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第 117 章

  第117章


    省大58级的毕业生中, 有两人被分配到了省工业厅。


    一个是叶满枝,另一个是经济系的调干生邬杰。


    而工业经济系这边,因着毕业生人数少, 人才供不应求,大多数毕业生都进了工业系统, 有的去了省市机关, 有的去了大型工厂。


    一班的另两名调干生, 边鹊桥被分配到重型机械厂, 陈特冶则去了滨江市工业局。


    单看陈特冶的去向,其实挺好的。


    但凡事就怕有对比。


    重型机械厂是中央直管的单位, 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 大量资源向那边倾斜, 工厂干部的福利待遇, 比省市的机关干部好很多,厂里过年过节发的苹果都比别处的大上一圈。


    而在省厅工作的好处就更不用提了。


    陈特冶酸溜溜地说:“咱小叶厂长马上就是省领导了, 我们市局的顶头上司, 以后还得请你多关照呢!”


    “你快别酸了!”叶满枝剥着花生壳戳穿他, “陈铁, 不是我说你, 刚进大学那年, 你就整天忙着炼钢, 文化课也不好好学。你在学生工作上表现得那么出色, 要是成绩再好点,人家省工业厅肯定点你的名啊!”


    他们班的分配去向全都定下以后, 班里组织了一次茶话会。


    大家的粮票肉票都不够用,一时没能力凑出30人的散伙饭,所以就用最后的班费买些花生瓜子和水果糖, 每人自带茶水,在教室里开个茶话会。


    马上就要毕业了,陈特冶不介意跟同学说几句真心话,“我坐进大学教室那年,距离我中学毕业都快十年了,以前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这四年能学成这样,我也算知足了。”


    边鹊桥说:“咱俩的情况差不多,但毕业以后就是新的起点。无论是进了省厅的,进了市局的,还是我这样进了工厂的,咱们都一样,争取多为祖国做贡献!”


    “你这话说得有道理,但起点也有高有低啊!”陈特冶又适时展现了他包打听的能力,“人家省厅那边连科员都少见,正科副科遍地走,只要满足了任职年限,副科就能直接升正科。虽然现在大多数省直单位都精简机构,取消科室了,但你只要职级升了上去,到我原来的单位都能当局长了。”


    叶满枝不客气地翻个白眼:“我现在就是副科的职级,而且咱调干生大学期间领工资,还计算工龄,你说我去了你原来的单位,能当个副局不?”


    “现在肯定不行,我就是打个比方。”


    “照你这么说,省厅里的所有干部都有资格去地方直属局里当个局长副局长,那他们咋不去呢?”叶满枝抓了一把瓜子给他,“陈铁,你就知足吧!读个大学就从区工业局调到市局了,兴许你很快就能变成陈科长了。等你当上科长的时候,我还在大衙门里打杂呢!”


    陈特冶嘿嘿笑了一声:“借你吉言吧。”


    边鹊桥觉得他太过于钻营,但也没对他说什么,而是起身对全班同学说:“我在咱班当了四年支书,同学们马上就要各奔东西,奔赴祖国各地了,我想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


    “欢迎支书给我们讲几句!”叶满枝带头鼓掌。


    边鹊桥笑道:“这四年来,大家的学习和劳动都很刻苦,像我这样文化课成绩一般的,也算是拼尽全力了,自认没有辜负录取通知书上的那句‘接受祖国交给的重要而光荣的学习任务!’”


    “大家即将走上全新的工作岗位,咱班大部分同学没有参加过工作,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祖国培养了咱们这一届大学生,不但不收学费,还给咱们发了助学金或工资。那大家就要做好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准备!大家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只要大家能尽心尽力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单位领导总能看见大家的成绩!”


    全班同学一起献上掌声。


    她的发言结束后,叶满枝也以茶代酒,向同学们举杯,接话说:“现在说这番话还有点早,但咱班有几位同学,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当天就要离校,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所以,我也想借着今天的机会跟同学们说几句。”


    赵金花和许红豆啪啪鼓掌,“请咱们叶厂长讲话!”


