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第 126 章

 第126章


    评比省级优质产品的消息公布后, 滨江市内的各大旅店和招待所变得异常忙碌。


    外地各厂的厂长,纷纷提着大包小裹进了省城。


    叶满枝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成员,最近没少与各厂的代表偶遇。


    人家知道不能在单位给评审送礼, 就全都堵在她上下班的路上和家门口。


    除了滨江第一食品厂那样送罐头饼干的,还有酿造厂送酱油、醋、香油、芝麻酱大礼包, 甚至还有外地肉联厂给她送了一大块鲜冻白条猪。


    这些厂长声称评审组所有人都有份, 不是送礼行贿, 只是给评审送些样品, 让大家自己品鉴品鉴。


    好在她在食品厂那里吃了教训,反应极其灵敏, 不等人家把东西送到手里, 她就背着包溜了。


    “这些人天天守在大院门口给你送礼, 对你影响不好, ”吴峥嵘提议,“后天是周末, 咱们先搬去军事学院的家属院吧, 新的住址暂时不要告诉你单位的同事, 等你们这个评比结束以后再说。”


    叶满枝连声附和, “赶紧搬了吧。”


    她原本很舍不得搬离军工大院, 总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


    可是军工大院的守卫严格, 那些送礼的人进不来大院, 就在门口守着。


    虽然双方交谈时, 会选个清净角落,但院门口人多口杂, 即使她没收人家的东西,也容易招人侧目。


    不过,后天就要搬家, 让叶满枝一下子生出了紧迫感,她赶紧把装钱的饼干盒子找出来,重新清点一遍家当。


    除了现金和存折,吴奶奶送给她的那些首饰也得妥善保存。


    瞥见妈妈手腕上戴了一个绿油油的玉镯子,吴玉琢小朋友被亮晶晶的首饰吸引,情不自禁从墙角蹭过来,凑近了看。


    吴峥嵘冷声说:“回去站好。”


    “我都站好久了。”


    “罚站半个小时,一分钟都不能少。”


    “爸爸,你比园长奶奶还严格。”


    吴玉琢噘着嘴生闷气,见她爸不搭理她,妈妈也不帮她说话,只好像个受气包似的,重新折返回去,贴着墙根站好。


    脑袋上的两个喇叭花都耷拉下来了。


    叶满枝其实有点舍不得让闺女罚站,才三岁呢,罚什么站啊!


    但吴峥嵘已经在孩子面前当了恶人,她要是跳出来帮闺女说话,未免不地道。


    而且这孩子也确实该吃个教训了。


    她总跟出租车和起球这两个男孩子在一起玩,一点也没有小女孩的自觉,今天居然还跟人家飙上车了。


    这回是真的飙车!


    沈厂长的小孙子也有一辆差不多的儿童三轮车,这俩孩子,一个四岁半,一个三岁,在食堂后面找了一个晾大白菜的斜坡,就骑着三轮车往下滑。


    她家小漂亮还算有点心眼,下坡的时候没踩脚蹬子,靠着惯性滑下去了。


    但沈厂长的小孙子求胜心切,一路高歌猛进,拼命蹬脚踏板,直接冲进了食堂后面的鸡窝里,把老母鸡吓得学会了飞翔,当天的蛋也没下出来。


    沈厂长给食堂赔了鸡蛋钱,将孙子提溜回去猛揍了一顿屁股。


    吴峥嵘接到孩子以后,先带她去看了小伙伴的行刑过程,然后就把她带回家罚站了。


    吴玉琢刚刚被杀鸡儆猴,一句话也没敢反驳,乖乖贴着墙根站好。


    瞥了蔫哒哒的闺女一眼,吴峥嵘硬起心肠没搭理她,转而对叶来芽说:“我明天在咱家请马团长吃饭,到时候把咱爸和三哥喊来,大家认识认识。”


    “怎么这么突然啊?咱家乱糟糟的,在家里请客合适吗?”


