,他在奏疏中请求:“我太祖设立卧碑,天下利病,诸人皆许直言,惟生员不许。今后生员务遵明禁,除本身切己事情,许家人报吿有司,从公审问,倘有冤抑,即为昭雪;其事不干己,辄便出入衙门、陈说民情议论官员贤否者,许该管有司申呈提学官,以行止有亏革退。若纠众扛帮,聚至十人以上,骂詈官长,肆行无礼,为首者照例问遣,其余不分人数多少,尽行黜退为民。”
对于这些生员们随意干涉地方行政,王家屏认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不允许他们无事生非,这点得到了朱载坖和一众重臣们的同意,早就应该严厉打击这些生员了。
除此之外,王家屏还提出对于所谓孝廉、节妇的表彰,本来是为了端正风气,教化百姓的举措,但是现在在地方上,这些东西都成为官员们可以换取利益的筹码,尤其是生员们,在其中担任掮客,聚众串联,好谋取利益,朝廷应该以重典治之。
对于王家屏的这些上疏,朱载坖都予以了回应,同时命令王家屏迅速到任,现在对于学政的主要讨论,还是在学政的权利范围上,毕竟提督学政虽然是要将原本属于州县的权力予以上收,但是地方生员的考选是离不开州县的,应该怎么权衡,就是朝廷争论的焦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