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相邦鲜虞氏

戴冰甲的饮宴,却是如那象耷所想的一样,就是在反客为主。

而邛方内部的人,是一点反抗的想法都不敢。

那场面,但凡他们敢说一句废话,戴冰甲今晚就出兵踏平他们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戴冰甲明日就会发兵,他们这些邛方的氏族,只需要筹集物资,以及将氏族下属的奴隶安排给戴冰甲运输粮草就行。

这样一来,南方来的邛方氏族,对戴冰甲的咄咄逼人的抵触心思就少了很多。

而全程看完始末的象耷,在跟着鲜虞小猪离开时,忽然说:“燕国上下,都是这么个脾性?”

“是戴冰甲而已。”鲜虞小猪想了想回答说,“他曾经在上党帮着土方守了三年,也为了燕国北方的安宁付出了心力。

所以北伯将他安排过来,也是看中了他对山西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吧。

总之,接下来的战争,我们只需要掠阵与给足物资就行。”

“数量有点多,那些南方氏族,只怕不会全然乐意。”象耷忧心忡忡。

他倒是不担心燕国的实力,只是他很清楚选择支持的他势力,究竟是什么人。

邛方出自河西陕北地区,因此族内以河西陕北的氏族为尊。

第二批则是北方氏族,因为他们很早就被接纳与征服,几百年通婚下来,也算是一家人。

惟独南方氏族,他们来历驳杂,有的是战败流放的部落,有的是从山西来的,还有的是从河洛来的,总之成分上,比不得河西氏族与北方氏族,历来都是被鄙视与压迫的对象。

之所以选择投效他,更多还是为了整个族群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都想着混个从龙之功。

只要赢下来,他们就是邛方核心氏族了,到时候地盘与人口都会增加,变得更加强大。

可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胜败未知,就要他们大出血,就算是燕国的将军亲自上场,也很难让他们安心。

“放心吧。第一批粮草给足了,基本上这事就了了。”鲜虞小猪笑了笑,并不在意邛方内部的心思。

就算有心思,也无伤大雅,反而是他的好机会。

如今邛方之主在他这里,外边还有燕国助臂,只要他们敢不给,他就亲自动手干掉他们。

这一次戴冰甲亲自出兵来平乱,鲜虞小猪只需要派遣向导,剩下的时间就是分田分地预备春耕。

不然戴冰甲可想不到鲜虞小猪如何拿邛方一隅之地,去跟土方对抗。

如此,鲜虞小猪带着象耷回去,等第二天戴冰甲兵马出发之后。

他立刻召集了长老会议。

“诸位,如今潒已经打了文书,发燕国,请北伯接纳我们邛方上下成为商盟会员。

那么,为了让我们通过商盟的审核。

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班底。

此前,邛方上下的规矩,多以氏族本工为业。

但燕国这边,是有明确的朝廷框架,我们也必须学习,这样才能最短时间内集中力量。

因为等燕国退去,我们还是要面对康夏与元楚的反扑,他们背后还是有足够强势的母族的。”

鲜虞小猪的提议,让众长老们也没反驳的意思。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燕国的规矩。

燕国不喜欢跟无序的政治势力做买卖。

因此在燕国的影响之下,商盟内部的政治势力,基本上都会维系一个“框架”,然后用这个“框架”的名义,跟商盟领取印信。

燕国的商贸,基本只认印信,不认人。

已经加入商盟的氏族长老们很快开口说:“可以,不过你不能过分掺和我们各家的事情。”

“有道理。”

鲜虞小猪看他们的模样,暗自冷笑,却点了点头说:“这是自然。不过,连带着,王畿与周围小邑,也需要进行划分。”

长老们刚想说话,鲜虞小猪摆了摆手,立刻有人扛着屏风上来:“邛方,原有有大氏七,小氏族三十,剩下的全是各个部族的村落,合不下百余。

我们以前也是臣服在大氏族下的人。

但现在,既然我们需要执行燕国的规矩,同时你们不愿意王畿与你们牵扯,那么就按照燕国划定疆界的方法来做。

七个大氏族分成三个县:邛北(方山、临县、佳县、米脂)、邛中(吕梁、柳林、中阳、交口、石楼、绥德、清涧)、邛南(隰县、永和、蒲县、大宁、延川、延长)。

然后这三个县,由德高望重的长老担任县令,负责督管一座县城内税赋。

也就是共工氏之前,都是随意要求我们上贡,或者派人来劫掠。

现在改成一年一次,不会太多。

根据官职来。

官职越高,人口越少,需要上贡的东西就越少。

并且建县也有好处,那就是燕国的关税,我们可以学习。”