    “没事,主要是给咱爸和马团长搭个关系。咱们搬家以后,我就正式离开656厂了。”吴峥嵘温声说,“请咱妈帮忙炒几个菜,我们跟老马喝几杯。”


    “那我明天下班早点回来帮忙!”叶满枝笑眯眯地答应。


    吴峥嵘不在工作上徇私,但有他这个军代表在厂里,老叶和三哥都能安生过日子。


    两人不用操心工作以外的事情,一心扑在生产和钻研技术上。


    该是他们的功劳和荣誉,谁也抢不走。


    如今吴峥嵘刚被调离,而且还在本市工作,老叶和三哥短期内应该遇不到什么麻烦。


    但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县官不如现管,还是帮他们引荐一下新上任的军代表更稳妥。


    想清楚这些,叶满枝放下饼干盒子,打算亲亲吴博士。


    余光里发现她家小漂亮正瞪着大眼睛看父母的热闹,于是刻意板起脸,故作严肃地说:“有言,你转过身去,面壁思过!”


    吴有言同志站得脚都酸了,但她记性好,小伙伴被打屁股时嚎啕大哭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她害怕被打屁股,只好叹着气转身,面壁思过去了。


    叶满枝被她那声老气横秋的叹气逗乐,憋着笑跨坐到吴峥嵘身上,在他干燥的嘴唇上啾了一下,说:“回头让你老丈人和大舅哥请客谢谢你。”


    吴峥嵘含住她的唇瓣,从唇珠由浅到深地亲吻,低声笑道:“其他人的酒席我不吃,叶科长肯领情就行,我今晚能吃席吗?”


    掌心摸上他宽阔的肩背,叶满枝问了一个无关的问题,“你调去研究所工作以后,还有军事训练吗?需要每天出操吗?”


    “所有军事单位都有军事训练。”


    叶满枝满意地颔首,那就好。


    她对吴峥嵘的身体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脸,一个是肩背肌肉。


    只要这两样在,江山就在。


    吴峥嵘清楚她的癖好,任她在自己背上摸索了一阵,又锲而不舍地问:“今天到底能不能吃席?”


    叶满枝哧哧地笑:“你训练那么辛苦,当然能啦!换了新单位也要继续保持啊!”


    吴峥嵘一本正经地答应,看了眼挂钟,还有五分钟才能结束罚站。


    他轻咳一声,对墙角的小鹌鹑说:“吴玉琢。”


    “到!”小朋友训练有素地清脆答应。


    “嗯,罚站结束,自己去洗脸刷牙,准备熄灯睡觉了!”


    吴玉琢已经跟太爷爷学会看钟表了,偷偷往挂钟上瞄了一眼,其实还有五分钟才到时间。


    瞅了瞅跟自己挤眉弄眼的妈妈,吴玉琢咽下了到嘴边的话,蹦蹦跳跳跑出去找葵花玩了。


    *


    搬家时间定在周日早上,老叶家全员出动,除了叶守信在厂里加班,其他人全都跑来帮忙了。


    连出租车和起球都没落下。


    吴玉琢还没意识到搬家意味着什么,发现她车车哥哥和球球哥哥也跟她一起来了新家,便高兴地带着小伙伴去探索新世界了。


    叶家的一大家子人,加上吴峥嵘的战友,人多力量大,一上午的时间,就把家具归位,卫生也打扫好了。


    吴峥嵘在院外放了一挂鞭炮,他们这个小家便正式在新环境里安家落户了。


    望着到处乱跑的几个孩子,黄黎问:“有言的幼儿园定了吗?你们打算让她在哪上学啊?”


