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第 107 章
第106章
叶满枝从未感觉时间如此漫长过。
一浪高过一浪的疼痛, 让她脑子里木木的。
医生要求她集中注意力,而她却像个成绩不好,还不肯听讲的差生, 用胡思乱想分散着疼痛。
待产包被吴峥嵘放在车上,每天带进带出, 今天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吉普车停在学校外面, 听说她要生了, 吴峥嵘表面镇定, 用他在《妇产科学》上学到的皮毛,安抚她时间还来得及。然后慌里慌张地把她从教学楼门口, 一路抱到了学校大门口。
她可能又要在学校出名了。
老叶被常月娥安排去江边偷摸钓鱼, 不知钓到鲫鱼没有。
还有她的物理考试, 幸好她坚持考完了, 否则等到补考的时候,知识点早被她忘光光了, 那最近岂不是白复习啦!
叶满枝脑子里过电影似的乱想着, 再一次按照医生的要求使劲后, 终于感觉身上一轻, 而后听到医生含笑恭喜她:“生了一个很有分量的小姑娘!”
新生儿响亮的哭声, 让她跟着松了一口气。
想着那是自己挣扎了好长时间才生下来的小不点, 叶满枝鼻头酸涩, 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
等她见到等在外面的父母和吴峥嵘时, 那眼泪流得就更凶了。
她觉得无论是妈妈还是吴峥嵘,要是有谁能来亲亲她就好了。
吴峥嵘伸手给她抹了腮边的泪, 十多个小时的等待,让他顾不上旁人的目光,倾身在她汗湿的额头上用力吻了吻, 低声说:“咱们的女儿很好,宝贝特别棒!”
叶满枝听出后半句不是说女儿的,而是夸她的。
当着父母和护士的面,她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忍不住抿嘴笑了。
常月娥把小孙女放到哭成狗的老伴怀里,上前隔开其他人的视线,对两个小年轻说:“先回病房吧,生孩子折腾了那么久,让来芽赶紧休息。”
叶满枝扭头往襁褓的方向望了一眼,终于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
之后的日子对新手爸妈来说有些混乱。
医院也在搞跃进,只要婴儿和产妇的状态正常,一般住院三天就被要求出院了。
叶满枝回家坐月子的时候,除了吃就是睡,要么就是给孩子喂奶,其他事情并不需要她操心。
但吴峥嵘和常月娥还要负责招待来探望的同事、邻居,给亲戚朋友送红喜蛋报喜,几乎没有能闲下来的时候。
送走叶满枝宿舍的几个舍友后,吴峥嵘返回房间,给她倒了一杯温水。
“今天感觉怎么样?”
“还行,”叶满枝有点别扭地说,“就是怕宝宝吃不饱,她咋跟个小猪崽似的!一天居然要吃那么多次!”
“没事,我跟菜市场的师傅说好了,隔天留两个猪蹄,用黄豆炖猪蹄给你下奶。咱爸也去江边钓鱼了,争取让你每天都能吃上鲫鱼豆腐汤。”
叶满枝闻言笑出声,偏头对襁褓里的婴儿小声说:“你以后可得孝顺姥爷!他可是冒着被人逮住扭送公安的风险,给你钓鱼吃的!”
水产是紧俏物资,也是要凭票供应的。
叶家接连迎接两个新生儿,把所有亲戚的定额都借过来,也不够天天给产妇做鲫鱼豆腐汤的。
老叶只能去江边,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偷偷摸摸钓鱼。
叶满枝像抚摸宝贝似的,在女儿软乎乎的脸蛋上轻轻摸了摸,小声问:“你要不要摸一摸?特别嫩!”