鲜虞小猪看众人表情不怎么好,立刻搬出了燕国的关税政策。

一些有去过燕国市场的人,立刻露出了兴奋与欢喜。

“关税好!关税好啊!去年我去燕国的大同市场做买卖,随便就要走了我一成的货物。他们什么都不用做,根本就在坐享其成,要是我们也可以学,那简直太好了。”

“还能这样?这难道不是抢?”

“抢什么?我将族内的蒲草运过去卖掉,随便就能换来几千斤的粮食,我亏了吗?”

“既然这么好,那咱们就学。”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敲定。

鲜虞小猪看他们这么兴奋,则是继续说道:“但,路途上随时可能出现劫掠,以及一些部落监守自盗,甚至毁坏我们在商盟内部的信誉。

要知道,商盟对于沿途的治安要求不低。

这是商盟每三个月都会发行的一卷公告,告知所有成员,哪个地方需要什么物资,以及各个成员、会员的地盘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鲜虞小猪贴出了另一卷帛布,上边写了很多字:“我给你们念一段:邛方鲜虞氏,位于邛方南部,缺:铜、粮、武器等。

所在地为邛方,方国境内七成氏族不曾入会,因此被劫掠风险高。

若有意前往,须起护卫三十,并联络附近有意往之氏族联合行商。

不下百余,不建议前往。”

鲜虞小猪看向他们,不少长老都回过味儿来。

“有不建议前往的通知,就容易导致我们这里,许久不见商人前来。只能依靠我们运输出去。但现在商盟势大,很多信息交互,都在这一卷帛书上。

如此一来,我们想要吸引外人来行商,就不能继续以前的做派,甚至任由劫掠发生。设立三个县的初衷,就是为了拱卫商路。

我们想要应付外敌,尤其是土方与有夏等势力,北方的燕国是我们唯一的依靠。”

鲜虞小猪说罢,众长老都点头:“既然你有底稿,不如与我们说说,怎么划分吧。”

“对!直接说想法。”

“好。”鲜虞小猪点了点头,快速在地图上画了几笔说,请他们靠近后说:“邛北暂时设两邑一县城。

这里叫蔚汾邑(兴县),这里叫邛北县(佳县),这里叫临邑(临县)。

这三地,将会作为邛北的核心,其中以邛北县城为核心,既作为北方重镇,也是抵御河西的风险。

河西境内有大量舌方逃民,他们虽然也算是咱们亲戚,但如今被驱赶离开,到处流浪,甚至此次妫嚣的叛乱,他们出了大力气。

妫嚣也是因为利用了这些逃民,才能快速荡平王室。

因此这里只能交给氏族力量强大的长老据有。

但同样的,本地的赋税,朝廷只提留三成,余下七成,全部留在县内,交给县内的氏族去论功行赏。”

“嘿!这地方,我熟!我去!”一个长老提出。

但边上不对付的长老就呵呵说道:“还你去?没听到要氏族力量强大的长老吗?你二十年前在北面被兄弟击败,流放到了南方,你还有多少人口兵马?

要去也得我去!我上下总人口有两千,足够镇守邛北了!”

“你?呵呵!两千人口,怕不是将奴隶也算进去了?”

“怎么?有说不能算奴隶的人口吗?人燕国都算,我怎么不算?”

看他们要吵起来了,鲜虞小猪轻咳一声说:“都别急,除了大县小邑之外,还会有驿站。

这个驿站,就是效法燕国的邮驿系统,咱们没他们那么讲究,还分个乡邑村社,就三个等级。

县、邑、站,每个驿站,根据当地的山水安排,最少也得有十户,最多五十户。

平日里就耕种以及维系本地的安全,每年由县里拨一笔收入,在战争的时候,也可以用上他们。

当然,地盘就这么大,一个县最多下设七个邑,每个邑下设十到十五个驿站。

如此,各家分分,还可以分给一些庶出的孩子,让他们不至于没有出路。”

