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760章 最大的金手指(第二更,求订阅)

第1760章 最大的金手指(第二更,求订阅)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产业特色。

这个时代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往往是集研发、制造等为一体的,每一个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都需要自己建立生产工厂,无非就是规模大小的区别。

还好,现在的投影式光刻机并不像后世那样是天价,获得投资的初创公司学可以负担得了。所以他们都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也就是从设计到制造封测全都亲力亲为自己来。

“现在的集成电路设计是重资产行业,这无疑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制造工厂,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制造技术……”

几乎是下意识的,在提到这些的时候,李毅安想到“代工”,想到了另一个世界大名鼎鼎的台积电。

台积电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代工企业,他自己从来不设计芯片,但是却靠着给各个企业做代工,发展成为全世界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并且为行业龙头。

“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代工厂。”

“代工厂?”

赵佩奇先是一愣,对于代工厂他并不陌生,在sea有不少企业自己就没有工厂,他们是靠海外的工厂代工,而那些企业往往局限于服装,玩具,鞋帽等企业。

集成电路上还没有人做过。

“对,就是做代工,”

李毅安随后解释道:

“芯片虽然是个好东西,但芯片厂的建设和调试都需要海量的金钱和漫长的时间。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虽然能够从头吃到尾,但其实每一个环节都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最后必然导致资源浪费。

等到项目完成,只怕是黄花菜都凉了——对资本来说,这就好像是看着碗里的肉却怎么也吃不到——那是难受坏了。”

听着阁下的解释,虽然赵佩琦明白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他还是指出了阁下这个建议中的不足之处:

“阁下,代工厂的模式虽然早就有了,但是还没有人做过集成电路的代工,之所以没有人涉足这个行业,是因,这其中涉及到一些研发企业的商业秘密,万一要是代工厂泄密的话,肯定会给研发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而且代工厂自身会不会在代工中仿制其它企业的集成电路,这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几乎下意识的,赵佩奇就想到了保密,毕竟,集成电路这东西……仿制它并不困难。

“这些都没有问题,可以从一开始就确定工厂的基本原则:别的不做,就做代工——他永远不会和自己的客户展开竞争。而且永远不会泄露客户的商业机密,这就是它的经营模式,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回忆着台积电的成功与它的商业模式,李毅安接着说道:

“有了这家企业,就可以向半导体产业界宣布:选择他,成本降一半,质量好两倍,他们不需要建工厂了,把设计图发给我,我帮你们造!”

在说出这个构想的时候,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当然,这家企业刚刚创建的时候,技术上肯定比不上其它的大企业,但是术有专攻,我相信未来它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想了想,李毅安又说道:

“这家企业可以由全民年金来投资,至于技术上,可以向国际电子等企业寻求合作,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现在国际电子等企业正在从集成电路生产转向cpu生产,他们之间还是可以充分合作的。”

cpu!

六年前,国际电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cpu,虽然那款处理器是一个4位cpu,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但是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计算机处理器从大型机时代向微型化时代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同样也标志着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李毅安相信未来的十年必定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科技的图腾逐渐从轰鸣的巨型机械变成了微小的半导体。

随着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消费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制造处理器芯片。

成立类似台积电那样的企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初创公司的生产问题,帮助初创公司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有了这个代工企业,那些初创公司就可以专注研究,如此也就不会分散有限的资金和精力。

而与此同时,代工企业也可以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提升制造技术,就像另一个世界的台积电一样,每当人们选择摩尔定律已死的时候,他在制造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就会继续延续摩尔定律。

他们这都互相配合,势必会给芯片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会给这个行业装上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另一个世界,在进入21世纪后,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此未尝没有直接关系,毕竟,在台积电之前,芯片行业不仅仅是智慧创新行业,还是重资产行业——因为需要自建芯片生产线。

所以,芯片的研究与生产就成了大企业的专利。

受限于此,不知道多少天才的构想被扼杀,而在台积电之后,才让那些芯片研究领域变成单纯智慧创新行业,至于重资产的生产,都是由台积电代工。

这样才有了后来的英伟达以及其它一系列的芯片企业承包。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台积电这样的代工企业,简直就是芯片行业中的“金手指”,正是这只金手指,点亮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曙光。

所以,这个“金手指”哪里是什么金手指,分明就是的集成电路行业的火箭助推器啊!

而从另一个角度,这家代工企业也必定会在这个浪潮中乘风而上,随着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而发展壮大,并带来丰厚的利润。

而这些利润是属于sea全体公民的。所有的民众,都可以在电子产业的发展中获利。

当然,这同样也意味着……台积电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不过,这关我啥事啊!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才是sea的发展方向啊!

这么好的一条路,怎么能让别人去走呢?