    “哈哈,今天不是叶副厂长了,凡事有始有终,我想变回最初的叶班长。刚入学时,咱班同学的身份比较复杂,有调干生、有应届生,还有往届生。但毕业的时候,咱们都是省大工业经济系58级一班的同学!这四年来,咱班一共选出了四名班长和四名副班长,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咱班的班长们,无论是谁,只要有机会,就把大家组织起来聚一聚。外地的同学在外地聚,本地的同学在本地聚,时常通报一下自己的现状!”


    “咱班的毕业分配结果,我和支书这里都有存档,有的同学还给我留了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这几天我会尽快做一份联络簿发给每个人。希望大家可以保持联络,不要走散了。要是有谁更换了工作单位,就给我和支书写信告知一声,我们可以做大家的中转站。若是工作和生活遇上困难了,有了过不去的坎儿,也可以给我们写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班30个同学,总能想到应对的办法!”


    陈特冶插话说:“叶满枝说得对,同窗情难能可贵,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咱们都时常分享自己的最新情况。我也留在滨江本地工作,同学们也可以给我写信!”


    叶满枝笑道:“对,男同学结婚以后要是怕被媳妇盘问为啥总给女同学写信,可以把最新情况告知陈支书啊!”


    “哈哈哈哈……”


    叶满枝最后说:“58年入学的时候,我跟边鹊桥是最先来学校报到的,咱班大多数同学都是由我俩迎接的,如今要毕业了,我跟边支书决定做事有始有终,到时候也会送每位同学离校,尤其是工作单位在外地,要坐火车离开的同学。你们订了车票以后,跟我说一下出发时间,到时候我借辆马车,送大家去车站!”


    *


    送行马车是叶满枝跟五哥借的。


    她以前学过驾车,但几年没用,动作有些生疏。


    五哥每晚陪她驾着马车出门练习,还特意跑了一趟火车站,计算往返所需的时间。


    “要不我帮你赶车得了,你独自赶车,我还是不太放心。”


    “没事,我同学的出发日期不一样,你还得上班呢,哪有时间一趟趟地折腾!”叶满枝自信道,“我的驾车技术已经很纯熟啦!”


    毕业典礼结束,各自领了毕业证以后,同学们就真的各奔东西了。


    叶满枝、边鹊桥和陈特冶,驾着马车送同学前往火车站和汽车站。


    叶满枝是很感性的人,每次送别都要在站台上红着眼睛哭一通。


    送别同宿舍的梁宁时,五个舍友更是在站台上抱头痛哭。


    她虽然不在宿舍里留宿,但中午会回宿舍午休,与舍友的感情都挺好。


    梁宁被分回了南方老家,一南一北相距千里,这辈子也许再也没有碰面的机会了。


    叶满枝哭得直抽抽。


    陈特冶受不了女同学哭哭啼啼,忍不住出声劝道:“谁说以后没机会见面?等大家都去了北京的大单位工作,到时候随时能见面!”


    几个女生停住动作,一齐回头盯着他瞧。


    “陈支书,你的志向好远大啊!”


    边鹊桥忍无可忍,说了早就想说的话:“陈特冶,你就是个官迷!”


    ……


    将最后一位同学送离学校后,叶满枝顶着两个肿眼泡回家了。


    她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红着眼睛回来的。


    吴峥嵘最初还劝几句,后来发现根本劝不住。


    他媳妇是各种意义上的水龙头成精,情绪上来了就收不住。


    吴峥嵘索性就不劝了,转而利用这件事教训闺女。


    可能是总跟太爷爷太奶奶呆在一起的缘故,这孩子吃饭特别慢。


    老人吃饭细嚼慢咽,她也细嚼慢咽。一小碗饭能吃半个多小时,有时候吃着吃着还摇头晃脑哼起歌来了。


    夫妻俩打算在叶满枝去省工业厅上班以后,把女儿送去幼儿园。


    她这样吃饭磨磨蹭蹭,不但耽误父母上早班,还给幼儿园阿姨添麻烦。


    吴峥嵘觉得这是一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所以他这几天就借着叶来芽的肿眼泡,让女儿改改吃饭磨蹭的毛病。