“好办法!”大部分越发满意。当然也有一些发现了他的心思,比如分家,一旦安排下去了担任驿长,那岂不是说他们得分一部分资源给孩子。

一个两个还好说,就怕家中孩子多的。

“那么,如邛北的方案,邛中设一城六邑,邛南设一城五邑。”

鲜虞小猪说完,众长老都点了点头不反对。

原因无他,虽然邛南是流放地,但那是因为邛南是前线,不时就要跟外来氏族干仗,死伤也就多了。

但邛南事实上是可以容纳不少人的。

甚至可以说,现在这么一折腾,除了县城之外,分配下来,还是有富裕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凭借运气了。”鲜虞小猪让人拿来一个竹篓说,“接下来我写一些竹片,当然南北中三县都有。

谁抽到,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举族搬过去,二是分封给你们的儿子或者侄子。

若是选择不去,可以留在邛中城,暂时担任相邦府的属官。

至于相邦,你们也清楚,这是燕国的一种官职,类似霸府将军,司掌一地军政。

如今我们随时需要面对反扑,设下相邦府,也适合我们交涉,节省行政成本。”

鲜虞小猪说完,又看向众人:“按照惯例,大长老为相邦,我死后或者去职,由二长老接替。以此类推。”

“可以。”众人都不反对。

这本身就是邛方政权的一种过渡方式,只是从原来与共工氏直接交涉,变成了长老团内部的交涉。

鲜虞小猪,算是成功架空了共工氏象耷,顺手还用分封、设县、建立中央政府的方式,掌握了邛方大部分权力。

一举多得。

“好,那么接下来我写大邑,族内人口包括奴隶,达到三千的,可以参与抽签。或者丁壮达到八百的。”

鲜虞小猪说完,现场正好十人笑吟吟走出来。

“这不还有四个?”有一些氏族力量少的,跃跃欲试。

“有大氏族可以选择分封。”鲜虞小猪又说,“比如丁壮够一千六,可以选择拆分,这样就可以多拿一个名额。”

十个长老们面面相觑。

不多时,一个站出来:“我有两千丁壮,分我小儿子八百,我多拿一个。”

“那我也要!”

有人带头,其余几个就站出来了。

当然也有人不选择分权。

十四个凑满,鲜虞小猪就让他们先抽。

至于他,要坐镇邛中,自然不会掺和。

十四城邑抽完,鲜虞小猪又写了三个:“这上边是三个县的签,接下来依次抽签,抽中的有三个选择。

一是放弃迁徙到抽中的新县,继续就在氏族所在地生活,但族长必须配合县城的安排,选择在县城定居,或者选择成为本地的驿站、村落民。

二选择去抽中的新县,优先给你们安排县内官职与里长职位。

城邑与外边不同,不仅要耕种,也要承担兵役,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训练,虽然不管你们平日的生活,但战争的时候,敌人可不会管你们什么出身来历。

如此,需要一部分人做出牺牲,离开故土,为邛方的发展而奉献。同样的,担任了官职与里长,每年都可以得到一部分俸禄。

三可以选择直接选择到边疆屯戍,我会效法燕国,给予你们校尉的武职,当地的一切都是你们说的算。

也包括了贸易的税赋。”

鲜虞小猪说完,长老们都陷入了沉思。

这个办法,好也不好。

但确实能解决很多他们遇到的困境。

比如方才的分家问题。

但这也是分家手法,也需要分散氏族的力量。

“当然,担任武职,每年可以从我这里领一批耕具,来自燕国的耕具。”

“果真!”有人惊喜问。

“自然,我不是只会坐镇在中枢的前代共工氏。戍边虽然困苦,但一定不会短了你们的发展。最终你们都有机会发展成县邑,就算是为了未来发展而做准备。而且,我还会想办法从北方弄来水利设施的建设方案,帮助你们可以世代居住,不用每年因为水旱无度而迁徙流离。”

“好!既然相邦你都这么说了!我第一个报名!”

“我也去!”

一些小氏族长老第一时间报名。

鲜虞小猪很满意,这样一来,他就算是在诸多长老之外,再拉拢了一批氏族,一批必须依托他这个相邦,才能发展的氏族。

之后再安排一下,将自己带来的鲜虞氏族人抽调一部分去给他们当副手,渐渐自己就能插手他们内部的政务,甚至逐渐吞下他们。

鲜虞氏,也算是有自己的盟友与基本盘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