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761章 工业图腾(第二更,求订阅)

第1761章 工业图腾(第二更,求订阅)

科技的图腾是什么?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图腾的代表。

至少在这个时代,科技的图腾是高耸的烟囱,是钢铁高炉里喷出来的浓烟,是生产线上不断产出的通红的钢铁,是钢铁机器的轰鸣,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汽车。

至少在这个时代,重工业就是科技的图腾。

重工业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即便是到了21世纪,这似乎都是衡量国家是否强大的基础标准。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嘲笑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空心化。到了后来那场大毛和二毛之间的战争之后,这种嘲笑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实。

也正因为如此,李毅安对产业转移一直都是持以两种态度——一边极力的推动着产业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小兄弟们的经济发展。

而在另一边,对核心工业实施特定的“保护”。

而汽车工业就是需要保护的工业,无论是产业转移或者是技术转让,都是需要通过通商产业部严格审核的。

这是因为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后世的日本和德国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强大的汽车行业撑起来的,德国的汽车产业链的从业者占制造业从业者比重35;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从业者占制造业从业者比重496。

哪怕是在美国,工业严重空心化的同时,其汽车制造业仍然顽强的生存着。

涉及到衣食住行四大类的产业,每一个都能带动起来庞大的就业,因为需求量大自然也就带来了庞大的就业。

比起前面三个来说,汽车工业是一个容易出现大型企业的行业,而且它还会带动冶金,机械、化工方方面面的产业发展。

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李毅安都非常关注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多次从系统商城里弄出原型车,通过技术走私来帮助自己家的企业取得在汽车技术上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sea已经拥有了三大车企——bmw,五菱,大众。

前者是以豪车为主,bmw、阿尔法罗密欧以及保时捷都是他旗下的品牌。至于五菱,大众都是国民车品牌,所以他们的优势就是以量取胜。不过这并不意味他们的技术落后,事实上一直以来,他们在技术应用上都是紧随时代的潮流。

在五菱汽车的生产车间里,透过防尘玻璃,朱明伟第一次看到了激光切割机,虽然早在十年前由通用电气工程研究中心制造,生产的激光切割机被用在金刚石模具上钻孔,而后又采用激光辅助氧气喷射切割金属,但是激光切割技术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应用中的钛切割。

这是第一次将其应用在汽车生产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激光切割机将钢板切割成为特定的形状,它的形状虽然复杂,但是在机械臂准确移动下,复杂的工件很快就被切割了出来。

“经理,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应用激光切割技术的企业,它不仅加快了一些复杂工件的生产速度,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听着工程师的介绍,朱明伟只是点了点头,作为五菱汽车的经理,对于激光技术他并不陌生,那些焊接机器人采用的就是激光焊接。

“关键还是要提高产量。”

将视线收回,朱明伟说道:

“去年,我们公司制造了200万辆汽车,大众制造了175万辆,bmw制造了48万辆,我们的产量第一次突破了400万辆。可这又怎么样呢?”

在说到“又怎么样”时,他特意加重了语气。他说的是小型乘用车,像福田、三一等载重和巴士并不在他的统计范围内。

“我们的产量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去年,我们进口了80万辆汽车!福特、通用、福斯(大众)、甚至就连雪铁龙都进入到sea,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自己的市场为什么被外国产品占据着?”

朱明伟的目光在几位副经理的身上打量着,然后落在站在一旁的凯尔身上,他是从总公司空降的董事,来报道的第一天,就让所有的女职员眼前一亮,他的五官很立体,就像希腊雕像一般,身高差不多有一米九的他,站在一群人中间绝对称得上是鹤立鸡群。

最重要的是,他很年青——只有二十五岁!

他应该是公司的某位高层的公子!

