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第 106 章

  第105章


    工业经济系只有两名女教师, 一位是教授政治经济学的徐老师,今年刚办了退休手续,另一位就是面前的欧阳老师。


    欧阳瑾三十多不到四十岁, 面容白净,衣着整洁, 乌黑的长发高盘在脑后, 气质特别干练利落。


    她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不但有本科的教学任务, 还要给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以及企业厂长经理专修班上课。


    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导致欧阳瑾与学生的交流不多, 看上去也没那么好说话。


    苗主任正是相中了这一点, 才把她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厂里。


    相比于那些平易近人的老师, 以及抹不开同学面子的学生厂长,让她这样与学生有些距离的人当生产副厂长, 反而更便于管理工厂。


    叶满枝虽然上过欧阳老师的课, 但也是与她没什么深交的学生之一。


    骤然接到对方的邀请, 让她面上难掩惊讶。


    微怔片刻后, 还是遗憾地选择了婉拒。


    “欧阳老师, 我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产了, 目前只能勉强兼顾学业和厂里的一部分工作, 暂时无暇他顾, 加入您课题组的话,可能会耽误您的课题进度。”


    工业经济系的每个老师都有科研任务, 有的老师会让高年级的学生加入课题组,帮忙搜集资料,整理调研数据。


    陈莹就在许老师的课题组里。


    尽管工作繁琐, 对本科生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叶满枝当然想进欧阳老师的课题组,但“保护女性劳动力”这种课题,一听就是需要去基层大搞调研的。


    她现在怀揣小崽,哪有精力到处折腾!


    闻言,欧阳瑾往她身上扫了一眼,虽然显怀了,但面色红润,四肢纤细,眼里透着一股精气神。


    她想了想说:“这个课题还在准备阶段,你可以先加入进来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等你出了月子,我再安排你去基层调研。”


    欧阳瑾的课题组里,其实已经有两个高年级的学生了。


    但大学生大多是未婚未育的,而“保护女性劳动力”这种课题,总要涉及结婚生子,孕期、哺乳期的话题。


    未婚姑娘见到女工撩起上衣喂奶,都要脸红地背过身去,更遑论听到基层女工谈起夫妻话题时的反应。


    欧阳瑾因此想从调干生里,找一个已婚已育的助手帮忙。


    她最先相中的人选是当过妇女主任的边鹊桥,可是,查阅了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以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了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她好几门课的成绩都是倒数的,综合排名只排在23名。


    若是用课题分散她的学习精力,很可能让她本就不富裕的分数雪上加霜。


    与之相比,当过街道副主任、俄文满分、体育满分的叶满枝,似乎更合适一些。


    尽管物理成绩惨不忍睹,只考了63分,但其他成绩比较平均,班级综合排名第8。


    勉强算是名列前茅吧。


    她原本想等叶满枝生了孩子以后,再邀请对方加入课题组。


    但最近厂里突然冒出来一股流言,说什么叶满枝想当副厂长却偷鸡不成蚀把米,生产计划科被分出去了一半。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而欧阳瑾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知道事实如何,叶满枝完全是受到了无妄之灾。


    她早点把叶满枝拉到课题组里来,也算是变相安慰和补偿对方了。


    “厂里的流言你不用放在心上,先顾好自己和孩子,”欧阳瑾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杂志,“这是苏联那边发行的《民族友谊》,乌兹别克的作家穆赫塔尔在这本杂志上连载了长篇小说《姐妹们》。据说是描写女工们争取解放,兴建第一座现代化纺织厂的故事。”


    叶满枝下意识接过那一摞杂志,没弄懂老师给她看杂志干嘛。


    只听欧阳老师又说:“文学作品也是推动保护女性劳动力的重要一环。大多数女工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习惯随波逐流,没有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意识。这篇《姐妹们》是很难得的描述女工争取解放的作品,听说你的俄文成绩很好,那你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将这部作品翻译出来,到时候摘选一些重要情节,充当妇女扫盲班和提高班的教材。”