“等她大一点再说吧。”
吴峥嵘经常下车间,手上有茧,目前只摸过女儿的头发,其他地方没敢碰。
他拿出租车练手的时候,那小子已经两三个月了,比他闺女大了好几圈,怎么碰都没事。
但刚出生的小婴儿实在太小了,只有他两个巴掌那么长,还特别软,吴峥嵘抱她跟抱着团棉花似的。
叶满枝没再劝他,跟他一起盯着还在呼呼大睡的小丫头瞧。
这孩子的脸蛋已经没那么红了,眼线迤逦,睫毛纤长,小鼻子秀气地挺着,特别漂亮。
叶满枝把目光从红润的嘴唇,重新移到睫毛上,然后又抬头看了看吴峥嵘的。
虽然还没有吴峥嵘的睫毛长,但小宝宝的睫毛还能继续生长,她家小漂亮应该可以成功继承亲爹的长睫毛吧?
作为枕边人,吴峥嵘深知她对自己的睫毛觊觎已久,偶尔神志不清的时候,还会搂着他的脖子亲眼睛。
这会儿见她目光望过来,便很上道地说:“她跟我长得挺像的。”
叶满枝疑惑道:“我妈说她像我小时候,但咱奶说,跟你比较像,到底像谁啊?”
小漂亮还太小了,五官都没长开,她根本看不出孩子像谁。
而且吴峥嵘两岁多才被送到爷爷奶奶身边抚养,这让叶满枝对吴奶奶的话深表怀疑。
不过,她很快就在吴峥嵘亲妈那里找到了答案。
孙汝珍下了火车就直奔军工大院,见到小孙女便稀罕地说:“这孩子长得像峥嵘小时候,眼睛和鼻子跟她姑姑一模一样,眉毛和嘴巴像小叶,秀气。”
吴峥嵘跟她大姐是共用一张脸的,小漂亮跟姑姑长得一模一样,那还是像吴峥嵘啊。
叶满枝心里高兴的同时,又有点酸溜溜的。
她的眼睛也很好看呀,孩子要是能继承她的眼睛和吴峥嵘的睫毛就好了。
孙汝珍这次回滨江,是专门来看产妇和新生儿的。
她早从叶满枝的信件里知道了预产期,所以幼儿园刚放假她就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
因着上次探亲的时候,叶满枝在南方买了好多干海货和水果干,孙汝珍以为她爱吃这些,这次回滨江,除了奶粉和麦乳精,还给她带了不少海货和水果。
常月娥第一次与这个亲家母接触,见到地上堆的那些吃食,不由跟女儿说:“你这个婆婆倒是挺大方的,就是眼里没活。”
来了儿子家,不帮着做饭,不洗尿褯子,不伺候孕妇,往那一坐跟个客人似的。
但是要说她是客人吧,人家还全天待在军工大院这边,要么看孩子,要么在院里侍弄菜地和小鸡。
早上来晚上走,跟打卡上班似的。
“我这婆婆做饭不好吃,你别让她做饭了。而且她也不咋管吴峥嵘的事,但她手面比较大。这次生孩子,她给了我两百块钱。”
常月娥暗暗咋舌,心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吧,亲奶奶能帮着照看一下孙女也很不错了。
于是,常月娥与孙汝珍分工合作,吴峥嵘也在每天中午回家吃饭、看孩子,除了晚上喂奶比较折磨人,叶满枝的月子做得还算轻松。
这天,她正抱着闺女,在大床上一起晒太阳。
刘金宝却突然跑来家里通知,新城公社的同志来电话找她,让她去新城公社一趟。
“没说是什么事吗?”
“没有,好像挺急的,让你尽快过去一趟。”
叶满枝向他道了谢,便不再多问了。
现在城市街道也成立公社了,新城公社就是原来的新城街道办,而她陪嫁的那套房子,就在新城街上,她买房子的时候,给那边留了光明街的电话。
等吴峥嵘晚上下班时,便将自己的猜测跟他说了,“八成是咱家那房子出啥事了,你明天替我去看看吧。”
吴峥嵘正抱着软乎乎的闺女打量,他总觉得这孩子的眉毛似乎有点淡,不由把孩子抱到灯光下仔细观察。
“我说的话你听到没有啊?”叶满枝焦急地问。
“听到了,我明天下了班就过去。”吴峥嵘将孩子放到她身边,向她求证,“你看她这眉毛是不是太淡了?”