    她对小姑子没什么不舍的,但非常舍不得这个小外甥女。


    她自己没有闺女,儿子还经常作妖让她心累,这几年也算把有言当成半个闺女了。


    “上军事学院的幼儿园吧。”


    叶满枝其实想让闺女上省人委的机关幼儿园,但吴峥嵘给她分析了一通利弊以后,她又打消了念头。


    孩子去了机关幼儿园,接送的任务就全落到她身上了。


    而且上小学是按户口划片的。


    1062研究所虽然跟军事学院没关系,但他们毕竟借住在人家的家属院里。


    等到1062所自己盖家属楼,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吴玉琢上小学的时候,很大概率要读军事学院的子弟小学。


    届时她的同班同学都是从军事学院幼儿园直升上来的,而她这个外来户很有可能融不进新集体。


    为了让闺女适应新家和新幼儿园,叶满枝跟两个嫂子商量,把出租车和起球留在家里住了一个礼拜。


    三个小屁孩同吃同住,白天一起去军事学院的幼儿园上学,晚上再一起回家玩耍。


    等到出租车和起球要返回656厂上幼儿园的时候,吴玉琢小朋友没啥不舍的,还答应哥哥们每周末回姥姥家一起玩,但俩臭小子却哭得肝肠寸断。


    叶满枝感叹着珍贵的兄妹情,而吴峥嵘却冷酷地打破了她的幻想。


    “新幼儿园的滑梯长度将近三十米,还是旋转滑梯,他俩是舍不得大滑梯呢。”


    叶满枝:“……”


    吴峥嵘犹嫌不够似的继续说:“没有两个哥哥跟她抢滑梯,你闺女可高兴了。”


    叶满枝:“……”


    这脆弱的兄妹情啊。


    ……


    小朋友对新环境适应良好,叶满枝也在新家开启了新生活。


    起床号依旧在六点钟准时吹响,早饭依旧是由吴峥嵘打回来的,孩子依旧是吴峥嵘负责接送的。


    从军事学院乘车去单位上班,还能少坐两站地。


    除了有两次下班坐错车,坐回了军工大院,其他方面都没什么可挑剔的。


    “小叶,咱们一会儿去办公厅一趟,你准备一下啊!”夏竹筠来办公室喊人。


    “处长,只有咱们食品组吗?”


    “对,带上资料。”


    审定委员会陆续收到来自全省各厂的申请材料。


    衣食住行,来自食品行业的申请表是最多的。


    评审组的工作人员,又将几百份申请分成酒水饮料、糖果、饼干糕点面包、调料、豆类渍菜、米面粮油、乳制品、加工肉制品、鲜冻白条猪肉及分割冻猪肉等十几个类目。


    叶满枝策划这个活动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评审过程居然会这么繁琐。


    看到案头那些申请表的时候,她头都大了!


    原以为这次去办公厅,又是整理那些申请表的,然而进入会议室以后,她便发现气氛不太对。


    审定委员会的几个副主任都在,好几个不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人,也坐在会议室里。


    叶满枝不动声色地坐到会议桌前,等着领导讲话。


    “今天把几位同志召集过来,是想核实一些情况。”商业厅的郭处长率先开口,拿出三个信封说,“这几天咱们审定委员会陆续收到了几封群众的举报信,据信中所说,咱们评审组里存在收受申请单位礼品的情况。”


    夏竹筠问:“实名还是匿名举报信?”


    “匿名的。不能因为几封匿名举报信,就冤枉了咱们的同志,但也希望同志们能够如实说明情况。”郭处长点着信封说,“被举报的三位同志都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分别是苗立、陈清河、叶满枝。三位同志有什么想说的吗?”


    叶满枝说:“最近确实有很多企业的同志找到我,有想约我喝茶的,请我吃饭的,还有在上下班的路上给我送礼的,不过我都没收过。我居住的家属院管得严,外人进不到里面,我没必要在大门口收人家的东西。”


    商业厅的苗立紧接着说:“我的情况跟叶满枝差不多,我也没收过。”


    供销社的陈清河如实道:“我收到了来自德化肉联厂的礼品,不过第二天上班就交给蔡处长处理了。”


    叶满枝瞄了眼五哥的丈母娘,只见蔡处长颔首说:“小陈已经跟我汇报过了。”


    “嗯,那么陈清河的情况与举报信中所述就是吻合的。”


    处理过针对陈清河的举报,郭处长再看另外二人时,便下意识蹙了眉。


    蔡处长瞟向眼观鼻鼻观心的叶满枝,沉默片刻说:“匿名举报不能作为评判干部的依据,既然信上说咱们的干部收了礼品,那有收礼的,就有送礼的。把送礼的人喊来问问就知道了。”


    其他人:“……”


    哪个送礼的人会当众承认自己送礼了?


