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高句丽自掘坟墓
阳州官民们的举动,不仅令那些从京城远道而来的文武官员为之动容,就连当今圣上朱祁钰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这里竟然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开明之士,他们心怀赤诚、竭尽全力地报效朝廷。
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禁感叹:拥有这般忠诚爱国的子民,大明朝又怎么会不繁荣昌盛呢?
放眼望去,整个阳州的乡绅们纷纷慷慨解囊,争先恐后地捐款捐物,而那些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更是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军。
此情此景,即便是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更何况是在如今的大明。
遥想太上皇朱祁镇在位之时,每当朝廷下令征兵,各地的青壮年们便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逃窜。
有些地方的官府迫于无奈,只得强行征召一些年老体弱或者身患残疾之人来凑数。
然而短短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大明的社会风气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所有的改变,归根结底皆是源于朱祁钰这位新登基的君主所推行的仁政以及他自身高尚的品德对民众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感化。
正因如此,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官绅,还是普百姓,无不对其感恩戴德,并深受教化,于是乎,便出现了眼前这令人赞叹不已的动人场景。
“其实,我大明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仁圣之君,才有了如此忠义的乡民和官绅啊。”
“是啊,陛下真真切切地做到了仁圣,这些百姓当然以死回报。”
在场的官员,不无感叹起来。
朱祁钰则是若有深意地看着他们,缓缓道:“是啊,老百姓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怎么待他们,他们就怎么对待我们。”
“希望诸位爱卿,能永远记住这句话。”
众文武皆是躬身答道:“臣等定当谨记陛下教诲。”
感叹完毕,朱祁钰就令人收下了阳州官绅们的捐资。
同时,把踊跃参军的精壮,编入了辎重的队伍。
像这样的精壮,虽还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但他相信,经过此次战争的磨砺后,他们中定能出现不少精锐。
甚至是国之将才也说不定。
接下来数日,朱祁钰率领大军所至,都出现了在阳州同样的情况。
当这些官员得知皇上旨意,不会进城休整的时候,皆是感动不已。
同时,当地的乡绅们也捐钱捐物,以此来犒劳大军。
并且,每到一地,都有不少的青壮自愿参军。
这样一来,还未赶到前线,就已经有了近万的新兵。
朱祁钰一边慨慷接受了他们,一边令资深的将军严格训练他们。
而这些主动加入的青壮,也格外的卖力。
哪怕每日赶路十分艰难了,可还是会接受更为严苛的训练。
因为他们这次跟随的元帅不是其他人,而是皇上。
他们知道,只要从中脱颖而出,那么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能光宗耀祖,平步青云。
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又有哪个有志之士不热血沸腾呢?
与此同时,高句丽国,已呈现出了恐慌的势态。
虽然李隆和他的亲信们,极力地隐瞒大明皇帝对他们的亲征。
但在一些有心人的偷偷地泄露之下,与大明即将开战的消息,依旧不胫而走。
新王莫不是疯了不成?
那可是咱们高句丽一直以来的宗主国啊。
若是之前的那个朱祁镇当皇帝时,还好说,他们依旧地理优势,不是没有反抗的可能。
可现在,大明的皇帝可是朱祁钰啊。
这两年,哪怕在千里之外的他们,也时常听说过这位皇帝是多么的可怕。
不说其他,就单单是灭瓦刺的也先这一战,就足足让高句丽的各阶层,议论了一年多。
直到老王的崩逝。
如今,在那位大明皇帝的治理之下,大明的国力增增日上,不但恢复了曾经的强大。
而且,隐约间还有赶超明太宗在位时的辉煌。
高句丽究竟拿什么与大明斗?
就靠新王那残暴无虐吗?
还是依靠他的国丈崔健与东瀛人的关系?
对于此战,不但是文武官员们悲观至极,就连普通的百姓,都感到他们高句丽这是在以卵击石。
甚至,这是灭种亡国的到来。
不过,就算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也是没有办法。
因为李隆的残暴无道,又有哪个敢劝谏呢?
