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节节高
元丰三年(1572年),新年的钟声在细川家的领地内回荡,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挑战。
去年,对于细川家而言,是充满荣耀和扩张的一年。
细川家在版图上再次实现了显著的扩张,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备前、美作、伯耆三国,新增了50万石高的土地。
不过这50万石,是未检地的石高,但这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而且新增的领土,意味着更多的农民和武士,将归属于细川家。他们将成为细川家的忠诚支持者,为细川家的繁荣和安全贡献力量。
随着每一次的扩张,都像是竹子生长中的每一个节,坚实而有力,支撑着细川家节节高的向上发展。
现在的细川家,已然是个庞然大物,总领石高725万之多。
可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已经无人能撼动其霸主之位了。完全具备开幕的条件了。
室町幕府,已经悄无声息了六年,足利义辉也埋骨了八年。
如今的武家,都很少提及足利将军的事了。
全天下,似乎都在等着,细川幕府的开创。
但细川藤元却丝毫不着急,虽然细川家已经占据了半壁天下,但那是从六十六令制国算的。
如果按地图领域来说,也就三分一左右,九洲、关东、羽奥都没有触及。
所以即便是开幕了,这些地区的大名,也只会是变成独立性非常高的地方势力。正如室町幕府一样,不利于地方统治。
“恭贺主公新年,愿主公武运昌隆,细川家万世永昌。”
细川众家臣齐行大礼,为主家献上忠诚。
“嗯。”细川藤元淡淡的回应,看着
细川家每年的新年都很隆重,今年也是一样。
“恭贺主公新年,愿主公武运昌隆,细川家万世永昌。”众家臣异口同声,动作整齐划一的大礼拜服下去。
他们的声音在大广间内回荡,如同一首雄壮的赞歌,表达了对细川藤元的敬意,以及自己的忠诚。
“嗯。”细川藤元淡淡的回应,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环视四周,锐利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心:“感谢诸位的忠诚与祝福,细川家的荣耀离不开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新的一年,请诸君与我,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是!”众家臣齐声应诺,他们被细川藤元的话语所鼓舞,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新一年的期待,和对家族未来的憧憬。
“政康。”细川藤元点名家中笔头。
“在。”三好政康俯身应答。
“开始吧。”细川藤元示意封赏开始。
“是。”三好政康拿出早已备好的封赏册,开始宣读。
“尼子元久。”三好政康开篇就点名道姓。
“在。”尼子元久立刻出班行礼。
“本次攻略伯耆国有功,加封5000石知行,晋升为细川家侍大将,特赐感状。”
三好政康高昂的声音中充满赞赏,为尼子元久得到感状而感到高兴。
感状,不仅是主家对他表现的肯定,同时也是日后封赏的承诺。
也就是说他今日之功,暂且记下,待到主家登顶之日,必然还会大加封赏。
“谢主公厚恩!尼子一族复兴全赖主公,也必定会世代效忠主家。”
尼子元久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透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尼子一族的勇猛和忠诚,是细川家的宝贵财富。”细川藤元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尼子元久的信任和期待。
“我期待你们在未来的战斗中,继续展现你们的英勇,为细川家赢得更多的荣耀。”并送上几句勉励。
“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誓死追随!”尼子元久的声音坚定有力,郑重的向主位上的细川藤元行礼,表达自己深深敬意和感谢。
他的家领已经达到了12000石,这标志着尼子家重新跻身于大名之列。
‘虽然无法与昔日巅峰的时期同日而语,但尼子氏能在我手中复兴,这已是我最大的荣耀。’尼子元久心中暗自思忖。
尼子氏的荣耀得以重燃,家族的血脉得以延续,这足以让尼子元久感到自豪。
另外,还有这份感状。
他将会视其为家族的宝贵财富,将之珍藏。
为了能让主公兑现承诺,为了自家的荣耀和未来,他也必定会继续勇往直前,铲除所有阻碍主家大业的敌人!
“恭喜尼子大人了。”大广间内的其他人,也纷纷向尼子元久表示祝贺,场面一度热烈。
侍大将,已然是家中重臣,未来不可限量。
待到场面安静下来,三好政康才继续宣读:“细川三河守藤之。”
“在。”细川藤之立刻应声,表情干练。
这几年的外放历练,让他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沉稳的武士。
细川藤元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眼神中露出赞许的目光。这是对他这几
年成长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潜力的期待。
在自己下一代的还没有成事前,这个弟弟,必须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细川家带来更多的荣耀。
“长筱之战,成功击退武田军,为重创武田家创造了契机。”
“加封5000石知行,特赐感状。”三好政康又发出去一份感谢状。
现在感状成了硬通货,看来细川藤元是打算统一全国后,进行大范围的调整。
“感谢主公恩赐,这都是臣下应该做的。”细川藤之大礼谢恩,他励志要成为辅佐兄长的贤内弟。
“嗯,你的忠心,本家不会吝啬的。”细川藤元也给他做出了保证。
加封后的细川藤之,知行达到了35000石,位列家臣团第二了。
“奥平贞治。奥平贞治进来!”三好政康冲着殿外喊道。
“在!在!”排名都排到殿外的奥平贞治,一路小跑进来。
“此次长筱之战,城代奥平贞治值守有方,为我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最终的获胜奠定了基础。”
“特赐三河山入城及周边2000石知行,晋升为本家足轻大将。”
这份荣耀,羡慕的其他城代
“特赐三河山入城及周边2000石知行,晋升为本家足轻大将。”这句话传遍殿外,如同春雷般震撼人心。
这份荣耀,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令人羡慕。
其他的城代们目露复杂之情,有的羡慕,有的敬佩,有的甚至巴不得敌人来进攻他的守城,也好让他展现一下武名,获得同样的荣耀。
“谢主公隆恩,属下必不负所托,誓死捍卫长筱城,为主家鞠躬尽瘁。”奥平贞治激动的身体,都抖出了残影。
这是2000石的知行啊!奥平一族从扎根三河到现在,也才不到3000石。
自己仅凭这一战,就开创了奥平氏的辉煌,也将成为山入奥平氏的第一任家主,这怎能不叫他激动。
大广间内,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此时此刻他就是这殿中的焦点。
虽然他这个足轻大将,也只能排在殿内最末尾,但也是拥有议事权的资格了。
“听说,有个叫强右卫门的武士,为了给城内传递信息,英勇就义了?”