    即将三岁的吴玉琢同志已经没那么好骗了。


    “妈妈在外面哭的,不是在家哭的。”


    意思是,惹她妈哭的人不是她,她可乖了,跟她没关系。


    吴峥嵘一直将她当成不懂事的小不点,尤其之前她不会说话,还是需要大人时刻关心保护的小娃娃。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女儿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吴峥嵘没再用忽悠小孩子的话搪塞她,摸着她的羊角辫说:“虽然不是被你惹哭的,但你要是每次吃饭都快一点,妈妈会变得很高兴。”


    吴玉琢抿着嘴拆九连环,没说什么,但吃晚饭的时候,速度稍稍快了一丢丢,吃完还扭头问:“妈妈,你高兴吗?”


    叶满枝不知父女俩的私下交流,习惯性点头,“高兴啊!”


    “那我今天能跟你一起睡吗?”吴玉琢又问。


    叶满枝诧异地看她一眼,又看向脸色突然晴转多云的军代表同志,再次点头说:“可以。”


    吴峥嵘:“……”


    这孩子不管不行了,居然还学会浑水摸鱼要好处了。


    他让女儿去院子里骑小木马,单独跟叶来芽说:“她眼瞅着就三岁了,可以独自分出去住了吧?”


    “她是七月一号的生日,没到三岁,孩子还那么小干嘛让她单独睡啊?”


    叶满枝不舍得闺女。


    有言两岁就不跟他们一起睡了,她单独有一张小床,就放在距离大床不远的墙角。


    晚上哼唧一声,父母便能听到。


    吴峥嵘皱眉说:“三岁也不算小了,我两三岁的时候已经有记忆了……”


    “那,那我把会客室收拾出来吧,等她上了幼儿园,就让她去小屋单独睡。”


    叶满枝不敢心存侥幸,他俩常年做二休一。闺女亲爹是个早慧的,万一孩子随了爹,那确实得让她单独睡了。


    夫妻俩一边合计着让三岁娃独自居住,一边准备着叶满枝去新单位报到的事宜。


    通知上要求她7月16日到单位报到。


    叶满枝原以为,叶守信会张罗着帮她大肆庆祝一下,毕竟刚刚得知她要去省里上班的时候,老叶喝了一斤老白干,把自己给喝趴下了。


    而且去年周牧被分配去滨江二机厂工作的时候,周副厂长也给儿子庆祝了一番。


    但老叶这次却完全没有要给她庆祝的意思。


    不但不庆祝,还私下叮嘱她,别人没问就不要主动显摆。


    她现在要去省里的单位上班了,万一有人求她办事,她办不办?