    欧阳瑾读书时学的是英文,俄文水平不足以支持她阅读原著小说。


    她只在俄文系那边读过《姐妹们》第一章 的译文,之后的内容由于无人翻译,她一直没看过。


    这回她把俄文很好的叶满枝拉进课题组,不用她下基层调研,只要能把这本小说翻译出来就行了。


    叶满枝捧着那一摞《民族友谊》,心里有点犯嘀咕。


    尽管欧阳老师解释得冠冕堂皇,把保护女工的课题跟苏联小说联系到了一起,但她咋感觉两者关系不大呢?


    不会是欧阳老师自己想看吧?


    她心里疑惑着,但还是麻利地把杂志收下了。


    有些师兄师姐为了加入老师的课题组,还要去教研室打水拖地呢,欧阳老师只是让她翻译个苏联小说而已,又不用她挺着肚子下基层,那还有啥可推却的!


    叶满枝跟老师表了一番决心,表示一定会认真完成任务,又在对方询问街道办工厂对女工的劳动保护时,回答了几个问题。


    聊了一个多钟头,才捧着那一摞杂志离开。


    被老师划拉进课题组,对她这样的大一学生来说,当然是值得庆贺的大好消息。


    但她高兴归高兴,正事可没忘呢!


    三人成虎,要是放任流言乱传,谎话很快就会变成真的。


    她确实觊觎厂长的位置了,可她还没行动呢!


    凭啥让她背锅啊!


    叶满枝瞅一眼手表,已经是午饭时间了,她回办公室拿了饭盒,准备先去食堂吃饭,再找石磊算账。


    人是铁饭是钢,她现在一个人吃两个人补,一顿饭都不能耽搁。


    叶满枝溜溜达达进了食堂,见到有学生的饭盒里装着红烧刀鱼,她赶紧加快速度,紧走了几步。


    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只有七两半的肉票,学生食堂的大锅菜以时令菜为主,偶尔能见到点荤腥,海鲜什么的一年也见不到两次。


    能在食堂吃一顿刀鱼,那真是过年了!


    叶满枝挺着肚子,为了一口吃的健步如飞,没几下就跑到了队伍后面。


    豪掷八毛钱,打了半盒红烧刀鱼。


    她一边端着饭盒找座位,一边在心里感叹,幸好她是带着工龄和工资上学的,否则她还真不舍得这样大手大脚花钱。


    她现在不上班还有工资拿,总感觉这钱是白捡的,花起钱来毫不手软。


    叶满枝的目光在食堂里睃巡着,没找到空位,却见到了几个熟面孔。


    她把装着刀鱼的饭盒用盖子扣上,蹭蹭蹭直奔目标而去。


    “石磊!”叶满枝走到石磊跟前,用附近几桌都能听到的音量问,“你咋回事?到底还是不是爷们儿?”


    石磊被突然的问话问得一愣,撞上同桌几个同学的古怪眼神后,终于回过神来。


    他语气里带着点羞愤道:“你说话能不能不要那么粗俗?”


    “我问你是不是爷们儿就是粗俗了?”叶满枝理直气壮道,“当初咱俩是咋说的?是不是说好了真刀明枪地来!不许使些不入流的小手段?你当面答应得好好的,背地里却给我造谣!搞得同学们全在乱传,说我为了当副厂长把你撸下去了!”


    叶满枝把这几天的谣言全都一条一条地说出来,然后皱眉看向他。


    “明明是你看我这个孕妇不顺眼,三番两次想把我的科长撸了,你怎么还倒打一耙呢!不让你当生产副厂长,是因为生产和教学结合得不好,那是系领导的安排,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是有这个能耐,我干嘛不冲着厂长使劲,要一个副厂长干嘛?”


    这会儿正是中午的饭口,周围全是来吃午饭的学生和老师。


    她这边一嚷嚷起来,立即就引来了好事者的围观。


    一个个抻着脖子看热闹。


    当众被质问的石磊脸色由青转红,扔下筷子说:“谁给你造谣了,你说话要有证据!”