这件事细川藤元都听说了。
“正是。”奥平贞治确认了这件事。
细川藤元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把他的事迹树立成典范,让所有的武士都学习他的勇气和忠诚。”
“是!”本多正信心领神会。
“宇喜多直家。”三好政康继续宣读。
“在。”殿内的宇喜多直家出班行礼。
他的家领已经有81000石了,如果再晚几年,他下克上了浦上宗景,侵占了备前、美作两国,领地至少翻三倍。
“宇喜多家能够参降我细川家,并为攻略备前、美作国作出贡献,特赐儿岛郡两万石知行,任外样大名。”
细川家第一个超十万的大名,竟然是一个外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天下争夺到最后,基本上就是几个巨头在一教高下了。
要么武力征服对方,要么对方主动参降。
参降就是投降或认输的意思。“降”意味着“下降”或“投降”。“参”意味着“参加”或“参入”。
宇喜多直家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细川藤元志在天下。如今细川家势力庞大,如果与之为敌,之前的努力很有可能付之东流。
不如顺应天军,也可从中再捞些好处,这两万石高,就是最好的证明。
“是,感谢主家恩赏,宇喜多氏愿为主家竭诚奉公。”宇喜多直家大礼参拜。
虽然他的石高位列细川家榜首,但细川藤元却给了他个外样大名,并不参与核心军政。
所谓外样大名,就是中后期才臣服细川家的领主大名,他们可能是主动参降的,也可能是被迫投降的。
例如之前的小寺氏,是参降的;北畠氏,是被迫投降的。
他们都属于外样大名,关系与细川家比较疏远,虽然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却是被细川家重点提防和削弱的对象。
因此他们不可能会有亲藩大名或谱代大名的权力,也就是说将来如果成立幕府了,幕阁中的权力职务都与他们无关。
一旁的细川藤之抬眼看着宇喜多直家,他打心底里防备这个阴谋家。
细川藤之就是亲藩大名的代表,即有血缘关系的细川家的人。
三好政康宣读完了宇喜多直家的封赏,便继续下面的封赏。
政康就是谱代大名的代表人物,虽然石高只有四万知行,但仍是家中的笔头家老。
谱代大名,就是跟细川藤元一起打天下的家臣。
虽然现在看着亲藩大名与谱代大名,与外样大名相比处于劣势,但这只是暂时的。
在细川家扩张的同时,亲藩大名与谱代大名会水涨船高,最后大封群臣的时候绝对是占据排行榜前列的。
反观外样大名则会依然如故,细川家扩张的时候不
但不会给他们立功的机会,甚至稍有过错,就会受到减封的处置。
所以......
宇喜多直家的眼珠子乱转,必须要想办法把自己头顶上的外样,换成谱代,甚至是亲藩!
后面的功劳不再一一表述,尤其是细川家的谱代家臣,都或多或少的有加封。
即便是没有参与战事,但发展领内也是功劳,哪怕是修个路也算。
例如三好政康把淀川河道的堤坝修理了一下,就获得了1000石知行的奖励。
封赏之后,就到了盛大的新年宴,这是主家犒赏众家臣的重要环节
细川家每年的新年都很隆重,今年也是一样。
府邸被装饰得金碧辉煌,红色的灯笼和金色的流苏,挂满了每一个角落,象征着喜庆和繁荣。
宴会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乐队在一旁演奏着欢快的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为宴会增添了不少气氛。
今年新增的美食,自然要与新增领地挂钩,这已经是细川家的传统项目了。
清酒、大米。
都是来自备前国的上贡。
这些都只能说是特产,而不是特色。
吉备团子,就是这次筵席中的新面孔。
其制作方式,是将黍米和水以及盐一起煮,煮至水分收干至柔软程度,然后焖10分钟。
之后,再用工具将其碾碎,加入粘米粉、糖和热水混合,用手揉成适当大小的面团,放到蒸锅上蒸10-12分钟。
蒸好后,再次搅拌均匀,然后揉成便于食用的大小,最后撒上黄豆粉即可。
“嗯,吃起来虽然没有那么惊艳,不过比馒头香。”细川藤元也是第一次吃。
而吉备团子最出名的,还是与桃太郎的传说有关。
据传,在桃太郎的故事中,桃太郎用来收买狗、猴子和雉鸡的食物,就是吉备团子。
然后使它们成为自己的伙伴后,一同前往鬼岛,去惩治恶鬼。
之所以叫吉备团子,是因为桃太郎传说的发祥地,就是冈山的吉备地区。
美作国进献的食材是美作饼;
伯耆国进献的食材是木绵饼。
还真是民以食为天啊,都是以填饱肚子为主的,完全没有追求奢侈的欲望。
或者说,这两国的产出,与奢侈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