    无论是她的娘家还是婆家,在省里的大衙门都说不上话,以后的工作就要靠她自己了。


    巴拉巴拉叮嘱她半个钟头,中心思想就是让她在单位谨言慎行,低调做人,别以为进了大单位就能翘尾巴了。


    叶满枝就这样带着一肚子叮嘱,穿着干净整洁的衬衫皮鞋,在1962年7月16日这天,正式去新单位报到了。


    事实上,她对省工业厅并不陌生。


    早在三年前,听说大三的师兄黄志强被工业厅调档的时候,她就暗戳戳觊觎工业厅的工作了。


    这几年没少从工业厅的门前经过。


    叶满枝整理了一下衬衫的领子,又从包里翻出小镜子,照了照自己的发型。


    确认自己仪容仪表非常得体后,她向门卫出示了自己的报到证,尽量从容地走进那栋灰色的三层建筑。


    人事处在一楼,她打听着找过去的时候,同校经济系的邬杰正站在办公室里与一个年轻女同志闲聊。


    见叶满枝过来了,他笑着与叶满枝打了招呼,还帮她介绍了那位女同志——人事处的刘同志。


    听他称呼人家刘同志,叶满枝基本就能确定了,邬杰跟这位也是刚认识的,刚刚聊得那么热络,八成只是习惯性拉关系。


    邬杰是省大的风云人物,调干生,长得精神,还是校学生会副主席。


    叶满枝之前与他接触过几次,觉得他跟陈特冶是同一个类型的人,都比较能钻营、爱打听,但他在面相上占优势,为人又八面玲珑,很会说话,并不让人反感。


    对方能跟人事处的同志热络起来,叶满枝一点也不意外。


    她将自己的报到材料拿出来,先进人事处办了入职手续。


    而后跟邬杰站到一起,等待被分配去相关的处室。


    据那位刘同志介绍,省工业厅今年只招了五名新同志。


    省大两人,财经学院一人,冶金学院一人,轻工纺织学院一人。


    闻言,叶满枝和邬杰诧异地对视了一眼。


    省大和财经学院都是本科高校,冶金学院是大专,而轻工纺织学院好像是中专吧?


    没想到中专生也能被分配到省工业厅来。


    中专的学历不算低,甚至比高中学历还强上一些,但是在工业厅只招五人的情况下,对方还能挤进来,说明人家可能不简单。


    五个人很快就办完了报到手续,人事处的孙处长向几人通报了各自被分配的处室。


    邬杰被分去了计划处,财经学院的雷保财去了财务处,冶金学院的史文生去了重工业处综合一科。


    叶满枝还没来得及惊讶重工业处居然有科室,又听孙处长点了她的名字,让她去化轻工业处,综合三科。


    最后一位,轻工纺织学院的沈礼娜,被分去了办公室。


    几个新人都平静地接受组织分配,除了沈礼娜。


    听到分配结果的沈礼娜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在孙处长准备为新人做入职培训的时候,突然开口问:“孙处长,我的去处是不是弄错了?”


    孙处长看了眼手上的表格,语气寻常道:“没弄错,组织上就是这么分配的,你有什么意见吗?”


    沈礼娜往叶满枝身上扫了一眼,踌躇半晌才摇头说:“没有。”


    叶满枝被那一眼瞅得莫名其妙,不过想想对方是从轻工纺织学院毕业的,可能以为会按照对口专业,被分到化轻工业处吧?


    可是,毕业分配这种事,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正正好专业对口?


    工业经济系还有被分去供销社的呢!


    叶满枝没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做过入职培训以后,就被孙处长送去了二楼的化轻工业处。


    “夏处长,我把你们化轻处的叶满枝同志送来了!”


    夏竹筠先后与两人握了手,“早就盼着你来给我送人了,我们处里人手紧缺,我恨不得你天天给我输送人才!”


    “哈哈,今年就这一回,再想要人才,得等到明年开春了。”


    夏竹筠笑道:“要是没有大学生,从下面借调几个也行啊!”


    “哈哈,回头我跟领导提一提这件事。”孙处长怕她又管自己要人,找借口还要送其他同志去报到,打声招呼就离开了。


    夏竹筠在办公室里喊:“老孙,再聊一会儿呗。”


    孙处长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对方的背影快速消失在门口,夏竹筠才看向叶满枝,问:“刚来上班,家里都安顿好了吧?现在有住处吗?需不需要单位提供宿舍?”


    叶满枝笑着说:“处长,我家就是滨江本地的,目前住着我爱人单位分的房子,暂时不用麻烦咱们厅里了。”


    夏处长微微颔首,将她引荐给两个副处长以后,向另外一个办公室里喊了声“赵桂林”。


    办公室里很快就跑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笑嘻嘻地问:“领导,有什么好事找我?”