    除非有特别充分的人证物证,否则送礼和收礼的双双否认,这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郭处长严肃道:“我已经将信上提及的相关人员请来了,咱们问问情况再说吧。”


    先被请进来的是石林酒厂的副厂长,被问及是否给苗立送过礼时,对方矢口否认。


    “没有没有,绝对没送过!我连那位同志的面都没见过,怎么送礼呢?”


    说得好像两人根本不认识。


    苗立肩膀稍松,将后背贴到了椅背上。


    送礼都是私下完成的,没有第三方在场,只要当事双方不承认,就很难抓住把柄。


    郭处长似乎早已料到这个结果,请第二人进来之前,语重心长地敲打道:“咱们是搞优质产品评审的,这种评比最讲究公平公正,所以大家一定要立身端正,不要因为个人行为,影响整个省优项目的口碑和公信度。”


    那两人之间是否有猫腻,从进门时的一个眼神就看得出来。


    郭处长没再多言,苗立是他们商业厅的干部,具体要如何处理,等回了单位以后再说吧。


    他蹙眉沉吟一阵,接下来的对质也许又是走过场,但他还是让人把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刘胜请了进来。


    刘胜一进门就笑着与各位领导问好,等到被问及是否给叶满枝送过礼的时候,他竟然出乎所有人预料地承认了!


    “这事怪我,怪我!”刘胜搓着手说,“我的本意是想让评审组的专家们提前品鉴一下我们厂的产品,但是厂长觉得我送礼的时间太敏感,可能有行贿的嫌疑,影响评比的公平性。所以,我只送了一份,就没再给其他评审送了。”


    众人一齐将目光投向叶满枝。


    显然,刘胜送出的那唯一一份礼品,被叶满枝收下了。


    叶满枝说:“这位刘同志找到了我家,在家属院门口将我拦住说,评审组的每个同志,都收到了这份礼品。”


    “对对对,是我说的!哎,对不住,各位领导,我送礼这事真的跟叶科长没关系,她当时不想收来着,是我怕她推拒,愣是塞进她母亲的手里,然后赶紧跑了。”


    他所述内容就是那天的真实情况,但这话听在旁人耳中就是他不想得罪人,在帮叶满枝开脱。


    刘胜一脸尴尬地说:“这件事责任在我,我们厂长已经狠狠批评过我了,我也愿意跟评审组道歉。其实,给叶科长送完礼以后,我知道不妥,本来想要回来的,但……”


    大家都懂他的未尽之语。


    把送出去的东西要回来,那是纯纯得罪人。


    他们厂正在申请“省优”评比的关键时期,没拉拢到评委就算了,若是还因此将人得罪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大家的目光在叶满枝和刘胜之间来回打量。


    食品行业评审组,一共有三位同志被举报。


    前两个都有惊无险地过关了,没想到会在唯一的女同志这里翻车!


    有人觉得叶满枝倒霉,遇上刘胜这种颠三倒四,做事不靠谱的。


    有人觉得叶满枝不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明知自己是评审组的成员,还收申请企业的礼品,就是自己不小心。


    不过,也有人怀疑这两人之间有猫腻。


    比如蔡处长。


    她甚至觉得刘胜也许跟叶满枝有什么私仇。


    否则为什么要当众承认行贿这种事?承认以后对双方都没好处。


    只要像上一个厂长那样当场否认,就能将事情糊弄过去。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北风呼呼地扑向玻璃窗,鼓噪的声浪衬得室内愈加沉默压抑。


    郭处长也没料到事情会是这样的走向,他清了清嗓子问:“叶满枝同志,有什么要说的吗?”


    “郭处,我能看看那封匿名信吗?”