在另一个世界,就连美帝都眼红台积电,把他弄到美国去了,自己不弄家这样的企业,对得起人吗?

不过,张忠谋倒是一个经营天才,可以考虑一下,但这也只是一想而已,毕竟,现在他在哪个旮旯里还不弄不太清楚。

随后,李毅安又和赵佩琦聊了一些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的事宜,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展,他是充满信心的,因为sea的领先是全方位的领先,从设计到生产,再到生产设备,也就是光刻机,得益于当年从德国带来的蔡司,sea拥有先进的光学技术,靠着光学技术的领先,通过产业合作,sea的光刻机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几年前,投影式光刻机的发明,让光刻图形达到理想的分辨率。它的诞生,让芯片生产的良率,从10,一夜之间提升了7倍,达到70,这一次光刻技术的飞跃,导致了芯片价格的暴跌,这也是芯片全面普及的前提。

而现在,蔡司和相关企业合作,正在研究基于透镜组的步进式光刻机,这种光刻机可以制造制程更小的芯片。

对于光刻机的研究,李毅安一直都是非常关注的。

事实上,最近几年sea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突飞猛进,和在光刻机技术上所取得的突破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四年前,永宁蔡司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进式光刻机dsw4800。这款光刻机使用波长436纳米的g线作为曝光光源。镜头则是永宁蔡司的s-planar 10/028。

dsw的分辨率可达1微米,可以将电路刻到100毫米见方的区域,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这台光刻机在当时的价格为130万元,说是天价也并不过分,但更高的良率,更先进的制程,更高的芯片性,不仅让sea的企业他的用户,还吸引了西门子、ibm,、美国国家半导体等都成为了永宁蔡司的客户。

尽管美国也有同类的光刻机,但是sea的高性能的光刻机,其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更加优异。所以永宁蔡司占据着全球70以上的市场。

就是靠着这一款跨时代的光刻机,才在真正意义上敲开了电子时代的大门。

“光刻机……最关键的还是光刻机呀。”

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正是因为在另一个世界有过被卡脖子的经历,所以在研究光刻机上,李毅安一直都是非常用心的。

尽管对于这一领域,他是一个外行,但是靠着系统赋予的技能,光刻机的研究上,他确实给予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走到桌边,李毅安又一次翻开了那份报告,翻到光刻机的内容,看着对光刻机的发展规划。

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这种步进式光刻机还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并不仅仅只是潜力。事实上,直到90年代,所有的芯片都是由这种不经时光刻机所生产的,

但是最终他还是淘汰了,因为摩尔定律。随着芯片制程的不断缩小,晶体管密度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倍增加。这意味着需要更加优良的光刻机。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基于透镜组的步进式光刻机,都可以满足这一需要。通过不断对光源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他甚至可以生产几微米的芯片。

直到21世纪初,采用极紫外光源上的euv光刻机问世,完全颠覆了所有的仪器。

而euv光刻机的发明,可能是当时人类科技领域所到达的最高峰,这是人类突破艰难科技问题、花费巨额研发资金才孕育出的智慧结晶。

他的发明可以说是汇集了整个西方世界在这一领域内的最先进技术。

“sea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研制出这种光刻机吗?”

发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毅安虽然是满怀期待的,内心同样也是有些急切的,虽然说在接下来的20年里,步进式光刻机都可以满足芯片制程的需要,

但是,在人类科技文明科技从轰鸣的巨型机械变成了微小的半导体之后,摩尔定律的存在,就像是一个魔咒一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去推动着对科技文明的发展。

稍微懈怠一些或者说,稍微慢上一两步,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全面的落后。

所以在极紫外光源上以及开发euv光刻机都是刻不容缓的,

可惜现在很多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能运用于极紫外光的光刻胶还不存在。

“现在是你追我赶的时代,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啊。”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毅安看着面前的报告,目光变得越发凝重起来。

“先进行一些基础相应的研究吧。”

而这也恰恰是李毅安的存在目的,就是在方向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当然,不能太过好高骛远,毕竟,技术发展还需要立足于当下前瞻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深挖。

而在这种深挖的过程之中所取得的每一进步,每一个突破都会为未来开发新型euv光刻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对紫外光源进行研究,这正是李毅安的价值所在,他可以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引,甚至还可以在技术细节上给予一些帮助,虽然这种帮助站在后来的角度来看,不过只是简单的理论上的帮助,但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毕竟,那简单的理论往往都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才研究出来的。

所以,适当的指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步步的来吧……”

将桌子上的报告合上,李毅安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又轻笑道:

“不用那么心急,现在还不过只是刚刚看到新时代的曙光而已,科技的图腾还是工艺还是机器,现在还是机械的时代,步子大了容易扯着淡,一步步的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