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平行空间来客

第1275章 1365进退维谷

“善贷,看看吧,鞑靼土默特军已经北退。”

兵部大堂,谭纶把一份刚收到的辽东军报递到魏广德面前。

“退了?”

魏广德略感惊讶,伸手接过军报,打开快速浏览一遍。

只见军报上简略写道:明万历六年十月,鞑靼土默特军再次进犯辽东,以四万骑兵自前屯辽宁绥中西南,向锦川进军,明总兵戚继光命各地将领坚壁固守,自率大军阻其主力南下,土默特军兵力不济而后退。

“应该是在沙河儿、长岭山堡对峙时发现辽东官军奔援,自感兵力不足而选择退军。”

谭纶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有可能。

四万虏骑对上五万官军,兵力不足很正常,不过”

魏广德说到这里微一迟疑。

“难道还有其他?”

谭纶不解问道。

“黄台吉应该是被打破胆了。”

魏广德看向谭纶,小声说道。

“啊?”

没想到魏广德会这么说,谭纶自然大为惊讶,不由失声。

“四万对五万,虽然兵力略有不足,但以虏骑骁勇,完全可以不避的,就算我军有长城天险可守。”

魏广德淡淡分析道,“敌见我大军至而北退,不战而退,这意味着他们其实不敢和我大军交战。

自嘉靖四十年以后,蒙古虏骑多次和宣大明军交战,辽东官军也多次击败土蛮、泰宁等部侵袭,然皆我大明大获全胜。

这说明什么?”

魏广德说到这里看向谭纶,嘴角挂出一抹笑意。

“虏骑自嘉靖二十九年犯京畿后,肆掠十余年,后连番失败,锐气净消。”

谭纶小声说道。

“对。”

魏广德这次很斩钉截铁说道,“虏骑北退,很快会进入辽河平原西侧,那里是土默特、泰宁的交界处,离土蛮部也很近。

东可控制辽河平原,西有西山,过去就是草原,至于黄台吉兴师动众一番,会不会就此收手还犹未可知。

令戚继光率部北上直逼虏骑主力,做出欲要与其决战的态势。

蓟镇军也不必再等候,令董一元率军北上,隐蔽前行至龙山一带待命。

接下来,就看黄台吉会不会召唤泰宁、土蛮部参战,若他们三军和一,正好我大明官军也是三军合一。

只要确定他们的方位,就令马芳部自西向东,由草原方向进行包抄,董一元部由南向北推进,戚继光所率辽东军自东向西出击。

三军既然汇集,不管黄台吉打不打这一仗,我都要扫了泰宁、土蛮二部。”

魏广德不确定黄台吉北退是绕过西山返回草原还是准备等待援兵,在寻求新的进攻方向。

出动大军对于大明来说很费劲,需要耗费大量钱财,其实蒙古诸部也是如此。

大军出动,绝对不是一件轻易之事。

魏广德赌黄台吉还是想得到点什么,那么就不会轻易服输。

而就算他服输,直接跑掉,大明已经动员了三镇大军,自然也要收点利息,于是目标就转移到泰宁、土蛮这两个经常叨扰辽东的蒙古部族头上。

总之是耗费了钱粮,但官军必须有战果。

就在魏广德对谭纶说出此役不成,也要顺势扫掉辽东蒙古的时候,黄台吉的使者也已经进入了泰宁部首领速把亥的营帐。

“台吉想联合我部一起攻明?”

在详细叙述了黄台吉的用意后,速把亥微微皱眉。

别看泰宁部经常犯边辽东,但他们自恃实力不足以击败明军,所以寇边目的就是为了劫掠粮食和人口,从未想过占据辽东地盘。

即便是他们经常合作的土蛮部,其实也是如此打算。

明军虽然在辽东就数万兵马,可却能得到关内十万大军驰援,真要把两族那几万兵马汇聚到一起,说实话,早些年和李成梁打过,打不赢。

李成梁的骑兵是真的利害,正面交战完全不输蒙古骑兵。

而李成梁更加擅长长途奔袭,往往利用步卒拦截他们,然后骑兵突袭后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种不对称打法,让蒙古人极不适应,经常顾此失彼。