“凯尔,你来说说。”

“因为产量不足。”

凯尔说道:

“50一代正在成年,他们需要汽车,而我们的产量并没有跟上市场的需求,根据保守估计,伴随着50一代的成年,我们至少需要5000万辆汽车,按目前的产量来说,基本上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

50一代,是sea特有的一代人,指的是48-58年之间出生的孩子,那也是sea生育最高峰,在十年中有超过6500万人出生,当时每年都有几百万人出生,而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人成年。

凯尔又说道:

“根据产业规划,在未来的五年,我们的汽车产量将会突破1000万辆,其中我们五菱将会生产500万辆,但是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毕竟,市场在那里,我们不仅仅要面对五零一代的成年,我们制造的第一代汽车开始了更新换代,虽然这些旧车会被送给孩子,但是市场的需求很大,我们的产量仅仅只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除非我们打算放弃海外市场,……”

不等凯尔把话产完,副经理诸葛杰说道:

“放弃海外市场?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开拓的市场,怎么能放弃呢?国内市场重要,国外市场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的生命线,放弃?别开玩笑了!”

这倒是事实。

就拿五菱来说吧,虽然定位是国民汽车,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它的海外销量是本土销量的3倍,换句话来说,海外市场才是它的根本,而这一点,同样也反应在大众身上,直到后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慢慢的与海外市场持平。

而且与普通的工业产品不同,汽车是最能代表一国制造的产物,它就是移动的广告牌,所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汽车品牌本身,而是sea制造。

而sea在这方面一直走的都是精工路线,凭借着先进的发动机和优良的制造工艺,再加上先进的设计,五菱、大众都是以可靠耐用而著称。

甚至“开不坏的五菱、不用修的大众”的说法。再加上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让那怕是喜欢全尺寸汽车的美国人意识到——省油真香。

毕竟,省下来的是钱!

也正是靠着良好的口碑,sea的汽车才一点点的在世界范围内攻城掠地,别说是欧洲,哪怕就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美国,五菱、大众也是满街跑,至于bmw作为豪车,也与奔驰、劳斯莱斯以及林肯、克莱斯勒并列。

而海外市场对汽车提出的种种要求,则刺激着sea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至于像美国汽车工业一样,被本国市场“惯坏了”,太自以为是了,在研发滞后于其它国家。

“所以,我们需要扩大产能。”

凯尔将目光投向经理,然后说道:

“经理,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永安设立新厂,永安钢铁可以就近提供汽车用钢材,而且当地还有成熟的机械工业,有一些企业原本就是我们的合作供应商,当地完善的产业体系,足以支持新厂的生产。”

位于婆罗洲西部沿海的永安,是sea除了长安、东宁之外的另一个工业中心,他不仅有硅谷,还靠着当年地方全力推动的永安钢铁,建立起了一整套重工业产业体系,从冶金到机械制造,从机械制造到船舶工业。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长安、东宁相比,但却是长安最好的选择。

唯一欠缺的就是汽车工业,凯尔的提议,让朱明伟立即明白在当地进行投资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利用当地的产业链,还可以得到政治上的支持。

“在永安设立新厂……”

朱明伟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是想以永安为对欧洲出口的本部是吗?”

凯尔点了点头:

“不仅仅是欧洲,还有南亚、中东以及非洲,当然,如果能在大马西岸设立工厂更好,但是受限于相应的法案,那样的工厂规模有限,只能满足大马本地需求,完全没有什么样意义。”

在产业转移这件事上,李毅安是非常谨慎的,他可不想给自己培养出来一个竞争产业,汽车这种东西很简单——sea多卖一辆,其它人就少卖一辆。

如果不是考虑到海外市场,说不定李毅安都不乐意在海外投资工厂,但海外投资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五菱、大众在巴西设立工厂一样,就是为了开拓巴西以及南美市场。

不仅如此,现在他们还都在美国设立的工厂,这是为了避免未来的贸易争端。当年丰田为什么能在美日贸易争端中置身事外,就是因为他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在美国生产的。

对于这样的“美国企业”,美国当然是要保护的。

但所有的原则都遵循一个原则——海外投资可以,但不能够进行产业转移,就是不能以牺牲本土工业为前提,也正因如此,才会制定相应的海外产业投资限制。

“所以,在永安设立新厂无疑是最恰当的。”

随后凯尔又补充道:

“同时,新厂还可以采用新一代的生产线,采用更多的工业机器人。”

听着他的建议,朱明伟点了点头,但是他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让凯尔先准备一份报告。随后,一行人又在生产车间继续视察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