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第 118 章
第118章
来新单位上班的这几天, 叶满枝一直自我感觉很良好。
家人朋友问她新单位如何的时候,她也一律回答好好好。
她是真心觉得挺好的。
省工业厅虽然是大衙门,但工作比街道办轻松多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用加班。
她刚去街道上班那会儿, 几乎天天加班,连周末都得去居民家里走访。
而化轻工业处这边, 夏处长要求大家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 下班后人走灯灭, 节约用电。
而且新单位的食堂比656厂和省大的都好吃。
656厂食堂的窝头拉嗓子, 但工业厅的干部职工少,大师傅做饭也相对精细, 会把玉米面多磨两遍, 同样都是吃窝头, 口感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 在师姐提醒她之前,叶满枝一直处于一种穷人乍富, 暗自窃喜的状态。
她刚开始只以为, 沈礼娜只是惊讶于没能分到专业对口的处室。
完全没想过, 人家可能早在报到之前就相中综合三科的空缺了。
叶满枝感谢了师姐的提醒。
可她对接下来的事,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工作是组织上分配的, 又不是她主动争取的, 沈礼娜要是因此记恨她, 那就是不讲理了。
再说, 人家沈礼娜又没对她做什么,她要是因为一个猜测就战战兢兢, 草木皆兵,那不是庸人自扰嘛!
所以,回办公室灌了两口茶水以后, 叶满枝就不去想自己被动占位的事了。
相比于沈礼娜,她其实更关心师姐所透露的,关于化轻工业处内部的情况。
化轻工业处的四个科室,综合一科负责化工,综合二科负责纺织,综合四科负责烟酒,叶满枝所在的综合三科,负责除纺织、烟酒外的其余轻工行业。
赵桂林虽然年轻又有学历,但其他科长的履历也不差。
综合一科的吕科长也是大学生。
赵桂林若想突出重围,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正式任命下来之前,变数太多了,大热倒灶的例子她不是没见过,刘金宝不就是一个嘛。
更何况综合三科里还有“巡视员”何平呢。
在省里精简人员之前,何平曾是副科长。
精简人员之后,工业厅的其他科室都取消了,只有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这两个业务多的核心处室保留了科室,但每个科室只设一个科长,原来的副科长全被任命为“巡视员”,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和干部思想情况。
如果赵桂林进步了,那最有可能接替科长位置的,怎么看都是何平呀!
叶满枝坐在办公桌后面,眼睛紧盯着面前的材料,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想到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她现在只是一个小虾米,踏实工作吧,别胡思乱想。
支书边鹊桥有句话说得对,只要尽心尽力完成工作,领导总能看得见。
叶满枝摒除杂念,重新将心思放到了正经工作上。
在她没来之前,赵桂林手下只有三个人,还没她在街道办时的人手充足呢。
所以每个人分管的工作都非常多。
她目前的工作分工,是从另外三人手头上分来的。
暂时先负责食品工业,处理下级单位的意见反馈和人民来信,以及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叶满枝觉得这个“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就比较灵性,她默默观察了几天,赵桂林已经给彭佳音交办过好几次其他工作了。
“小叶,这个月的人民来信应该已经到了,你去办公室问问有没有咱们综合三科的。”彭佳音伸手在她的办公桌上敲了敲,“需要我带你去一次吗?”
“哈哈,你要是想出门放风,就跟我一起去吧。”叶满枝问,“找哪位同志取信啊?”
“我今天忙得很,哪有时间放风!办公室的李坚负责分发人民来信,你找他要!”
叶满枝记下名字便去了三楼的办公室。
人民来信有的是直接寄到工业厅的,有些是寄给省人委,再由办公厅转交工业厅处理的。
综合三科处理人民来信的工作,原本由最年轻的彭佳音负责,如今叶满枝这个更小的喽啰来了,这项工作自然就转到了她手里。
叶满枝询问李坚是否有人民来信时,李坚点点头,但伸手指向了隔壁的办公位,“以后人民来信由小沈负责,下次直接找她就行。”
叶满枝笑着答应,看向同为小喽啰的沈礼娜,“我们化轻工业处的信件整理好了吗?”
“还得再等等,”沈礼娜冲她抱歉地笑笑,“我刚接手这项工作,有些信件的字迹比较潦草,有的又分不清是你们轻工的还是重工的……”
李坚帮腔道:“刚开始做文字工作是这样的,小叶,那边有椅子,要不你坐着等会儿?”
“没事,刚接手新工作确实需要时间适应,让礼娜慢慢弄吧,我先回办公室干活儿,稍晚点再过来,”叶满枝又笑问,“是只有我们综合三科的来信没分出来,还是所有处室的都没分出来呐?”