关键是,这路明军骑兵深得蒙古骑兵出战精髓,进退自如,就算他们设计,暗伏大军包围,也很难将其消灭。

就如明军对待蒙古骑兵来去如风一样,蒙古骑兵面对大明骑兵其实也是类似的感觉。

骑射虽然他们略占优势,但明军骑兵占尽装备便宜,远战一样用弓弩和鸟铳和他们对射,近战他们的战锤、三眼铳等武器更是远比蒙古骑兵的弯刀强悍的多。

虽然现在辽东明军换了主帅,从李成梁变成了戚继光,但是这人练的兵的打法就更不好对付。

上次土蛮部帮助阿台,曾经在明军出兵女真时出动,结果遭遇明军车营。

一个车阵把军队保护的密不透风,直接和土蛮部打起远战,大炮加鸟铳的组合,让土蛮部损失惨重。

就算付出代价冲到近前,以为可以凭借蒙古勇士的悍勇击败明军,但没想到这路明军近战也是不弱,最后白送了百十个首级给对方。

远战,还能带回袍泽尸体,近战那是只能丢在那里,即便抢回可以获得战死者半数身家可都没人敢去。

“台吉已经集结了四万大军,若是能得泰宁部两万兵马相助,吸引明军出关决战,我大蒙古就有必胜把握。”

土默特使者看速把亥犹豫不决,急忙劝说道。

听到六万蒙古大军和明军野战,速把亥倒是又有点动心。

草原上多久没有出现这么庞大的军队了,自从十年前阿勒坦归顺明国,做了那什么顺义王以后。

“明军可是有四五万人。”

不过,想到戚继光手下那些战车,速把亥依旧很担忧。

若是一战不能击溃明军,那就要面对那犹如刺猬般的车阵。

“六万对明军四五万,优势在我,速把亥首领难道还担心什么?”

说到这里,使者故意装出一副轻蔑的表情,想要刺激一下他。

“长岭山堡前,若不是明军固守长城,台吉早就命令攻城了。

如今想要吸引他们的办法,我军已经退到红土堡,此地距离明境不过百余里。

我军再次驻扎,必然让明人寝食难安。”

使者又说道:“至于是否真和明军交战,若是明军势大,我们撤退避其锋芒就是。

可若是敌军兵力不足,则我们可以骑兵突袭,就算明国派来援兵,我们也可以立马撤退。

我们蒙古人本就是马背上勇士,只要跨上战马,还怕区区明国军队。”

“不要说了。”

速把亥大手一挥,打断了使者的劝说。

“台吉驻军红土堡?”

速把亥追问道。

“是。”

使者急忙答道。

“进可攻退可守,位置倒是不错。”

速把亥评价一句,那里他知道,是个废弃土堡,原是明军建造,弃守大宁时完全放弃,就在泰宁部势力范围的边缘。

“我派人联系札萨克图汗,看他是个什么意思。

他有兵马三万余人,若是愿意率军助战,这样就有十万大军,十万打五万,把握最大。”

