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历史愚蠢的恐龙

第191章天恩浩荡,我等以诚还之!

这两日高句丽,因为李隆的心情极度的不好,又是一番的血雨腥风。

先是王宫的数十个宫女,太监遭到了残忍的杀害。

第二天,几个官员十分的倒霉,触了霉头,又被满门的抄家问斩。

短短的两日时间,就有不下二百人死于这个李隆之手。

顿时间,整个高句丽风声鹤唳,就连王城的一些商户,都不敢营业了。

生怕在这个关头,被寻起事端,抄没了家产。

百姓们虽敢怒不敢言,但他们也是奇怪,他们这位新王究竟因为何事,才会如此大发雷霆。

虽然王宫对外十分的保密,但大规模的军队调动,还是引起了有识之士的猜测。

那就是高句丽要对外动武了。

究竟对付谁,要如此的大动干戈?

甚至,还张贴了征兵的公告?

很多人联想到前几日的事,心中瞬间有了答案。

那就是他们高句丽与世代交好的大明闹翻了。

难怪这几日,一些主张新王称皇称帝的言论,甚至尘上。

再加上不久前,他们的这位新王出尔反尔,把送出去的长公主给召回了。

大明这两年愈发的强大,甚至已经恢复了洪武、永乐时期的强盛。

接二连三的屈辱,定是让那大明那位仁圣之君愤怒不已,才发兵来征讨来了。

也唯有如此,这两日王城的气氛,才会如此的紧张。

想到这,那位新王之所以动怒的原因,也就出定是畏惧交加,夜不能寐,这才杀身边的人来出气。

王城的人,虽猜测的与真实情况有些出入,但也接近现实了。

其实,除了高句丽的新王惊惧外,还有一部分的人此时正睡不着。

那就是后金部族,以及临近长白山的一些异族。

因为大明皇帝要他们攻打高句丽。

当接到这个旨意之后,他们立即就闻到其中不可言明的阴谋。

可以说,他们这些部族,从未忘记过先祖的辉煌勋。

只要稍微有点野心的首领,都梦想着能像先祖一样入主富饶的中原,让那些汉人成为他们的奴仆。

不像现在处处受制于人。

前几年,他们见大明的皇帝朱祁镇昏聩无能,任用奸臣太监,把好好的大明糟蹋的不成样子。

甚至,已经初露衰败,他们心中当时都是欣喜若狂。

认为不久后,机会就能来临。

特别是听说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他们各个部族更是激动不已。

认为时机终于来了。

便开始密谋联合,同时厉兵秣马,随时分一杯羹。

可他们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谁也没想到,大明竟推上了一个新君继位。

这位大明的新君一继位,立即就露出了其先祖的气魄和能力。

短短的两年的时间,便把一个初露衰败的大明重新让其振作起来,并且迅速恢复了国力,而且看样子还愈发的强盛。

这让他们绝望不已,眼看机会来了,可谁知大明却又出了一个堪比太祖,太宗的圣君。

这让他们又惊又惧,好在他们表现的还算温顺,并没有引起大明朝廷的关注。

所以,他们便又蛰伏了起来,继续等待新的机会来临了。

可谁知,机会还没有等到,却等到了这位大明皇帝让他们悲愤,惊恐的旨意。

那就是让他们后金,以及其他部族,作为先锋征讨高句丽。

很显然,这是大明那位皇帝一箭双雕的计谋。

可他们就算知道他真正的用意,那又能如何?

敢反对吗?

敢不遵从这位大明皇帝的旨意吗?

他们当然不敢不遵从,哪怕他们心中有万分不愿意。

甚至,他们恨不得这位大明皇帝立即就驾崩。

可惜的是,面对从大明京师来的天使,他们还得毕恭毕敬地接待。

面对大明皇帝的旨意,女真三大部族,建州,西海、北山的首领,匆忙聚在一起。

曾几何时,他们三大部族针锋相对,彼此间还发动过几次争斗。

但如今,他们却是走到了一起。

盖是因为大明皇帝这份旨意里,蕴含着令他们心惊的阳谋。

建州女真的首领猛达帖木尔,望着其余两部的首领。

“两位,此次相聚,望我们放下以往的恩怨。还请坦诚相待。

西海,北山两部的首领把头一撇,眸中闪过一丝的嫉妒。

“如今你部势力最大,你说了算。”

