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7章 二公主的憋屈

二公主连忙上前,按住辛弃疾的手,将佩剑缓缓推了回去,对着他轻轻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恳求。然后她转过身,对着钟永亮赔笑道:“大人,辛副帅只是喝多了酒,一时失了分寸,还请大人不要见怪。交杯酒就不必了,我陪大人多喝几碗,给大人赔罪。” 说罢,她端起桌上的酒碗,仰头一饮而尽。

钟永亮见辛弃疾被拦住,也不再得寸进尺,只是慢悠悠地喝着酒,时不时对桌上的酒菜挑三拣四,又或者故意提起一些朝堂上的琐事,炫耀自已认识多少高官,和哪位大臣吃过饭,以此来显摆自已,其间还不忘讥讽贬低甚至斥责辛弃疾。

辛弃疾怒意几乎要冲破胸膛,他紧握着的拳头指节泛白,连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二公主压低声音对他道:“你去安排加菜,务必丰盛些,再多叫几位酒量好的将领来作陪,快去!”

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二公主心里清楚,辛弃疾的性子刚直,眼里容不得沙子,再让他留在这儿,恐怕不等酒宴结束,就会和钟永亮彻底闹翻。

对方是皇帝身边太监,她不愿意得罪,这也是来源于对皇帝的敬畏和感激。皇帝赵桓和那位神秘的 “赵公子”对她恩重如山,不仅给她军队,还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武器,让她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这份感激,让她在面对大宋官员时,总是不自觉地多了几分退让,哪怕对方只是个七品军需官,她也不想因为一时意气,得罪对方。

辛弃疾看着二公主眼中的恳求,终究还是松了拳头,转身走出了中军大帐。帐外的风带着凉意,吹在他的脸上,却没能驱散他心中的怒火。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训练场,只见士兵们还在抓紧时间训练,呐喊声、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心里不由得一阵发酸 —— 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为的是守护大宋的疆土,可后方的官员却在肆意刁难,这世道,何其不公!

酒宴一直持续到深夜,钟永亮喝得酩酊大醉,舌头都打了结,才被随从搀扶着去了安排好的营帐休息。

二公主送走他后,疲惫地坐在椅子上,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帐内的烛火摇曳,映着她沉重的脸色,眼底满是倦意。

“辛副帅,今天委屈你了。” 二公主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

辛弃疾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公主殿下才是真的委屈。只是没想到,朝廷里竟有这样的官员,拿着陛下的俸禄,却不为前线将士着想,反而处处刁难,谋取私利。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影响士气。”

二公主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我知道,可现在咱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忍一忍,等完成了陛下交代的任务,击退了反宋盟军,再想办法向陛下禀报此事,相信陛下自有公断。”

……

第二天一早。

二公主在军营里视察新补充的士兵。她走到训练场上,看着那些年迈的面孔,拿起了沉重的兵器,认真地跟着学习招式。看到这一幕,二公主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她知道,只要将士们齐心协力,上下一心,就算有再多的困难也能打赢这场战争。

巡视兵营,士兵们正忙着整理刚从战场上收回的兵器。有的蹲在石墩旁,用粗布反复擦拭铠甲上的血污,甲片在阳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有的围着战马,仔细检查马蹄是否有磨损,时不时给马鬃梳理打结的地方;还有的正在检修弓弩,弓弦绷紧的 “咯吱” 声此起彼伏。

看到二公主走过,士兵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挺直脊背,恭敬地行礼:“参见大帅!”

二公主笑着点头回应。

返回主帅大帐,钟永亮已经起来了,过来相见。

双方聊天之中,二公主问:“大人家乡是东京汴梁吧?我听之前来的军需官说,京城的朱雀大街热闹非凡,酒肆茶楼鳞次栉比,夜里更是灯火通明,可不是咱们这边境能比的。想必大人在京城,也有不少有趣的经历吧?”

这番话恰好说到了钟永亮的心坎里。他最得意的,就是自已的身份,慢悠悠地说道:“你倒还有些眼力见。你可知我是什么来历?说出来,怕是要吓你一跳。”

二公主连忙弯腰行礼,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大人一看就气度不凡,定是有大来历的人。只是卑职愚钝,实在猜不出您的身份。不知大人能否见告?”

“告诉你也无妨,不过你可别传到外面去。” 钟永亮压低声音,一副神秘的模样,可眼角眉梢的得意却藏都藏不住,“我这人向来不爱张扬,最不喜欢别人因为我是皇亲国戚就对我另眼相看 —— 那样会显得我这官职是靠关系得来的,而非凭真本事。你看我在军需司任职这些年,经手的物资数以万计,从未出过差错,靠的全是自已的能力。”

“皇亲国戚” 四个字像一道惊雷,在二公主耳边轰然炸响。她的心脏猛地一跳,指尖瞬间冰凉,额头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连后背都隐隐发僵。难怪这小小的七品钟永亮敢如此趾高气扬 —— 敢让她和辛弃疾这两位正二品、从二品的将领到营门口迎接,敢无视 “军营禁马” 的规矩骑马穿行,原来人家真有硬到能横着走的背景!

之前她还以为,对方不过是仗着 “县官不如现管” 的职权,故意刁难索要好处,可现在看来,自已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底气。一丝惶恐瞬间取代了心中的不满,她连忙收敛神色,腰弯得更低了些,语气也愈发恭敬:“大人放心,小女绝不敢往外传半个字。只是若是涉及皇室机密,那还是别说了,免得泄露出去,反倒给大人惹来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钟永亮却摆了摆手,满脸不在乎地说道:“无妨,我信得过你。既然你这么好奇,我就跟你透个底 —— 我母亲是二十皇子的奶娘,你可听清楚了?二十皇子小名唤作闪电,他小时候就是吃我母亲的奶长大的。按咱们大宋的规矩,我跟二十皇子,也算是‘奶兄弟’了。”

二公主心里对大宋的 “奶亲” 规矩略知一二。在注重孝道的人家,奶娘虽算不上主家亲眷,却也因哺育之恩备受敬重。有些宽厚的家族,甚至会将奶娘的孩子与自家子嗣视作 “奶兄弟”,往来如同手足。

只是这种关系大多存在于看重情义的勋贵世家,多数大户人家,只会把奶娘当作下人,根本不会有这般 “兄弟” 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