“都没分呢。”
叶满枝点点头,自来熟地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没过多久又等来了重工业处的同志取信。
沈礼娜用余光瞄一眼还杵在一旁的叶满枝,硬着头皮说:“信件还没分好呢,你下午再来吧。”
“那恐怕不行,我一会儿还得跟科长去下面的工厂调研,后天才能回来。”来人是机关老油子,笑着问,“你是新来的小沈吧?分完信件以后,能给我送去重工业处综合二科吗?”
沈礼娜爽快地答应了,“你放心去调研吧,我这边分拣完就帮你送到办公室去。”
叶满枝没提让她也帮自己送信的事。
她估算着时间,距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又往办公室跑了一趟。
信件再多,这会儿也该弄完了。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那沈礼娜总不至于连几封信都分不好吧?
结果她跑去办公室一问,人家还真的没分好。
下午厅领导给中层干部开会,她被喊去布置会议室了。
叶满枝一想,人家理由挺充分的,便什么也没说。
返回综合三科以后,她先问赵桂林,“科长,处理人民来信,有没有期限啊?比如限期多长时间给出处理意见。”
“收到信以后,尽量在半个月内给出答复,办公厅那边每月会通报各单位解决问题的比例,工业厅内部也会在各处室之间展开评比。”
“哦,那这个月恐怕得多等几天了,办公室那边分发人民来信的同志,也是新来的,对工作还不太熟悉。我中午去了一趟,她还没弄完,刚才又去一趟,人家有别的事耽误了。新来的同志好像挺忙的,咱别催人家了……”
“你记着有这个事就行。”
赵桂林觉得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挥挥手便让她忙去了。
叶满枝刚上手新工作,从来没跟食品工业打过交道,这几天都在看有关食品工业的资料。
人民来信的事,就那样被她放到了一边。
接连两天都没去办公室取信。
然后,第四天临近午休时,沈礼娜带着几封信来了综合三科,当众递给了叶满枝。
她正想说说叶满枝怎么不去办公室取信,别的处室都已经取走了,却被叶满枝抢先道:“办公室的这项举措太好了!那天听说你要给重工业处送信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是个例,本来想让你也帮我们化轻工业处送信的,但我担心给办公室添麻烦,就没好意思开口。没想到办公室的同志居然还真的挨家挨户送信了!”
叶满枝拉了把椅子,热情地请她入座。
而后对听到动静看向这边的赵桂林说:“科长,这是办公室新来的同志沈礼娜,新人新气象,人家把人民来信主动给咱们送过来了!”
赵桂林早就觉得办公室的工作不合理,让其他处室的同志一趟趟地往办公室跑,十分浪费时间精力,不如办公室处理完以后,主动分发到各处室方便。
这会儿他便缓了神色说:“办公室的这次改革挺好,能给我们业务部门节省很多时间,少了空跑的次数,也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沈礼娜:“……”
她没改革啊。
叶满枝只在第一天去了办公室一次,之后接连两天都不见踪影。
她以为对方忘了,这才主动上门,当着她领导的面,把信件交给她,再问问她是不是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
单位内部要进行评比的,叶满枝一连耽搁好几天,很可能会影响部门的评比结果。
赵桂林的视线在一脸乐呵的叶满枝,以及神色僵硬的沈礼娜身上打个转。
又眯起眼睛笑道:“小沈,你们办公室这项举措真不错,主动为我们业务部门减轻了负担,回头我得跟谢主任表扬你一下!年轻人做工作就是要这样朝气蓬勃、积极肯干!”
沈礼娜支吾道:“不用了……”
“怎么不用呢!做得好就是要反馈给你们领导嘛,”叶满枝掏出茶叶罐给她泡了杯茶,“礼娜,你尝尝我这绿茶咋样?要是喝得好,以后你每个月来送信的时候,我都给你泡一杯!哎,我跟你说,这个茶是我大学同学从南方带来的,据说是什么明前茶,还是什么的。我不懂,反正挺贵的,我自己都不舍得喝……”
她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绿茶的好处。
然后自说自话地给人家安排了每个月帮她送信的工作。
沈礼娜这会儿被架到了高处,若说办公室没有这项送信业务,她一时还有点张不开嘴。
可是,她只给两个科室送了信,要是真的被赵科长表扬到谢主任面前去,对其他处室怎么解释呀?