新手妈妈立即被转移了注意力,凑过去跟他一起看。
“好像是有点淡啊,那怎么办?”
“先养养再说吧,要是长大以后还是这么淡,”吴峥嵘沉吟良久,在叶满枝以为他会有什么高见的时候,说出一句,“就让她用眉笔画眉毛吧。”
叶满枝:“……”
媳妇还要坐月子,吴峥嵘单独往新城公社跑了一趟。
而后当晚给叶满枝带来一个消息。
市里要搞私房改造。
叶满枝在新城街上的那套房子是私房,公社想动员她参与私房改造。
“私房改造要怎么改啊?”
叶满枝坐月子期间不被允许看书看报,她又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对外面的新闻已经有日子没关注了。
“据说是类似于之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搞公私合营。”吴峥嵘翻出近期的报纸说,“社会主义不允许剥削,有人觉得收租金也是剥削的一种。”
叶满枝杵着下巴没吱声。
私房的租金确实要比公房贵很多。
她之前帮五哥找院子的时候,只敢在街道房管所找公房,就是因为公房的房租低廉。
光明街地处郊区,且大多数居民都有单位分房,街道公房的存量算是比较充足的。
可是市里那些房子,大多数都是私产,想在房管所租到公房还得排队。
私房租金是光明街这边公房的两三倍。
她四哥的愿望就是能买套市里的院子吃租金,有了那租金,他一辈子都不用上班,可以专心侍弄花鸟鱼虫了。
叶满枝想了想说:“咱家的房子一直闲置着,没收过租金,那不算是剥削吧?也要接受改造吗?”
“公社想动员你把闲置的房子挂靠到房屋管理部门,到时候由房管所统一管理,统一修缮,统一调配,刨去修缮费、管理费、房地产税、保险费之类的费用以后,按照租金的一定比例给你定租。”
新城街的房子一直没人住,叶满枝主要是把它当成仓库用的,她这两年囤积的物资大部分都在那边的地窖里。
但是城里的房租高,她要是一直让房子闲在手里,其实也挺亏的。
要不是为了地窖里的东西,她早就把房子租出去了。
“你觉得咱们要不要接受动员?”叶满枝向他征求意见。
“咱俩只在去江边玩的时候,偶尔过去小住。让房子闲置着确实没什么必要,你要是还有出租房子的想法,那就必须接受改造。以后个人出租房子的路子,算是被堵死了。”吴峥嵘停顿片刻说,“但你也要考虑到一点,很多人租房子,一住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咱们要是中途想把房子收回来自住,恐怕不太好操作。有些人租了公房,就觉得是自己的房子了。”
叶满枝犹犹豫豫道:“要不就不接受改造了?既然是公私合营的,私房的房租八成要向公房看齐。租一套私房的房租如果是十五块,那差不多的公房每月租金只要五六块钱。否则大家不会都想租公房。”
她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而且吴峥嵘正在军事学院读副博士,毕业以后很可能被组织调整工作。
一旦他俩离开军工大院,总要有个能落脚的地方吧?
如果每月租金只有五六块钱,那她情愿不往外租了。
吴峥嵘放下报纸说:“你还不是私营房主,是否把房子挂靠过去全凭自愿,但你这个调干生也算半个国家干部,闲置房屋不挂靠的话,难免被人说闲话。”
“……”叶满枝忍不住叹气,“愁死了。”
她那地窖里还有不少东西呢。
把房屋闲置或挂靠到房管所,各有各的好处,夫妻俩商量了半晚上,也没能拿出一个具体章程来。
叶满枝正为自己陪嫁的房子犯愁时,她婆婆孙汝珍又给他们带来一个爆炸消息。
刚刚退休几个月的吴院长,开始操心自己的身后事了。
正好听说市里在进行私房改造,老爷子担心以后政策有变,影响房产过户。
吴院长想提前把遗产分了。
第107章
对于亲爷爷想分财产这事, 吴峥嵘表现得相当淡定,甚至还告诉叶满枝不用去。
“既然已经通知到咱们了,还是去看看吧?”
