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三百进士,同进国子监听学!
国子监中,所有中榜的士子都正襟危坐于庭院前,等待主考官沈睿和国子监察酒来安排后续事宜。
今年的科考,比历届都热闹许多。
登榜的士子一个个意气风发,精神饱满,眼神中透着对未来的希望,满心都是对皇恩的感激。
特别是那些寒门士子,此时丢掉了自身的苦楚和自卑,和那些豪门望族的世家子弟到达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是朱祁钰登基后的第一次恩科,共增加了三成的录取名额,提升了寒门子弟的积极性,也让他们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本次科考,录取一甲3名,二甲125名,三甲232名,共360人,打破了大明开朝以来科举录取人数的新高。
同是登了榜的德州齐公子齐瑞,此刻盘坐在蒲团上,一直朝四周张望。
他的名次,排在二甲第18名,算是不错的,这成绩和排名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过,跟别人春风得意的心情不大相同,他倒是有点着急。
昔日的好友林轩被关进国子监已经有些日子了,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去看看他。
想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口气。
都怪当日林轩在春沁苑侃侃而谈,口出狂言,不知避嫌。
甚至在天子面前,以青楼花魁头牌比喻王公大臣,惹得朝堂上下一个个气得面红耳赤,对他恨之入骨。
就算皇上有意听取他的意见,愿意选贤举能,提升在朝官员中寒门士子的比例,他也不能这么激进的上谏啊!
况且,这也不是上谏,更像是不得志的寒门士在市中的牢骚。
毕竟他们那时还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自己的才华,眼光,谋略,尚未得到君主和内阁大儒,以及国子监众前辈的认可。
自己再恃才傲物,难道还能比皇上的眼光更深远吗?
要不说那个林轩是个狂生呢?
不过即便如此,皇上也没有听信文武百官的建议,当即砍了他的头。
而是罚他在国子监禁闭三年,甚至还让他在狱中读书,照常参加会试。这是对他的另一种保护。
齐公子也知道,那个林轩见识深远,洞察世事,才华卓越,也许才能在自己之上。
他们同是士子,又才华出众,惺惺相惜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齐公子才会如此担忧。
只是不知道此刻林轩是什么情况。
不过,看今日国子监放榜时候,在外面设有粥棚,再加上之前会试考前,他们还为寒门士子提供食宿,想必都是当今皇上的意思。
齐公子心想,皇上他年少有为,英明神武,体察百姓,喜欢微服出访。
还会出现在青楼这种地方,与士子一起谈古论今,想必不会太为难林轩。
只不过,那那林轩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竟是得到了皇上的保护。
对于皇上去青楼微服出访这种事,齐公子万万不敢透露给别人。
不过,此刻却是迫不及待的想找到林轩,跟他分享这一天大的秘密。
很快,沈睿也是本次科考的主考官,便带着其他几个阁老,还有国子监祭酒王恂,司业,监丞,博士等人,来到新进进士面前。
那些寒门士子,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排场,当即窃窃私语起来。
豪门世家的子弟,也忍不住有些激动。
新进进士,一般不会直接安排官职,而是根据成绩和名次,经过国子监,内阁和吏部共同商议,选派合适的人,前往各紧缺人才的地方。
而一甲三人,二甲中大多数成绩斐然的士子,包括有着世家子弟关系的,则会经过举荐,推荐到更好的职位上。
这些繁杂的事务,国子监会安排更多的礼部官员来处理,翰林院的一些学士,也必须起到老师的作用,带一些门生,等他们真正成长起来了,再前往重要的职位上任职。
因为今年录取的进士增多,也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
齐公子不再担心林轩之后,注意到了周围的同科进士们。
不远处,王灿,苏茗这几个在殿试前就是一甲热门候选人的,都没有进入一甲,不过,名次也在自己之上。
倒是那个黄历,还真拿了个二甲第一,仅次于一甲的三人。
今年科考的一甲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是来自莆田的柯潜,他字孟时,27岁,在弱冠之年便考中了秀才。
明英宗正统九年,21岁的他登举人第一名,名声远扬。
而他的成绩,是身后那些士子们望尘莫及的。
一甲第二名,是个叫刘升的人,第三名叫王末,齐瑞都不是很了解,但他们今后的仕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一定能进入翰林院,说不定还能进入内阁。
这就是齐瑞不敢奢望的事了。
今日三百进士同进国子监,是大明的一大盛事,很快,在高台上,沈瑞便开始给他们讲学,还将皇恩录念了一遍,嘱托众人牢记。
沈睿第一次主持安排这些进士们,内心非常激动,脑海中时不时想起自己登科时候,也正是年少气盛,意气风发。
如今几十年过去,自己早已变成了白发老人,看着他们,心生感慨。
不过,只要能为大明江山出谋献策,贡献一份力,他此生也就无憾了。
皇宫中。
朱祁玉下了早朝,便直接返回了勤政殿。
近几日科考之事正盛,他也在担心那些内阁老臣,国子监,吏部的一些官员,迫于人情世故,暗中收买官位,助长不正之风。
仅仅是密奏举报的,就有两三起。
好在这些案子,都是吏部一些小官员有所涉及,涉案金额也不大,他打算过几日再处理,而内阁,翰林院和国子监,倒是没发现什么异常。
朱祁玉在回去的路上,不断思考着那日林轩在沁春苑中所说的话。
他的话不能说全是对的,但也正好提醒了自己。
寒门士子固然辛苦求学,寒窗苦读数十载,才能有机会入朝为官,走上仕途。
但他们之中,见识深远的毕竟是少数。
若是一股脑全都委以重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