沈礼娜抿了两口茶,就说还要回去工作,匆匆返回了办公室。
独自琢磨了一下午后,还是主动找到了谢主任跟前,提议从下个月开始,由办公室将人民来信分发给各处室,节省大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分发来信的工作由她负责,给人跑腿送信,自然也由她负责。
谢主任对这种小事无所谓,只要她本人不嫌麻烦就行。
乐呵呵地同意了她的提议,还顺口鼓励了年轻同志两句。
*
叶满枝没管沈礼娜要如何给自己找补,等人离开后,就将几封信件拆开查看了一遍。
一共五封信,全是投诉产品质量差的。
比如火柴根数不均,刷砂不牢,火柴头太小容易折断。
还有投诉滨江好几家面粉厂的标准粉不达标,麦子粗,麸性大,做不了油条和切面。
另外还有投诉汽水浑浊,有沉淀的。
反正单独拎出来吧,都不算什么大事,像叶满枝这样的人,若是遇上了这种情况,顶多念叨一句倒霉,不会做出往省里写信投诉的事。
但既然有人发现了问题,还不嫌麻烦,愿意给工业厅写信。
那她同样作为消费者,也想帮大家把这些事解决好。
她先拿着这些信件,请教了彭佳音。
“以前接到过类似的投诉吗?咱们科里都是咋处理的?”
“每个月都有,就火柴盒那个事,好像已经投诉过好几次了吧,光是我看到的,就有两次,”彭佳音将那封信拿出来看了看,“这字迹都一模一样,肯定还是那位老同志!”
“那前几次都没处理呀?”
否则人家为啥一直写信?
“肯定处理了呀!几个专区的工业局特意派人去火柴厂检查了,还要求在仓库加几个检验员。”彭佳音小声说,“即便真的改进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厂里已经生产的火柴还得继续卖。而且那些工厂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每次听到上级检查和评比的风声,就把质量最好的一批货拿出来,等咱上门抽检的时候,全是合格品。”
“那这封人民来信怎么回啊?”叶满枝问。
“之前的处理意见都有存档,”彭佳音拿出一个笔记本给她,“你可以参考这里面的回复。”
叶满枝接过来翻了翻。
轻工业品大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且消耗量大,从之前的投诉次数来看,市面上某些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次品率极高。
叶满枝感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不管用,工业厅要是没有大动作,以后每月都得处理大量人民来信。
她将几封信件暂时按下,打算换换思路,再想想其他解决办法。
若是到了最后期限仍然没有妥善办法,就只能按照彭佳音所说,将问题交给专区和市工业局解决了。
五点钟下班,叶满枝按时走出办公室,匆匆赶回军工大院,接她家小漂亮放学。
吴玉琢小朋友已经正式上幼儿园了。
叶满枝原本打算把她送去机关幼儿园,但吴峥嵘觉得机关幼儿园太远了,接送的任务都要压在她一个人肩上。
反正孩子在幼儿园就是玩,学知识的话有父母和太爷爷教,在家门口上幼儿园更方便,还可以跟出租车和起球一起上学。
叶满枝觉得这样也好,至少可以让四哥顺带着接送她家小漂亮。
然而,她家娃比较有个性,亲爹妈要是不去幼儿园接她放学,她就要回家噘嘴了。
吴峥嵘前天去北京出差,接娃放学这个艰巨的任务,转移到了叶满枝身上。
她按时赶到子弟幼儿园,在小班的门口等待阿姨将孩子带出来。
结果今天一带就带出来俩娃。
叶满枝在侄子的大脑门上弹了一下,“起球,你不在自己班里呆着,跑来小班干什么?”
出租车和起球已经上了一年幼儿园,今年升上中班了。
起球口齿伶俐地说:“我以后就在小班玩,陪妹妹。”
叶满枝好笑道:“你咋刚上幼儿园就留级啊?”
明明已经升了中班,非得退回小班来。
吴玉琢聪明归聪明,但还不懂委婉表达,当着起球的面就戳穿他。
“车车哥哥的饼干不给他吃,他不跟车车哥哥一个班了。”
叶满枝笑问:“那你给他吃了?”
出租车那孩子之所以能胖成那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比较护食。
黄大仙给他带的零食,他能一个人全造了。
同样经常吃小灶的小漂亮就没有肥胖的烦恼,这孩子饭量少,也比较爱分享。
太爷爷给她买的糕点,一大半都被亲妈忽悠进了肚子里。
“我给球球哥哥吃,”吴玉琢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这样球球哥哥就能跟我作伴啦!”
“……”
叶满枝没把孩子的童言稚语放在心上。
可她接连三天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都发现起球在小班的教室里玩耍。
第四天更是一大清早就直接进了小班的教室。
叶满枝去单位上班的时候,一直在寻思,实在不行就让她家吴玉琢上中班吧。
若是不把她弄到中班去,她可能真的有实力让她球球哥上两遍小班!
叶满枝琢磨着几个孩子的事,刚进办公室就听到赵桂林问:“轻工业基本建设材料未按计划拨付的那个报告,是谁写的?”