    “你们班的刘士虎和郑斌已经交代了,就是你跟他们说的!你要是还想狡辩,咱们就跟这两人当场对峙去!”


    之前与赵金花吵架的俩人,一个叫刘士虎,一个叫郑斌,都是石磊的同班同学。


    他俩当然不可能把石磊供出来,但叶满枝心里已经认定石磊就是造谣源头了。


    除了他,谁还会编这种无聊的瞎话!


    然而,叶满枝千算万算,没算到那个未曾谋面的刘士虎,居然正好坐在这张饭桌上。


    他们班今天有技术课,下课以后,班里的几个男生一起来食堂吃饭了。


    石磊不可置信地看向对面的寸头男生,“你交代什么了?我什么时候让你造谣了?”


    被点到名字的刘士虎,愣道:“我什么也没交代啊!”


    叶满枝:“……”


    她一面暗道失策,一面快速想着说辞。


    挺直腰杆道:“说我这个孕妇不干活,占着茅坑不拉屎,这话是不是你们在厂里说的?我要是不干活,你们那些生产任务是咋来的?你都被我同学当场逮住,也被欧阳老师批评了,还狡辩什么呀!我跟你无冤无仇,你又不是厂管理层的人,没出席管理层会议,要是没人跟你透露,你从哪里知道的那些会议细节?”


    刘士虎只是跟同学私下嘀咕几句而已,被正主问到面前时,还是有些尴尬的。


    他支吾道:“我听别人说的。”


    “别人是谁啊?”叶满枝当着大家的面问,“别人的消息又是从哪来的?”


    察觉到刘士虎看向自己的视线,石磊神色不善道:“我什么时候跟你说她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他只是在舍友问起被撸原因时,随口抱怨一句那个大一的叶满枝太难缠。


    之后就没再跟别人提过这个话题了。


    这事对他来说并不光彩,他没必要总去提醒别人他从副厂长被撸成科长了。


    石磊觉得自己没错,便如实介绍了情况,“那天汇报会上的人那么多,谁知谣言是从谁嘴里传出来的!”


    叶满枝哼了一声说:“谣言是从你们大三传出来的,而且传谣的人,好几个都是你的同班同学。你被调整工作,是系里的意思,凭啥说我难缠?要不是你碎嘴子在宿舍里胡说,其他人能知道这些吗?”


    石磊:“……”


    谁是碎嘴子?


    “既然谣言是从你这里传出来的,那你就得负责辟谣!要是再让我听到有人在背后造谣诽谤我,我不找别人,就找你石磊!”叶满枝降低音量,小声对他说,“到时候我就跟全校同学说,你不但不是爷们儿,还是个碎嘴子!”


    虽然降低了音量,但同桌吃饭的这几个男生还是听到了。


    有人憋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叶满枝没再理会脸色铁青的石磊,哼了一声,端着饭盒去享用红烧刀鱼了。


    *


    因着闹了在食堂堵人,当场对质这一出,叶满枝在学校里算是一战成名了。


    外院系的同学还没听到那个谣言,但现在都知道她厉害又难缠。


    不过,叶满枝一向比较自我,解决了造谣源头,便不再关心其他人会如何看待她了。


    这几天一回家就去翻看欧阳老师给她的那几本俄文杂志。


    她以前看过俄文小说,却没什么机会阅读苏联当地的报纸杂志。


    即使这些杂志已经过期了,仍然让她读得如痴如醉。


    她暂时没去翻译那篇《姐妹们》,转而看起了看杂志上连载的另一篇爱情小说。


    吴峥嵘晚上在厂里加班,回家时已经到了吹熄灯号的时间。


    见她靠在床头,一心盯着手上的苏联杂志,吴峥嵘想问问她今天是不是一直躺在家里看闲书了。


    隔了两秒,以防孕妇有抵触情绪,他又改口问:“你今天一直在家学习呢?”