在李隆的心中,也许唯有他那个国丈能够劝谏。
可那崔健,一直以来都对大明抱有敌视的态度。
让他去劝说,无疑是痴人说梦,绝对不可能。
甚至,他不火上浇油就算是好的了。
正如高句丽一些开明人士的猜测,此时在王宫宫,崔健正不断劝说着李隆。
“王上,如此的秘密,定是朝中的左丞相赵欢之传出去的,他曾在大明学习数年,深受其毒害。”
“人虽在我高句丽,但他的心却是向着大明的。”
李隆听到崔健提到这个人名,不由一怔。
“国丈,赵师在本王登基之前都已经致仕了,口不能言,他怎么会传出去呢?”
崔健听了,皱着眉头哀怨道:“王上,你怎么就不明白,赵欢之那人心思狡诈,故意疯卖傻,糊弄你呢。”
“他虽是您的老师,但你也知道,他可是一直反对你继位呢。”
“只是先王意志坚定,他这才以退为进,装病不上朝,是想让整个高句丽的士人给先王施加压力的。
崔健继续蛊惑道。
“而且,臣还听说,那赵欢之的门客,可是出走好几个人,而方向正是大明的方向。”
不过,虽然崔健虽巧舌如簧,但李隆始终是缄默不语。
若说这天下,他最害怕的三人。
一是大明的皇帝,二是刚死掉的父王,而第三个就是他的这个老师赵欢之了。
可以说,他是畏惧到骨子里了。
好在他这位老师,在他继承王位之后,就避世不出了。
其实,他一直隐瞒着一件事,那就是他的父王在薨逝的时候,曾给他说过,让他继承王位之后,把老师重新重用。
只是他一直慑于老师的威严,不敢召他入宫为官了。
可现在,国丈却说他的这位老师,通敌卖国,要让他杀一儆百。
这怎么能使得?
他也许残暴无道,甚至是无法无天,但现在让他向一直畏惧的老师下手,他还是不敢的。
以他老师在高句丽的威望和地位,若是残害他的话,恐怕天下的士子们,绝对会起来反抗他。
他可以什么都能听从国丈的建言,但今天的这事,他却不敢答应下来。
甚至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把他往火坑里推。
赵欢之,不但是三朝元老,更是先王,以及李隆的老师。
乃高句丽最为知名的大儒,是整个王国的士子所仰望的存在。
所以,哪怕是李隆再残暴,再无道,也不会轻易去找这位老师的麻烦。
哪怕是他的国丈说其通敌,他也没有轻易相信。
不过,接下来他的国丈崔健一句话,却是改变了他的想法。
“王上,你忘了他可是一直主张长公主殿下与大明结亲呢。”
崔健不得不拿出了杀手锏。
在长公主奉献给大明这件事上,这个崔健一直以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他的主张是,只要大明的皇帝中,出现一个高句丽血脉的,那么说不定,高句丽的地域还能扩展一些。
所以,以赵欢之为首的高句丽士大夫阶层,都殷切地希望长公主嫁到大明去。
只是当时先王,十分疼爱这个幼妹,不想让他嫁给当时的朱祁镇。
所以,此事也就一直搁浅了下来。
不过,当大明这位新君继位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皇者之气,最终折服了先王。
这才在临终之前,把长公主送到大明。
谁知,还未等到长公主刚入境大明,就被李隆给劫持了回来。
此事一出,整个高句丽大为震动。
大明那可是自己的宗主国。
而且,当今大明的天子,又是一个皇霸之气者,绝对不会咽下这口气。
事实也是如此,大明的那位天子,竟带大军,亲讨他们高句丽来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王言而无信的行为导致的。
也是造成如今高句丽举步维艰的罪魁祸首。
可惜,这位新王和他的同党,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灾难一般。
如今,还在王宫之中,追查是谁泄了大明攻打高句丽的消息。
矛头更是直指了当今高句丽大儒赵欢之。
这个李隆一听到崔健所言,立即暴怒而起。
是的,就是这个赵欢之,一直主张长公主上供给大明皇帝的。
可以预料,若是大明的军队到达高句丽国境,这个老家伙绝对会首先率领天下士子投降。
以他的威望和士林中地位,绝对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李隆越想越是害怕,越想越觉得会发生这样的事。
而一旁的崔健看着李隆阴霾重重的脸色,心中大喜。
果然,长公主是王上的逆鳞。
只要触碰,就会导致他失去理智。
呵呵,谁能想到曾经那么贤明先王,竟会有这样的一位继承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没有这么一个愚蠢的王上,他又能如何操纵高句丽的大权呢。
又怎能成为一个权臣呢?