“对,此事也是由你牵头,帖木儿,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帖木儿看着两人,端起一杯烈酒:“我等部族,都是同宗同族,不应该如此生分来,两位兄弟,共饮此杯。”

“希望能化解我们以往的恩怨。”

他说着便豪饮了一杯。

其他两人见此,便也豪气地干了。

几杯烈酒下肚,三人的脸色稍微放松了下来。

帐篷内的气氛,也稍微融洽了一些。

“想必两位兄弟,也收到了大明皇帝的旨意,不知有何高见?”

帖木儿直接开门见山道。

北山,西海两部的首领,相互望了一眼,而后叹了口气。

“能如何办?哎,受制于人,只能接受。”

“是啊,难道帖木儿你还敢反对?”

帖木儿看着二人,则是露出莫名的笑意。

“呵呵,确实如你们所言,大明皇帝不信任我们,但用汉人的一句话说,祸兮福之所倚。”

“谁又能说这不是我们的崛起的契机呢?

其他两部的首领,听闻其言,猛然一惊。

“帖木儿,你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建州女真部自从帖木儿继承首领位置之后,这几年可以说迅速发展,甚至隐约中,成为了他们三部最强大的存在。

若没有大明这次威胁,建州女真才是他们二部最为忌惮的存在。

同时,他们心中也很是佩服此人的卓越的能力。

如今听他的话意思,似乎对于这次大明皇帝的阳谋,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了。

这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震惊?

帖木儿苦笑一声:“什么应对之策?不过不想咱们女真部族灭绝罢了。”

“好了,帖木儿,快说什么对策?若真可行的话,我们愿意唯你号令。”

“是的,此时此刻我们三部还需要同气连枝才行,以往的恩怨暂且不提。”

两部的首领都着急地催促道。

帖木儿见火候已到,便不再拐弯抹角,而后低声向二人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此计划一出,其他两部首领的眼神顿时露出震惊,不可置信的样子。

一方面,他们没想到帖木儿竟如此的胆大包天,另外这个对策实在是太过冒险了。

“这,帖木儿,可行吗?”

“是啊,若真这样做的话,那岂不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帖木儿看着二人,神色露出决绝道。

“这是我们部族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了,难道我们不这样做,大明那位皇帝就会放过我们吗?”

其他两部首领听了,尽皆沉默。

“帖木儿,我们还需仔细考量,不过你放心,无论我们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把今日所说之事透露分毫。”

“如此最好。”

帖木儿也知道,这样做的代价实在太大,所以他也没有硬逼两人立即同意。

不过,他相信不久后,面对大明皇帝的不断施加的压力。

最终,这两部的首领,会不得不再来寻求帮助。

与此同时,朱祁钰终于踏上了北征。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要征讨的是高句丽。

是的,纵观历史,没有几个王朝能真正拿下高句丽。

哪怕是曾经的隋炀帝,倾国之力,也是折损了元气。

但这次却是非同以往,这次一方面是大明出师有名。

其次,就是皇帝亲征。

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朝的高句丽新王不得民心,更是让不少权贵活的战战兢兢。

从这几日,不断从高句丽传来的那些权贵们的密信就可以看出,那位高句丽的新王是多么的昏聩,残暴。

大明的大军还未到达,他们那边的权贵,便已开始偷偷地联系“敌国”了。

所以,无论何种理由,大明这次的征讨都没有失败的可能。

这不是朱祁钰自大,而是自信。

“陛下,行军了一天了,是不是要休整一夜?

阳州的郡守,率领文武官员,已在城外恭候陛下的驾临。”

听到刘全胜禀报说,地方州郡的官员,已经准备好了接驾的事直。

朱祁钰听闻之后,不由皱了皱眉。

“朕是亲征高句丽的,可不是来度假游玩的。”

“告诉那郡守,朕就不去城里了,朕要与大军在营帐休息即可。”

跟随着的文武大臣听了之后,都-是十分的动容。

“陛下,野外……”

还未等他们相劝,朱祁钰已经摆手制止:“尔等休要劝谏,想当初,太宗北征,不是每次都是露宿野外吗?”