    叶满枝头也不抬地“嗯嗯”。


    “没出门散步么?”


    “没有,我认真学习来着。”叶满枝大言不惭道。


    吴峥嵘沉吟着没说话,脱了军装外套,快速洗漱完毕,才再次开口道:“距离预产期还有不到一个月了,你现在肚子越来越大,每天走读往返太不方便了……”


    叶满枝放下杂志,不可思议地问:“你不会想让我住回宿舍去吧?”


    “不是,奶奶之前建议咱们回老宅住一阵子。我怕你不习惯,就没答应。但你现在身子越来越重,还是住到学校附近比较方便,能节省在路上的奔波时间。”


    吴峥嵘最近经常加班,无法如之前那般,每天陪她出门散步。


    恰好这几天叶来芽正痴迷看俄文小说,他不在家,叶来芽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动弹。


    与其让她一个人待着,还不如搬去老宅住一阵子,让奶奶和小姑陪她出门走走。


    叶满枝跟婆家长辈的关系还不错,逢年过节也经常在婆家留宿,她并不抵触去吴家老宅住。


    确认吴峥嵘也会跟她一起搬过去以后,便点头同意了。


    熄灯号又吹了一遍,叶满枝将杂志放到一边,让他快点拉电灯上床,然后侧身躺在他身边,将肚子的一半重量压在他身上,再把腿也压到人家的腿上,找好了一个舒服的姿势。


    “爷爷什么时候能想好宝宝的名字啊?”叶满枝嘟哝道,“得让他老人家快点呀!一定要在宝宝出生之前,把名字取好!否则就会像‘出租车’和‘起球’似的,被人家乱喊名字。”


    吴院长前两个月正式退休了,刚退休难免不适应,叶满枝就把给孩子取名的任务交给了他,算是给他找点事做。


    吴家人的名字都挺好听的,她对吴爷爷取名很有信心。


    她原本对这件事并不着急,可是自从四嫂生产以后,她就不得不急了。


    当初三嫂生孩子的时候,新手爸妈太宝贝孩子了,取什么名字都觉得不满意,导致孩子出生还没有正经名字,被四嫂钻空子取了一个小名叫“出租车”。


    结果前两个月,四嫂的第二个儿子出生时,也没给孩子取好名字。


    叶满枝在黄大仙的脑门上看到:【幸好不是女儿。】


    然后,她就听到黄大仙提出建议,让新生儿随两个哥哥取名,麦多的大名叫叶起福,出租车的大名叫叶起祥,轮到这个最小的,大名就叫叶起球。


    大名叫叶起球当然是不可能被通过的。


    但黄大仙那人记仇,像当初的四嫂似的,用“起球”称呼刚出生的小婴儿,所以现在全家人都被她带偏了,跟着一起喊起球。


    叶满枝心里特别紧张,生怕自家娃出生时,也被人取出什么奇奇怪怪的名字。


    想到这里,她有些焦急地问:“爷爷到底能不能取名啊?实在不行咱俩给宝宝取一个算了!先取个小名也行,不管男孩女孩,小名都叫漂亮。到时候别人喊我的时候,就可以喊我‘漂亮妈妈’,喊你就是‘漂亮爸爸’,哈哈~”


    并不想被人喊作“漂亮爸爸”的吴峥嵘:“……”


    与肚子里的娃完成了今日份的互动,吴峥嵘在她头上轻抚了抚说:“咱们明天住过去,顺便问问他取名的事,要是还没取好,咱们就自己取。”


    他也觉得吴院长有点磨叽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能取出来。


    夫妻俩已经做好了自己取名的准备,但是第二天搬去老宅住的时候,吴爷爷却交给孙子一张红笺,上面是他给重孙取的名字。


    叶满枝没看红笺,直接问:“爷爷,您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啊?”


    “吴玉琢,男孩女孩都能用。”


    叶满枝脸上僵了一瞬,心想谁家给孩子取名叫“玉镯”啊?