只要是他通往权臣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都得被他碾碎。
而一直与他不对付,曾经令他最为痛恨的赵欢之就必须除之而后快。
想到这里,崔健继续道:“王上,您还等什么?再晚点的话,说不定那赵欢之就要逃出王城了。
“若让他逃到大明,那就太晚了。”
“王上,下决心吧。”
李隆虽神色阴狠,但真让他真让他下定决杀掉自己的老师,那位在高句丽德高望重的大儒,却还是犹豫不决。
“国丈,能不能.….能不能把他削职为民,赶回老家?”
“哎呀,王上,不能有妇人之仁啊,您忘了汉人的项羽刘邦故事了吗?”
崔健见王上犹豫,不由着急了。
“王上,你可是将来要成为我高句丽皇者的人更要杀伐果断。”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通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呢?”
当听到“皇者”两个字后,李隆立即热血翻涌,他心中一直有最大的两个理想。
却始终不敢,也不能透露给任何人。
而其中一个就是能成为皇者,让高句丽的疆域像大明一样广阔。
让四海向他称臣。
所以,当听到国丈提及这两字后,他立即眼睛发亮。
“国丈说的对,国丈说的对。”
“只要是通敌卖国,哪怕是本王的老师,本王也要大义灭亲。”
“国丈,速速派人擒拿赵欢之。”
崔健闻言,不由大喜。
“王上英明,臣这就亲自带人去捉拿通敌卖国的赵欢之。”
很快,一件大事震惊了整个高句丽。
不是大明的天子,亲率大军,征讨他们。
而是高句丽当世大儒,三朝元老,两代王师的赵师,被当今王上擒杀。
年迈的赵欢之,不堪其辱,撞柱而亡,而他那刚烈的老妻,也殉情而亡。
至于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当场被杀。
小儿子因为游学在外,躲过一次大劫。
不过,赵欢之其他家族人,则是无一幸免,被以通敌卖国之罪,直接拉到街上砍杀。
这次屠杀的人数,虽是新王所杀最少的,但却是很快传遍了整个高句丽。
因为新王屠杀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的老师,三朝王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赵欢之。
在第二天,各地郡县的士子,纷纷走上街头,聚集在官府的门前,为这位大儒名不平。
而各地官府,似乎早就接到了来自王宫的旨意。
只要参与此次的士子,所有人都会取消其功名。
为首者,更是被押进大牢。
李隆和崔健一千人,以为这样就能平息这件事的影响。
可是他还是忘了一些士子们的血性。
虽然一部分士子退却了,但留下来,坚持向官府,王上讨要说法的士子们,还是不在少数。
各地官府见此,不由慌了。
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再者不少官员,其实也是和这些士子们同样的心情。
所以,不少地方官员,便是左右为难起来。
不过,一些崔健的亲信党羽,却是对这些士子们毫不客气。
不少有血性的士子们,被抓入大牢,甚至还杀害了不少的儒家士子。
这无疑更令此事,愈发的不可收拾起来。
于此同时,这个震惊高句丽的消息,也传到了正在行军的朱祁钰耳中。
当他得知此事之后,不由感慨道:“高句丽有如此昏聩,无道的王,何愁不被朕灭啊。”
“传朕旨意,表彰高句丽的赵欢之,寻找他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