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2079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七)

 
蔡国熙很快向朱载坖上疏,陈述了学政的基本职责,蔡国熙认为,地方各提督学政的基本职责是:造士、校士与选士。
蔡国熙在奏疏中说道:“天下之治乱系人才,人才之邪正关学校,譬之器物,学校其造作处,庙堂其发用处;譬之菽粟布帛,学校其耕织处,海宇其衣食处也。”学政主要就是管理学校和生员的,要承担起为朝廷培养、挑选、输送人才的目的,这是朝廷设立学政的主要目的。
所以说各学政的主要任务就是振兴学校,为朝廷培养贤才,这也朝廷一直以来的目的,要为朝廷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是朝廷设置学政的主要目的,所以正人必先正己,朝廷派遣出去的这些提学和提学副使、佥事等官员,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官员,才能够保证他们能够为朝廷公平公正的选拔、培养人才。
除此之外,就是要整顿学校,现在的州县官学乃至于国子监,都已经不再是读书的地方了,蔡国熙认为:“学者不惟读书作文,必先遵守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使见诸践履,以端本原。士贵实学。比来习俗颓弊,不务实得于己,惟记诵旧文,以图烧幸。今宜首革此弊。凡生员《四书》、本《经》,必要讲读精熟,融会贯通。至于各《经》、《子》、《史》诸书,皆须讲明,时常考试勉励,庶几将来朝廷得用,不负教养。学者所作《四书》、《经》义、论、策等文,务要典实,说理详明,不许浮虚夸诞。至于习字,亦要端楷。”
要使得朝廷的官学重新回到教书育人的定位上来,重视对于生员的岁考和科考,将原本予以废弛的岁考和科考重新落实起来,原本按照规定,提学官岁考生员,施之以黜陟赏罚,考试范围为全体在学生员,对于提学官而言,通过岁考可以了解地方士子学业之大概,亦可赏优罚劣以示激劝;对于生员而言,岁考意味着一次检验学习成果,同时也是获得奖励的重要机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岁考还是科考,都已经完全废弛了,原本按照规定,朝廷对于生员实施六等黜陟法,由提学官根据岁考的成绩对于这些生员实施奖惩,生员六等奖惩为:廪膳生员、增广生员、附学生员、青衣(革巾)、发社生、黜退,对于这些生员们,根据岁考成绩予以奖惩,以激励这些生员们努力向学。
赏优即成绩优等者依次晋级、候补,并获得物质奖励;相反,罚劣则是将成绩劣等者降级甚至是褫夺生员身份成为吏、民。但是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对于生员的岁考和科考现在已经废弛了,按照朝廷规定:“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一年半一周,余省一年一周;即遇事故,亦须三年之内岁考一次,岁考兼科举一次。”
但是实际上提学官很难亲赴州县对于所有的生员进行岁考或者是科考,岁考废弛致生员无从品鉴,赏优罚劣、激劝生儒皆成空言,提学官校士职能的弱化也就无法避免了。所以蔡国熙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于学校和生员的管理,提学官一旦怠政渎职,疏于考校,势必导致士风堕落。
对于这点,朱载坖也是深以为然的,同时蔡国熙还建议,由于现在各地的提学衙门难以一时建立起来,所以要梯次建立,在实践当中查看朝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否有效,首先就是在南北两京设立提督学政衙门,同时加以完善。
蔡国熙认为提督直隶学政衙门,负责北直隶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天津府、延庆州、保安州的学政事宜,下设顺天学政副使一员,专门负责管理顺天府学政,还有两名提学副使和四名提学佥事,负责协助提督学政管理整个北直隶的学政巡行考校生员和学校,分守各州县。
而提督南直隶学政衙门,负责:应天府、凤阳府、庐州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安庆府等府州县的学政事宜,由于南直情况特殊,事实上朝廷将其当作两个省来管理,由凤阳巡抚和应天巡抚分别管理,所以南直隶学政衙门也要分设两处,一个提督凤阳等处学政,另一个是提督应天等处学政,作为大明的文化重地。
对于南直肯定是要加强管理的,下设四名提学副使,分别驻节苏州府、淮安府、徽州府、安庆府,在加上八名提学佥事,协助提督学政巡行地方,巡视督察各处学校和生员,尤其是苏松和淮扬,是朝廷重点管理的地方,通过在南北直隶的试行,积累经验,为向大明全国推广创造条件。
朱载坖同意了蔡国熙的意见,同时指令吏部廷推相关官员,对于学政官员,朱载坖认为要加以重视,一律经由廷推,以示朝廷之重视。
同时朱载坖亲自草拟诏书,对于这些新任的提督学政、副使、佥事等官员予以勉励,朱载坖在上谕中说道:“朕惟国家致治在于贤才,贤才之成本于学校,帝王相承之盛典也。朕自临御以来惓惓于此,而所在有司率不究心,苟具虚文,用应故事。如此而望成贤才、致治化,其可得乎?今慎简贤良分理学政,特命尔等提督各处儒学。夫一方之学总于汝,是一方之师系于汝矣。率而行之,必自身始。必自进其学,学充而后有以谕人;必自饬其行,行端而后有以表下。学有成效,惟尔之能。不然,惟尔弗任。尔其懋哉!所有合行事宜条示于后,其敬承之。”
朱载坖还亲自命令吏部尚书宋纁,要付之公论,选拔翰林院中德才兼备的人,同时命令地方官员中有德行优良,学识优长的,也可以举荐,由吏部考核之后纳入廷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