速把亥开口说道。

使者没想到速把亥打算再拉盟友进来,实际上土默特对札萨克图汗并不喜欢,因为早年札萨克图汗就曾多次违抗大汗阿勒坦的命令。

只不过札萨克图汗一直龟缩在辽东,阿勒坦不愿兴师远征才没理会他们。

札萨克图汗,其实就是蒙古察哈尔部族,明国称其为“土蛮”,其部族也被称为“土蛮部”。

虽然对札萨克图汗不满,但使者并没有表现出来,相反他还记得黄台吉吩咐他来到泰宁部时说的多,那就是尽可能多的从泰宁部要到人马,扩充兵马。

黄台吉信誓旦旦,要用优势兵力秋风扫落叶般击溃明军,然后杀进辽西走廊,彻底封闭辽东和关内的联系。

那以后,辽东明人和关内的交通,就被握在他们手里,所有的物资经过辽西走廊,他们蒙古人就可以尽收一份孝敬。

时间久了,辽东明人和关内联系减少以后,他们就可以图谋整个辽东。

那可是拥有几十万人口,已经被明人开发出来的土地。

只要能得到辽东出产的粮食,土默特人就不会再为粮食烦恼,自然也不需要继续臣服明人。

是的,所有蒙古人都清楚,大汗选择做顺义王,就是为了和明人做生意,获得草原上需要的物资。

没有这些物资,每到冬天,他们的日子会很难过。

而黄台吉的眼光无疑更加长远,大明国内很难打进去,就算打进去,明国也会从各地调集大军围攻,这样的态势下他们想要长久立足很难。

但是把目光锁定在辽西走廊就不同了,这里地势狭小,但却是辽东和关内联系的重要通道。

切断这里的联系,就能让明国逐渐失去对辽东的掌控。

过去,大汗只是围在长城边上打主意,抢也抢不到多少财物。

可现在黄台吉显然更胜一筹,他把视线落在辽东这片土地上,打算以此为根基发展蒙古部族。

“好,还请速把亥首领给札萨克图去信,让他带兵来助战,到时候突入明境所得财货按出兵分派。”

使者说分赃按照出动兵马数量,也是想刺激泰宁部。

速把亥只说泰宁有两万兵马,但实际上挤一挤,三万人还能凑出来的。

若是泰宁部和察哈尔都调集全部兵马和明军交战,不仅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还可以让明国人记住他们。

这对土默特人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至于分配的那点收获,在整个辽东面前,真算不得什么。

黄台吉要的,可不是那点可怜的抢掠财物,而是整个辽东和那片土地上源源不断的出产。

而速把亥见到黄台吉使者不反对,当即就给札萨克图汗去信,请他尽调精兵前来助战。

明蒙两边再次开始悄然备战,董一元在三屯营收到兵部军令后,立即率领蓟镇大军出了三屯营向西行进,出冷口向都山进军。

而一路信使飞马向着永宁而去,这是给马芳部传达军令的。

前两日已经和宣府军取得联系,马芳部在草原上行踪隐秘,长城沿线派出的斥候居然都未发觉马芳部踪迹,直到马芳率部出现在永宁长城外二十里地才被明军发现。

而此时,马芳正率军进了长城,在永宁获取补给物资准备再出长城。

永宁的物资,也是前些日子从京师送出,就是为了让其部可以快速完成补充,再次出关准备参战。

“确定了?黄台吉就在红土堡里?”

此时,戚继光派出的夜不收已经追踪到黄台吉军动向,确定了红土堡就是蒙古人驻军之地。

红土堡位于尖山门西边,距离辽长城最近的太平堡不过百余里。

距离要远不近,打起来倒是不很方便,特别是带着大批步卒出战的话。

不过此地也是要冲,红土堡西面是土默特人的牧场,而在东边则是泰宁部活动区域。

由此南下可窥视辽西走廊,向东则进入辽河河套区域,可以向辽东多个方向发动进攻。

如果真让蒙古大军在此常驻,确实对辽东明军威胁极大。

要知道,辽东长城为了避开土质松软的辽河河套那些沼泽,在这里是修成“v”字型。蒙古人可以从东西南三个方向突袭明境,东可攻击辽阳、沈阳,向南可偷袭海州,而向西则是广宁、锦州。

不得不说,辽河沼泽区的存在,对于明军的部署真的是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至于如果将防御线外扩,将整个辽河河套包在长城内,那距离也要上千里,且交通极为不便。

这也是当初放弃辽河河套主要原因,耗费太大。

最起码,按照现在“v”字型长城,明军还可以依托广宁、辽阳等地驻军布防。

“下去休息,来人,速把打探到的消息书写军报递送兵部。”

戚继光此时已经回转锦州城,暂时辽东大军在此休息。

随后,他派出更多的夜不收出关,以红土堡为中心,周围百里范围进行详细地图绘制,完善进兵路线。

现在他要等的就是兵部的命令,到底是辽东军出动击败蒙古大军,还是会和蓟镇大军一起出动。

红土堡,确实正如黄台吉所料,让戚继光寝食难安。

“辽东防御态势必须改变,现在太被动了。”

戚继光的眼光已经看向辽河河套北端的彰武,只要明军在此驻军,就可以极大限制蒙古军行动。

只是彰武已经进入泰宁传统势力范围,贸然行动恐遭遇泰宁部强力反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