连分遗产这么大的事都不露面, 那也太不给他老人家面子啦!
叶满枝觉得甭管能分到多少,好歹去露个面。
而且吴峥嵘大伯家的堂哥, 还有代表三叔出面的三婶, 都从外地赶回来了, 他们这种本来就常驻滨江的, 要是不出席家庭会议,那显得多不合群啊!
吴峥嵘用滴管给闺女喂了两口水, 见她舌头动了几下就把水全喝了, 满意地放下滴管说:“他分那遗产是有前提的。”
“什么前提啊?”
为了让新手爸爸多跟孩子互动, 叶满枝并没阻止他搞西洋景, 用滴管给女儿喂水喝。
她将脸偏向一边,眼不见为净。
忍了。
“你没听咱妈说吗, 他是听到市里要进行私房改造, 才决定把财产分了的。以我对他的了解, 他顶多就是把正在居住的那套二层洋房分了, 而且这房子没咱们的份, 你去了也是看人家分房子。”
“……”
叶满枝是个俗人, 心里还是很期待吴爷爷能给吴峥嵘留点东西的。
这祖孙俩虽然经常不对盘, 但吴爷爷对唯一教养过的孙子, 有点区别对待,万一能把小洋房留给吴峥嵘呢!
吴峥嵘冷静地打破她的幻想, “对吴院长来说,他一辈子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那些学术成果和他书房里攒下的书, 可能还有一些古董字画。他也许会把书房里的东西留给我,但房子是不可能给我的。”
他虽然在祖父母身边长大,但分家一般是分给儿女的。
老爷子不会越过儿子,将房子分给孙子。
而且他亲爹吴淮年并不是长子。
吴峥嵘兴致缺缺地说:“那房子的归属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留给大伯,要么留给小姑,而且留给小姑的可能性更高。”
大伯是长子,尽管英年早逝了,但还有两个儿子。
而小姑一辈子陪在二老身边,三个兄长出去参加革命的时候,是她留在老家尽孝的,结婚以后也一直带着丈夫和孩子住在老宅。
以防她年老还要跟继承了老宅的侄子扯皮,一把年纪却要从熟悉的家中搬离,吴院长很可能会直接把房子留给女儿。
叶满枝听了他的解释,懂了。
但还是想去参加家庭会议。
“我妈让我趁着放暑假坐双月子,我的天呀,天气这么热,我真是一天也不想坐了,四十多天已经差不多了吧?”叶满枝撺掇道,“你去跟咱妈解释一下,就说你爷爷那边要分财产,咱俩必须一起出席,只要我走出家门,这个月子就不用坐了。”
“你真没问题?”
在这方面,吴峥嵘很信任丈母娘,毕竟已经伺候过好几个产妇了。
“真没问题,我两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都是坐30天的月子,也就我不用上班才被安排了双月子。”
*
因着叶满枝闹着出月子,夫妻俩还是带着吴家的新晋成员——吴玉琢小宝宝——去吴家老宅开家庭会议了。
吴玉琢的到来,受到了吴爷爷和吴奶奶的热烈欢迎。
她是重孙辈里唯一的女孩,而且其他重孙都不在身边,吴家老宅这边十几年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
吴奶奶抱着重孙女,吴院长则拿出一个他自己做的,花里胡哨的拨浪鼓,叮叮咚咚地逗孩子。
一群人围着小宝宝瞧新鲜,反而把亲爹妈晾在了一边。
叶满枝小声说:“你看咱闺女多受欢迎。”
吴峥嵘呵呵:“在老吴家,女儿比儿子的日子好过。”
叶满枝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
吴小姑,还有她的两个姑姐,日子都过得挺好的。
反观吴峥嵘就有点像凄风苦雨的小白菜了。
夫妻俩在一边叽叽咕咕的时候,吴爷爷终于发话,说起了今天的正事。
他和老伴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女,亲手抚养了一个孙子。
现在这四个儿女的代表,以及孙子吴峥嵘都在身边。
他要分财产了。
不过,分产的前提是,只分给亲生的四个儿女!
