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2章 问计群僚托腹心(四)
朱载坖和朱翊釴详细商讨了朝廷未来的大事,哪些可以由朱翊釴自己决定,哪些还是要由朱载坖来决定,朱载坖现在关心的主要是有关军事的事情,不管是李成梁在西域的征战,还是大明在南洋的扩张,这些有关和战的大事,朱载坖是要亲自过问的,还有大明调停西洋三国的事情,这是重要的外交事件,朱载坖肯定也是要亲自过目的。
除此之外,就是大明直道的修筑,这属于朝廷的重大工程,和水利一样,这些都是要朱载坖亲自过问的,还有有关科技、军器生产等事务,还有大明的国史、百科全书的编撰等事情,这些都是要朱载坖来关心,至于其他的事情,朱载坖放权给朱翊釴,甚至四品以下非科道、翰林官员们除授,也由朱翊釴负责。
父子两人商量好这些事情之后,朱载坖就将朱翊釴撵回文华殿处理政务的,朱载坖的态度是很坚决的,政务是不能懈怠的,而朱载坖在西苑静养了几天之后,也开始频繁的召见重臣,下达诏命了,朱载坖首先是和在哈密的征西大将军襄国公李成梁沟通,询问西征的准备情况如何了。
同时就是国史和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国史的编撰已经进入步入了正轨,现在太祖成祖两朝国史已经编撰完毕了,朱载坖将这些国史草稿送内阁辅臣、部院重臣们还有詹翰官们一道查看,看看是否有什么错漏之处,准备将两朝国史定稿,而百科全书则是已经开始征集民间的各种书籍了。
由于民间的各种书籍种类众多,翰林院的官员们需要逐一翻阅,以确定那些书籍可用,同时还需要征集一批善本,以充实百科全书的资料,同时就是之前朱载坖所要求的刊刻永乐大典一事,由于永乐大典卷帙浩繁,要刊刻的话所花费的银两是很不菲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刻字工匠,这些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且耗时也过于长久了。
经过翰林院的提请,从永乐大典中精选出一部分比较常用的,编为八千册,予以刊刻印制,这样既能够节约朝廷的银两,也能够使得永乐大典这本耗费了朝廷大量精力的书籍不再深藏内府吃亏了,朱载坖之前就命令出内帑从江西采办了大量的纸张,由东南发运使王宗沐解运京师。
同时朱载坖也招募了大量的刻字工匠和学徒,开设了朝廷的印刷工场,同时采办各种物资,对于刻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木料了,雕版印刷版材应选择纹理细密、质地软硬适中、吸水均匀的材料,如纹理细滑的梨木、质地紧细的枣木等,都是常用版材。用于雕版印刷的纸张,首先要求有一定的韧性其次要求纸面较为平整光滑,最后是吸水性适中。常用的刻版工具,根据功用的不同,种类多达20~30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拳刀。
除了大明常用的枣木、梨木之外,吉林等地所出产的硬木也可以作为雕版的木料使用,朱载坖一面命令在整个北直隶大规模的种植树木,恢复植被,还从辽东、吉林等地砍伐大量的木材,除了供应朝廷的造船厂使用之外,还有就是刻印书籍使用。
朱载坖之前在南北两京设立了大型的图书馆,储藏图书,以供读书人借阅,抄录,现在朱载坖更是决定在朝廷每府都要设立图书馆,储藏各种图书,以供学子们抄录、借阅,这就需要大明的印刷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朱载坖所以开办了朝廷的印刷工场,同时也要改进活字印刷术,现在大明不愿意使用活字印刷的主要原因金属本身不吃墨,印得墨色模糊;再加上排版参差不齐,正文和小注不分大小,校对不精,脱文误字比比皆是,所以现在大明不愿使用活字印刷。
之前陈于陛就上奏就认为近来常州人用铜、铅做活字,比雕版印刷要方便巧妙得多。但是排印时容易发生错误,还不如用手抄写,因此这种方法不可取。不过朱载坖认为活字印刷毕竟还是一个重要的路径,不能够放弃,虽然朱载坖已经命令刊刻这些书籍,但是朱载坖也没有放弃活字印刷。
现有的各种活字当中,铜活字是最实用的,铜作为一种金属,具有硬度高、耐磨损的特点,能够承受多次印刷而不变形。同时,铜活字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字迹清晰,排版整齐,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与泥活字和木活字相比,铜活字不仅耐用,还能满足大规模印刷的需求,但是铜作为朝廷重点控制禁榷的物资,价格昂贵,同时民间不易获得。
不过这些对于朝廷来说,这些事情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朱载坖命令铸币厂调拨一批精铜过来,再从内官监调动能工巧匠,铸造铜活字,为朝廷印刷书籍做准备。
除此之外,朱载坖还召见了王世贞等人,询问现在皇明时报的情况,在王世贞等人的操办之下,皇明时报的编辑已经走上了正轨,可以向大明全国发行了,皇明时报每月两期,同时邮驿向大明全国发行,各级衙门和学校都是要订阅皇明时报,同时也向民间售卖,价格并不昂贵。
不过这种从京师直接向各地运输印刷好的报纸耗时耗力,朝廷的邮驿不是这么用的,王世贞等人也奏请在大明各省以及重要的府设立机构,直接在当地印刷皇明时报,这样的话更加节省成本了,除了朱载坖所要求批驳这些野史的内容之外,王世贞还将一些民间物价,逸闻趣事、笔记章回体小说等连载于报纸上,使得朝廷可以收回成本,同时皇明时报也主要是面向普通百姓的,用语比较直白,所记载的内容也多是和百姓相关的。
还有对于朝廷大政方针的解读等等,朱载坖对于王世贞等人予以表彰,各赐服、提拔予以加赏,同时也规定了下一步的事情,就是要配合朝廷征缴工商赋税的大政,详细予以解读,使得百姓们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