    “嗯,这次真是好事,给你们综合三科输送人才了!”夏竹筠介绍道,“这是叶满枝同志,从省大工业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以前当过街道副主任,还在省大工业经济系的机械厂里当过两年副厂长,人虽然年轻,但工作经历很丰富。我把人才给你们综合三科了,你今年可得干出成绩来!”


    而后又向叶满枝介绍,“这是你们综合三科的科长,赵桂林。”


    见她竟然对自己的履历如此清楚,叶满枝心知对方也许在人事处分配之前,就已经了解过她的情况了。


    人事处的孙处长带她过来,不过是走个过场。


    叶满枝压下心中诧异,与科长赵桂林问了好。


    赵科长个子不高,脸型圆润,眼睛细长,笑着说话的时候,眼睛眯成弯弯的一条缝。


    这位以后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


    赵科长眯着眼睛笑道:“好好好,我早就盼着给综合三科增添人手了!”


    “嗯,这回终于分来一个跟你一样的大学生,你可得把综合三科的工作彻底抓起来!”


    赵桂林眯着眼睛跟领导表了一番决心,便将人带回了综合三科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有三个人——四十多岁的巡视员何平,三十多岁的副科级干部王勤,还有一个28岁的女干部彭佳音。


    除此之外,就再没别人了。


    赵桂林给几人做了简单介绍,就将叶满枝交给唯一的女同志彭佳音,让她带着叶满枝去领饭票和办公用品。


    自打进了工业厅的办公楼,叶满枝已经被人转了好几手。


    先是去人事处,又被孙处长转给夏处长,被处长转给科长,这会儿又被科长转给彭佳音。


    她默默在心里记着这些人的名字和职务,生怕自己记错了。


    好在彭佳音是个热情又健谈的女同志,之前办公室里只有她一个女的,据说那几个男的都跟她聊不到一起。


    这次有了叶满枝,科室里总算有了能作伴的女同志。


    最初的这几天,都是她带着叶满枝一起去食堂吃饭的。


    让初来乍到的小叶同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这天,从食堂出来的时候,叶满枝碰上了比她高一届的同系师姐苏芮。


    “怎么样啊?来新单位还适应吗?”


    “挺好的,科室里的同事都很好相处。”


    苏芮笑道:“刚开始都挺好相处的,慢慢处一处,就知道深浅了。对了,我听说你刚来单位报到就把人得罪了?”


    叶满枝一时没反应过来,隔了一会儿,才明白她说的是哪件事,想着邬杰跟她是一个处室的,不由笑道:“是不是邬杰跟你说的啊?他这人嘴咋那么快呢?”


    苏芮的机关经验比她丰富多了,提醒:“你别不当回事!还是小心点吧!”


    叶满枝不以为意道:“办公室不比下面的处室强啊?要是表现好就能给厅长副厅长当秘书了,直接上达天听,那不比在下面苦熬强吗?”


    综合三科的科长那么年轻,化轻工业处的处长也挺年轻的。


    叶满枝觉得自己几年内都没什么升职的希望。


    “你想什么呢?那个沈礼娜是女同志,一般只有女厅长才会找她当秘书。但郭副厅长已经有秘书了,她在办公室只能打打杂。人家能当面问出是不是弄错了,八成是早就联系好你们综合三科的这个空缺了!”


    叶满枝闻言一愣,“不能吧?”


    “怎么不能?咱们厅里只有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有科室,其他的科室全被撤销了。我们这样的小干部若想走上领导岗位,得等熬到副处级才行。但你们这两个处室,到了正科就有机会当科长了。”苏芮低声说,“而且你们处长是女同志,还有一个副处长身体不太好快退休了,说不定哪天就能空出一个位置。赵桂林是解放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特别能干,上面要是真的空出了位置,他八成能往上挪。你小心别被人盯上吧……”


    叶满枝:“……”


    天呐,她以为自己还要苦熬好几年才有出头的机会呢。


    如果真如师姐所说,被人盯上就盯上吧,她得好好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