除了老大家的两个儿子,还有他亲手带大的吴峥嵘,他不会给其他孙辈、重孙辈分东西。
财产分给儿女以后,他们要如何分配给自己的儿女,那是他们各家的事。
吴院长独断专行了一辈子,分遗产就是按照他的心意分,并不是跟儿孙们商量的。
叶满枝仔细听了吴爷爷的安排。
果然如吴峥嵘所说,主要是分这套房子。
“要是按照以前的老规矩,祖宅应该留给长子继承,但吴家的祖宅不在咱们这一房,这套房子是我年轻时候自个儿置办的,这是我的私产,我想给谁就给谁。老幺在这房子里住了一辈子,又一直待在我们身边照顾,我打算在我们百年之后,把这套房子留给她。”
吴小姑没想到讲了一辈子规矩的亲爹,居然愿意把房子给她,惊愕地瞪大眼睛问:“爸,你糊涂啦?真要把房子给我啊?”
她虽然跟父母住在一起,但她其实有陪嫁的房子。
即使离开老宅,她也有住处。
“对,我跟你妈活着的时候,房子还是我的,等我们走了,这房子就归你住,反正你二哥三哥都不在滨江发展,留房子给他们也是闲置着。”
吴小姑往两个侄子身上扫了一眼。
她主要是怕侄子有意见,这样的私房市价不便宜。
吴峥嵘对此早有准备,很平静地接受了。
但他并没直接表态,这事还得看吴崇山兄弟俩是怎么想的。
大伯只留下这两个儿子,如果这兄弟俩有心思争产,老爷子兴许会有其他安排。
然而,他给吴崇山留了时间,让他自己争取。
吴崇山却把这种沉默,当成了对此安排的不满。
也有样学样地不吭声了。
一楼的大厅里,就这样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叶满枝看看堂哥,又瞅瞅吴峥嵘,不知道这兄弟俩在闹哪样。
尤其是吴峥嵘,他早就知道房子没他的份,那干嘛不表态啊?
吴峥嵘此时正在腹诽,宁跟聪明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他难得好心给吴崇山留了机会,这人居然还想利用他冲锋陷阵。
他往那边轻瞥去一眼,打破沉默说:“我没意见,让小姑一直住着挺好的。”
他在老宅里并没留下多少快乐回忆,即使把房子给了他,他也不想回来住。
吴崇山:“???”
他不是被爷爷一手带大的吗?把这么大的房子给小姑,他就这样轻易同意了?
作为最大受益人,吴小姑心里有点尴尬,她主动问:“爸,你把崇山和我三嫂他们都喊回滨江来,不会只为分一套房子吧?对嵩山、崇山和峥嵘他们,你有没有其他安排啊?”