“可曾怕过宵小的谋害?”

众文武听了,皆是沉默,不过他们神色中的敬意无疑又多了几分。

想当年,上一任皇帝,大明战神朱祁镇亲征,可是每到一地,都排场至极。

而且,穷奢极欲。

地方官当时为了巴结皇帝,以及他身边的大太监,可谓是极用其能。

各种珍稀的财务,大量的美人,每日源源不断输送到皇帝的行宫之中。

甚至,最后都行成了一个潜规则。

每当有正直的大臣劝谏的时候,朱祁镇就会声色俱厉道。

“朕亲征夷狄,如此艰苦跋涉,难道想要娱乐休息一下就不行吗?”

几次三番之后,就没大臣再敢劝谏了。

可如此一来,就给地方,给北方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不但耗费了地方的大量的钱财,更是在百姓们以及众特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地方上的财政,本就吃紧,再供应皇帝,太监们,这无疑更让百姓们雪上加霜。

朱祁钰当然了解过这段的历史。

同时,在他亲征的时候,于谦也提醒过,切勿重蹈太上皇的覆辙。

对此,朱祁钰当然是铭记在心。

况且,他一直把永乐大帝作为自己的榜样,岂能会像大明战神那样?

所以,当听到又有地方官,像曾经那样来招待他,他不由露出不悦之色。

“陛下,切勿生气,地方官知道陛下亲征,艰苦跋涉,劳累至极,这也是他们的一片忠心和孝心。”

一旁的沈睿,笑着为地方官开解道。

“朕再劳累,有跟随朕的大军劳累吗?”

朱祁钰看了看天色,走下辇车,同时看着那些正安营扎寨的士兵们,不无感叹道。

跟随而来的那些将军听了之后,皆是十分激动。

“陛下仁慈,臣等何等的有幸能跟随陛下亲征。”

朱祁钰则是笑着道:“好了,奉承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这样吧,既然地方官为朕准备了招待之物,也不能浪费。”

“就让他们多送些酒水,以及肉食,以犒赏大军吧。”

“当然,为了防止地方官财政吃紧,花销就从国库出。”

众文武听了朱祁钰的话之后,又是一番激动的奉承。

当阳州的郡守和官员听到皇上的旨意之后,先是一愣,而后慌忙跪伏在地,叩谢天恩。

他们虽知道皇上是一位仁慈之君,但确实是第一次接触。

此次一接触,立即让他们明白,皇上的仁圣之君绝非是徒有虚名。

而是一位真正的一代明君。

这些地方官明白了朱祁钰的心思之后,便慌忙召集人手,把为皇上准备好的酒水,以及肉食,装好车,并亲运送到了皇上在城外三十里的大营。

除此之外,这些地方官按照皇上的旨意,向城中的百姓购买酒水,肉食,以及其他的军需物资。

阳州城的百姓,先是震惊,而后就是狂喜。

官府这次非但没有向老百姓强征暴敛,竟是出钱向他们购买。

这简直是阅所未闻之事。

很快,这些百姓们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皇上亲自下的旨意。

皇上并没有进城享受,而是与大军在野外大营休整。

并且,还亲自下旨,不能扰民,并出钱向百姓购买必须的食物,犒赏大军。

如此的举动,简直再圣明不过了。

百姓们相互间转告,转眼间,都知道了这位圣君了。

“各位,我等何等有幸,能生活在如此圣君的时期啊。”

“是啊,当今天子如此的体恤咱们,那么咱们也得以诚,以忠待之。”

“我倡议,咱们阳州城,有钱的乡绅捐钱,捐物,没钱的出力,好不好。”

“好,我等赞成李老爷的提议。”

很快,在一些开明的乡绅倡议之下,阳州城的商贾,乡绅,富户,开始募捐。

而一些有志的青年,深受这种气氛的感染,或者投笔从戎,或者再次穿上衣甲,带上武器,出城跟随大军征战。

当朱祁钰听到地方官的慌忙禀报之后,先是一愣,而后则是感慨道。

“我大明有如此多的志士,何愁大明不兴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