    郭处长将信封推过去,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安静地等待她阅读信件。


    叶满枝快速浏览一遍后,将信纸推给夏处长,而后叹了一口气。


    “各位领导,在处理滨江第一食品厂送礼这件事上,我确实考虑不周,犯了一些错误。当时这位刘胜同志跟我说,评审组所有人都有礼品,我就以为大家都收到了。”


    “我是今年刚分配到工业厅的大学生,机关工作经验比较浅薄,对这样的事情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听他说其他人也收到了礼品时,我考虑的是,万一我将这袋礼品上交了,是否会让其他同志为难?其他人是不是也要像我一样交上去,才能显得自己问心无愧,公正廉洁?”


    大家表面上不动如山,内心却不约而同点了头。


    在全组人都收到礼品的情况下,若是某个人提议上交,很可能就因此得罪其他同事了。


    别人嘴上不说,跟着你一起上交了,但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叶满枝继续道:“所以,收到这袋礼品时,我非常为难,如果对方送瓶汽水,或是一个面包,我还不至于那么难受。关键是袋子里的东西太丰富了,鱼罐头、肉罐头、水果罐头、蔬菜罐头、面包、蛋糕、饼干……”


    众人:“……”


    居然被她说馋了。


    “这么多东西,我哪敢收啊?”叶满枝拍着胸口,观察着刘胜的表情说,“所以,我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天上班以后,就偷偷把东西交给我们夏处长了。”


    见对方诧异地睁大双眼,她便收回了视线。


    闻言,有人惊讶地问:“你也将礼品上交了?”


    夏竹筠肃着脸说:“小叶确实把那袋礼品交给我了,同时上交的还有一份情况说明。”


    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从夹层里抽出一张折叠的信纸,递给了距离最近的郭处长。


    郭处长展开信纸一目十行,最后将视线落到末尾的日期上,正是举报信上所说日期的第二天。


    他将信纸传给其他人,然后松了口气似的笑着问:“既然你已经将礼品上交了,之前问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呢?”


    叶满枝腹诽,当然是想看看写匿名信的人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啊!


    她那天收到那袋礼品时,就觉得不对劲了。


    她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即使想送礼也得在没人的地方送吧?哪能在大院门口就把东西送了?


    但这话是不能跟领导说的,她露出一副惭愧地表情说:“我以为大家都收到礼品了,我要是承认收了礼,还交给了领导,万一牵连到其他同事……这件事是我的错,对同事缺乏应有的信任,其实我们组里的大多数同志,在收到礼品时,应该都会像我跟陈清河一样,将礼品上交组织。”


    郭处长默默点头,这个小叶同志虽然做事不成熟,但为人还算厚道。


    叶满枝继续说:“好在刘胜同志只给我一个人送了礼,没有铸成大错,要不然这影响可就太恶劣了。咱们是省级优质产品的评审单位,要是真的爆出行贿受贿的丑闻,那大家这些日子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众人又将目光转向刘胜。


    刘胜满脸尴尬地承认:“确实是我的错,办事顾前不顾后,我回去一定好好反省!”


    郭处长皱眉说:“你先回去吧,你的问题以后再处理。”


    说的是以后再处理,但大家都知道,这事没什么好办法处理。


    刘胜已经主动承认送礼了,认错态度也很好,还能把他怎么样?


    叶满枝根本不相信刘胜的说辞,像之前那个酒厂的厂长一般,当场否认送礼,才是正常人的选择,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刘胜明知承认送礼对双方都没好处,仍然主动承认了。


    不是针对她还能是什么?


    叶满枝整理好心情,换上一副担忧的表情。


    “各位领导,省优产品评比在即,最近来滨江跑关系的企业代表实在太多了。咱们有的同志并不想收礼品,但架不住像刘胜那样的人,把东西往咱手里一塞就跑没影了。这样的事,在社会上的影响太恶劣了!我觉得咱们应该杀一儆百,在评选条例上补充一条——在评选过程中,有行贿受贿、弄虚作假行为的,应该撤销其评选资格!”