嵩山是大哥的长子,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了,但她总要替大哥把人安顿好。
吴爷爷观察着众人神色,沉声说:“老大是我悉心培养的儿子,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留下的孩子,我还要额外关照。老幺,你出嫁时,我给你陪嫁了一套房子,既然老宅要给你继承了,那陪嫁的房子,你留着也没用,就把那套房子过户给嵩山吧。”
吴小姑完全没有异议,当即便答应了。
正如她爸之前所说,按照老规矩,老宅应该由大哥继承,大哥过世以后,还有他的儿子。
只不过,两个侄子已经在外地扎根工作生活了,让他们回滨江照顾老人显然不可能。
吴崇山沉默地听着爷爷的安排,暂时没吭声。
他这次回滨江来,是代表他们这一房的,他哥的事情已经有着落了,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
只听爷爷继续安排:“我们还有一些存款,但这些存款我暂时不会分,等我们百年之后,剩多少,你们就分多少。到时候,由老二、老三、崇山和峥嵘,平均分成四份继承。”
“另外,虽然吴峥嵘这个混账经常气我,但哪个儿孙有出息,我就把最重要的东西给谁,目前看来,整个老吴家,在学术上最有出息的,就是吴峥嵘这个混账了,岫岚的研究领域跟我没有重合,给她也没用。所以,等我百年之后,我书房里的所有东西,包括书籍、学术产出、摆在里面的几幅字画,全归吴峥嵘所有。你们不要眼馋,也不要争抢,书房只有一个,算是我额外给他的。”
其他人:“……”
放心吧,只有你把那些东西当宝贝,没人会跟他争的。
吴爷爷目光环视四周,觉得自己分得很公平,老神在在地问:“对于这个分配方式,你们没有意见吧?没意见的话,咱们就落到纸面上了。”
作为各自家庭的代表,孙汝珍和三婶都表示没有异议。
他们两家都长期在外地生活,有工资、津贴和住房,不指望从老家分的东西过日子。
这边的两个长辈答应得挺爽快,但吴崇山那里却发出了不同声音。
“爷爷,按理说,我们是小辈,您给什么,我们就应该接什么。但这次我大哥没回来,我是代表他出席家庭会议的,有关他的那一份,我总要帮他把把关。我哥常年不回滨江居住,就算拿了小姑的房子,也没什么实际用处。”吴崇山望向吴峥嵘,笑着问,“峥嵘像是要在滨江扎根的,把大哥的房子跟峥嵘的那份换一换怎么样?”
小姑的一套陪嫁房子,市价顶多四五千块。
但老爷子是书香门第出身,又是搞科研的,工资有多高就不说了,光是出版图书的稿酬,就有好几万块钱。
即使由四家平分,每家也至少能分到五千块吧?
帮他哥争取存款,肯定比那套房子实惠。
尤其现在要搞私房改造了,那房子在市面上交易的时候,不但不好出手,还很难卖得出好价钱。
叶满枝一直默默观察着客厅里众人的反应,甫一听到吴崇山主动要求置换房产,就直觉其中有猫腻。
再一想老头老太太给她压岁钱时的大方劲儿,估计老两口的存款不是小数目。
否则吴崇山不可能在这时候跳出来现眼。
她觉得吴峥嵘这个堂哥有点不地道,而且太过想当然了。
凭啥你想换,我们就要换啊?
叶满枝偏头看向吴峥嵘,这毕竟是吴家的财产分配,还得听吴峥嵘的。
与她一样,吴爷爷也想听听吴峥嵘的想法,于是问:“你怎么想的?”
吴峥嵘像是很难抉择一般,皱眉思忖良久,才迟疑着问:“用不用给大哥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他本人的意见?”
“不用,大哥让我全权代表他。”吴崇山答得斩钉截铁。
“你真的确定要换?小姑那套房子其实还不错。”
“换吧,大哥常年不回滨江,给他在这里留套房子反而累赘。”
再三确认他可以替大哥做主后,吴峥嵘又拧眉琢磨了一阵,终于勉强点头同意了。
吴爷爷要亲自将遗嘱落到纸面上,叮嘱吴峥嵘和吴小姑,尽快去房管部门办理过户手续。
早办完早安心。
家庭会议正式结束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叶满枝带着孩子返回二楼的房间。
关上房门便小声问:“你跟他换了房子,是不是吃亏啦?”
“还行,吴院长确实有些存款,每年的稿酬也不少,但学校用于科研的资金有限,他既然当着工学院的院长,总要把科研工作支应起来,所以出版图书的那些稿酬,差不多都被他花在了科研上,手头应该没有多少存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