何平说:“原来是我负责的,小叶来了以后,我把报告转给小叶了。”
这话说得,好像他已经将写好的报告转交给了叶满枝。
事实上叶满枝只拿到了一些单位来信,根本就没看到什么报告。
那报告是她自己写的,目前刚开了一个头。
对上科长的视线,叶满枝笑着说:“下级单位的意见反馈都在我这里汇总,建设材料未拨付的报告,确实在我这里,不过,我目前刚写了一个开头。”
“只写个开头可不行,”赵桂林皱眉说,“现在下面的意见很大,该拨付的材料没拨付,陶瓷厂和酒精厂的施工进度被严重耽搁,咱们得尽快拿出报告,跟基建委协调。”
“之前的数据都太含糊了,有的说钢材只拨付了一半,木材和水泥只拨付了三分之一,但是一半是多少?三分之一又是多少?按计划原本应该拨付多少吨?各市和专区分别差了多少?这些都没有具体数字,我觉得没有数据支撑的报告不太严谨,所以这几天一直在跟几个专区工业局联系,让他们提供真实数据。”
“数据拿到了吗?”赵桂林问。
“拿到了。”
“那你先把写了一半的报告给我,秦处长要去省基建委讨公道!”
叶满枝:“……”
所谓的讨公道,就是上门吵架吧?
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在下达季度建设计划的同时,还得给各单位拨付建筑材料。
现在两个季度已经过去了,材料却不见了一大半。
工业厅作为主管单位,确实要派人去讨个说法。
叶满枝不敢耽误领导吵架,麻利地把记录了完整数据的一张纸找出来,交给了赵科长。
赵桂林拿着报告走了,叶满枝隐隐听到他在隔壁处长办公室高谈阔论的声音。
偶尔还有秦副处长的大骂声传出来。
半小时后,赵桂林重新返回综合三科,在办公室里环视一圈,问:“你们谁有空?一会儿跟秦处长一起去趟省基建委。”
话落,空气好似被冻住一般,一时竟无人应答。
秦副处长就是那位身体不太好,再有两三年就可以退休的副处长。
这位处长脾气特别火爆,情绪上来了很爱口吐芬芳,他骂了人以后,经常把自己弄进医院,完美印证了气大伤肝这句话。
工业厅的大部分人都觉得他可能等不到退休年龄,就可以办病退了。
在这种情况下,没人愿意陪他出门吵架。
万一他竖着进去吵架,横着进了医院,他们付不起这个责任啊。
在办公室寂静无声的时候,向来愿意为领导分忧的叶满枝毅然举起了手。
“科长,我陪秦处长去吧?我以前在街道做过调解工作,什么奇葩都见过,要是道理讲不通,我吵架也挺厉害的!”
所有人:“……”
头一次见到这么清新脱俗的自荐方式。
赵桂林却眯着眼睛呵呵笑:“好好好,咱们就需要小叶这样能在关键时刻勇于冲锋陷阵的同志!”
但他觉得让一个年轻女同志出面还是不太保险,万一真把秦处长吵晕了,她一人忙不过来。
于是又点了比较年轻的王勤:“王儿,你也陪咱秦处长去一趟!”
王勤只能无奈点点头,跟着斗志昂扬地一老一少出门了。
叶满枝对老处长表现出了十足的尊重。
在路上就说了,自己很擅长讲道理和吵架,他们可以在路上先拟定一个吵架方案。
到了地方以后,不需要老处长开口,由她这个年轻人先打头阵,她吵不过的时候,再由处长出面。
秦处长满意地颔首,他觉得上门讲理,就需要小叶同志这种气势。
如此这般地跟她介绍了一下作战安排。
王勤跟在身后并没插话。
化轻工业处的干部们在大面上对秦副处长都很尊重,但谁都知道他马上就要到站了,没什么必要上杆子巴结他。
基建工作不是王勤负责的,这次上门讨说法,跟他完全搭不上边。
王勤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灭火器,在秦处长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出言宽慰几句,给他降降火,其他的事他就不打算插手了。
三人一起来到省基建委,被人请进会议室以后,叶满枝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小包茶叶,提起暖水瓶给秦处长泡了杯茶。
并且再次强调:“秦处长,气大伤身,您一会儿先别出马啊!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了,先让我发挥一下!”
秦处长被她逗得一乐,笑呵呵地抿了口茶说:“行,让你先谈。”
王勤见状不由侧目,觉得这新来的小叶太能献殷勤,太能给领导拍马屁了。
但是她给一个快到站的领导拍马屁有啥用啊?
叶满枝没理会旁边的眼神。
其他人根本就不懂她!
整个化轻工业处,甚至是整个工业厅,她绝对是最期盼秦副处长身体健康的人!
一方面,她比较尊老,另一方面嘛,秦处长要是没到年龄就早早病退了,那综合三科科长的位置,她五六年之内都不要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