    吴峥嵘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从旁解释说:“玉不琢不成器,那个玉琢。”


    “哦哦哦,那挺好听的。”


    好歹是个正经名字,叶满枝总算放了心。


    娃有了大名,她跟吴峥嵘也顺利在老宅安顿了下来。


    然而,不知是不是换了环境的缘故,叶满枝连着三天都没睡好。


    心里总惦记着梨花、葵花、一窝小鸡,还有她家院子里的那片菜地。


    她以前睡不着的时候,吴峥嵘自有办法帮她助眠。


    但她这会儿已经到了孕晚期,医生特意强调过禁止任何形式的房事。


    吴峥嵘感觉有点棘手,在她又一次混混沌沌醒来时,提议道:“要不咱们回家去住吧?以后我每天开车接送你上下学。”


    叶满枝一下子就清醒了,连忙说:“不用了,开车办私事对你影响不好。”


    “我这几天上下班往返老宅和单位也要开车的。”吴峥嵘俯身帮她把鞋穿好,一锤定音道,“就这么定了,回头我往厂里交点油钱。”


    于是,刚在老宅住了三天的小夫妻,又收拾行李,大包小裹地住回去了。


    叶满枝躺在自家两米的大床上,深吸了一口枕头上阳光的味道,感叹一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小窝,而后闭眼秒睡了。


    吴峥嵘坐在床边,视线划过那小丘似的肚子,望着她红扑扑的脸蛋注视良久,俯身在她额头上亲了一记,重新穿上军装外套,去厂里加班了。


    *


    叶满枝从吴家老宅返回军工大院以后,重新吃好睡好身体好,每天由吴司机负责接送上下学。


    同年级二班的班长孔琳在五月末的时候,请假生孩子去了。


    叶满枝按照预产期估算,可能会错过几门期末考试,所以也提前跟老师请了假。


    申请了下学期补考。


    然而,她做好了不参加考试的准备,这孩子却迟迟不肯出来。


    “小叶,看你这肚子,快生了吧?”居民小组长来家里做工作时,见到她这个肚子就说,“本来还想让你这个大学生代表咱们居民小组,写一份材料呢,要不还是算了。”


    叶满枝问:“要写什么材料啊?”


    “《增产节约决心书》,写了决心书,街道办能奖励一条毛巾和一个搪瓷茶缸!”


    居然还有奖品!


    叶满枝立即爽快答应:“怀孕也不耽误我动笔呀!这活儿我接了,明天就给你送去!”


    小组长离开后,吴峥嵘接过纸笔说:“你写什么决心书?看你这肚子一时半会儿生不了,你还是专心复习期末考试吧。”


    叶满枝垮了脸说:“这孩子咋回事啊?我还想趁着生孩子的机会,先混过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呢,但我数学、化学、统计学、俄文全考完了,他还没动静,不会要等我考完最后一门物理,才肯出来吧?”


    “有可能,你认真复习吧。”


    吴峥嵘接过稿纸,拿出钢笔在最上面写下了一行走笔龙蛇的行楷——《增产节约决心书》。


    “你会写决心书吗?水、电、煤、粮食、布料都要节约,你多写点!我还想得毛巾和茶缸呢!”叶满枝不放心的举例,“比如厉行吃饱不浪费,按照原计划节约粮食,还有用电用水要比上个月减少20%……”


    吴峥嵘摆摆手,让她专心看书复习。


    他自己运笔如飞,替媳妇写了一份决心书,争取得到街道办的大奖。


    叶满枝再次感叹,这孩子真是慢性子,拿起物理课本复习去了。


    她一直在心里默默许愿,希望宝宝能在物理考试之前出生。


    然而,她正常准备了物理考试,正常进了考场,正常开始了答题。


    等她写完一张试卷,慢腾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对等在门口的吴峥嵘说:“快点吧,吴玉琢同志太严格了,果然要等我考完试才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